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晋城矿区十年来新生儿溶血性葡萄球菌的感染变迁及耐药性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晋城矿区十年来新生儿溶血性葡萄球菌的感染变迁及耐药性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目的:对连续十年晋城矿区新生儿败血症中溶葡菌的感染状况及耐药性变迁情况进行研究,了解目前的感染菌种及药敏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晋煤总医院2001年至2011年收治的256例血培养阳性新生儿败血症的感染菌进行培养,采用ATB法测定其耐药性,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前后各五年的变化特点。结果:在溶葡菌培养阳性的74例标本中,其感染率明显上升,不同胎龄组内的耐药率也明显上升,超过金黄色葡萄球菌,至导致败血症感染的第二位。溶血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头孢唑啉、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性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前后五年对比差异性显著。结论: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主要是葡萄球菌,其中溶葡菌感染上升明显,且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性呈明显上升趋势,加强对其耐药性的检测十分重要。

【关键词】新生儿败血症;溶血性葡萄球菌;耐药性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975-02

目前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已成为小儿血培养阳性的首位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溶葡菌及人葡萄球菌,是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报道显示表皮葡萄球菌感染最多,但溶血性葡萄球菌(溶葡菌)也已成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致新生儿败血症的常见致病菌。并且有资料显示MRS检出率表葡菌为84.6%,溶葡菌为100%,而3种常见的MRCNS中,以溶葡菌的耐药率最高。另外已有报道发现溶葡菌出现了万古霉素耐药株,说明其不仅耐药率明显高于其它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而且呈现多重耐药趋势。故应加强对其耐药性的监测,防患于未然,防止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及传播。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对本院自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新生儿血培养中分离出溶葡菌的败血症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将选取的病例按出生体重、胎龄分为三组:足月儿组、低体重早产儿组、极低体重早产儿组。

1.2 方法

应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Bact/ALERT 3D 120V全自动血培养仪35℃增菌,阳性报警后取出,涂片革兰染色,结果报告临床,同时转种血平板、巧克力平板和麦康凯平板进行分离培养;应用K-B法和VITEK System ATB Expression(ATB法)测定溶葡菌对青霉素等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统计溶葡菌在各组新生儿败血症中的感染率,判断其易感性有无差异。

1.3 数据处理

结合临床及药敏结果,利用SPSS 13.0软件计算两组患儿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及组间同种抗生素的X2检验,判断其耐药性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培养结果

349例送检标本中,血培养阳性256例,单独细菌感染病例中表皮葡萄球菌 89例,占34.76%,溶葡菌74例,占28.90%,金黄色葡萄球菌38例,占 14.84%,大肠埃希菌16例,占6.25%,铜绿假单胞菌7例,占2.73%,肺炎克雷伯菌5例,1.95%,其他细菌感染为27例(包括复合感染)。

不同时期溶葡菌的感染变化情况:足月儿、低出生体重儿组内后5年的感染率较前5年明显上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

2.2.1 对青霉素的耐药情况

足月儿组前后五年的耐药率分别为61.54%(8/13)、100%(27/27),其前后五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时期,足月儿及早产儿两组的耐药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2.2.2 对头孢唑啉的耐药情况

足月儿组前后五年的耐药率分别为0(0/13)、74.07%(20/27),早产儿组前后五年耐药率分别为12.5%(1/8)、61.53%(16/26),其耐药率前后五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见表3)。

2.2.3 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情况

足月儿组前后五年的耐药率分别为8.26%(1/13)、44.45%(12/27),早产儿组前后五年耐药率分别为0(0/8)、34.61%(9/26),其耐药率前后五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见表4)。

2.2.4 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情况

足月儿组前后五年的耐药率分别为 0(0/13)、7.41%(2/27),早产儿组前后五年耐药率分别为 0(0/8)、30.77%(8/26),其耐药率前后五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同一时期,足月儿及早产儿两组的耐药率的差异,前5年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5年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新生儿内在淋巴系统发育不成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不健全,此外各种体液因子活性低,白细胞吞噬能力差,外在皮肤娇嫩,相对于成人皮肤屏障功能而言,就好比开放的屏障,容易被各种细菌感染而产生败血症。目前随着早产儿存活机率上升,侵入性治疗检查的增加,使新生儿容易并发感染导致败血症[1]。

本研究资料共349例,血培养阳性为256例,单独的细菌感染病例中表皮葡萄球菌89例,占34.76%,溶葡菌74例,占28.90%,前后五年相比其发病率明显上升。以上分析显示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革兰阳性菌仍占首位,以葡萄球菌为主,同目前国内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感染的报道相一致[2,3,4]。此外,本研究中溶血葡萄球菌后五年较前五年明显上升,而溶葡菌也在国内一些文献报道中占首位,如王业芳[5]对北京地区288例新生儿败血症的病例血培养阳性瓶中分离出204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共分离出11个菌种。其中溶葡菌87株,占42.6%;表皮葡萄球菌61株,占29.9%;其他葡萄球菌56株,占27.5%,得出CoNS已成为致新生儿败血症居第一位的病原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过去被认为是环境污染菌,葡萄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以前教科书把青霉素作为治疗葡萄球菌引起的新生儿败血症的首选药物,而近几年研究显示CNS对青霉素和头孢唑啉的耐药率高达81.8%以上,与国内文献报道相似[6]。目前MRCNS已成为新生儿败血症治疗最大难题,因此应高度重视各种常用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延缓其耐药性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沈晓明,王卫平等.儿科学第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4-126.

[2] Colbourn T, Gilbert R. An overview of early onset group B streptococcal disease in the UK[J].Early Hum Dev ,2007 ,83(3):149-156.

[3] 辉, 李先斌, 刘文恩. 674例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J].激光生物学学报,2008, 17(1):99-103.

[4] 李吉红等. 85例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 8(14):1716-1717.

[5] 王业芳等. 新生儿败血症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菌种分布及耐药监测[J].中国临床医生,2011,39(6):47-48.

[6] 胡红兵,杨劳荣,夏维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致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学及体外耐药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16(2): 22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