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荣昌共识”催生“荣昌现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8年11月18日,广东东莞市仔猪贩运户李融军遇到一件“怪事”:他从重庆荣昌贩运到广东销售的200余头仔猪,在经过四川泸县动物检疫站时,检疫人员竟没有对仔猪进行出入境检疫,而是在查验荣昌县开出的动物检疫证明无误后,便迅速通关放行。整个过程不到10分种。这让他颇感意外。
当检疫人员告诉他,早在一年前,包括荣昌和四川泸县在内的渝西川东八区县就互认动植物检疫结果时,李融军十分感慨:“一证通八关,这在全国都是绝无仅有的,像这样的好事我还是头一次遇到。”
“动植物检疫结果互认和无障碍通行,这只是八区县消除区域壁垒的一个缩影。”荣昌县委书记夏泽良说,“早在2007年12月,地处四川和重庆接壤处的重庆荣昌县、大足县、双桥区、潼南县和四川隆昌县、泸县、安岳县、内江市东兴区,就在荣昌签署了《经济社会发展协作框架协议》,拉开全面合作发展、打造特色经济板块的大幕。这就是闻名川渝的‘荣昌共识’。”
■ 区域壁垒隔断兄弟情
重庆直辖后,荣昌县吴家镇燕子坝村和相邻的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石子镇旱地坝村,虽近在咫尺,但两村之间的公路多年来一直未能贯通,成为“断头路”。
“由于行政区划的壁垒,造成渝西川东八区县间留有大量‘断头路’,仅荣昌县到川东各区县的‘断头路’就有27条;八区县间‘断头路’超过100条。这严重限制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夏泽良说。
市场壁垒,也让八区县饱尝商品不能自由流通之苦。
“通关难,难通关,通关如闯鬼门关。”荣昌县养猪大户唐泽乾说,“这是前几年流行在农副产品贩运户中的一句顺口溜。”
在2007年以前,川渝之间生猪等鲜活农副产品运输,在经过动物检疫站时手续十分繁杂。如果手续稍有问题,哪怕千里迢迢,贩运户都得返回本县补办,既浪费了时间,又带来了损失。
荣昌县每年有近100万头仔猪和其他鲜活农副产品销售到四川或经过四川销售到其他地方,而相邻的川东区县每年也有100万头肥猪、鸭、羊及蔬菜等产品运往荣昌或重庆其他地区。“荣昌的仔猪虽便宜但拉不过来,四川这边的肥猪价格低又拉不过去。”四川省隆昌县金鹅镇方冲村村民刘定权说,“那时,猪儿外销好难哟。”
区域壁垒,让八区县经济社会发展受到极大制约。渝西川东八区县幅员面积、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占川渝总量的1.8%、5.87%、3.8%,但是,该地区财政收入与地区幅员面积、人口、地区生产总值所占比重极不相称,八区县财政收入只占川渝总量的1.6%。发展相对滞后,700万人民渴望发展。路在何方?这亟须八区县决策层破题。
■ 八兄弟吹响“集结号”
荣昌县的决策层认识到,区域之间既是竞争关系,更是合作关系,合作必共赢,互斗则都亏。为此,荣昌县委书记夏泽良发出倡议:渝西川东八区县山水相连、紧密相依,荣则共荣,损则共损。彼此分开得太久,我们现在需要的是“聚变”而不是“裂变”。
荣昌县决定主动向周边区县伸出“橄榄枝”,诚邀他们相约荣昌,共商合作发展大计。
2006年下半年和2007年上半年,荣昌县党政领导分别率领参观考察团,先后走访另外七个区县,交流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体会。出乎意料的是,他们的想法与其他七区县党政领导的思路竟然不谋而合。
2007年4月25日,渝西川东八区县经济协作研讨会在荣昌举行。各方热情高涨,讨论热烈,形成发展共识。2007年12月7日,渝西川东八区县共同发表“荣昌共识”,签订“1+10”合作协议。八区县的合作由共识上升到实质性行动。协议包括1个框架协议和10个分类协议,涉及医疗卫生、环境保护、警务联勤、检察工作、法院司法、旅游、林业、交通、畜牧等10个领域的合作。
■ “荣昌共识”实现兄弟共赢
2008年11月15日上午,在川渝两地众多媒体记者的见证下,燕子坝村和旱地坝村一条仅2.7公里长的村级公路终于通车!
“这是渝西川东八区县合作打通的第一条断头路,也是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取得成效的第一个成果。”荣昌县交通局一负责人说。“2.7公里,我们盼了20年。”旱地坝村3组村民张成学感慨地说。
目前,由于行政体制原因遗留下的多条“断头路”已经打通或正在打通。荣昌已与大足、隆昌、安岳、东兴4个区县签订打通6条出境公路的协议。
“5年内,八区县将投资25亿元,打通所有的‘断头路’。”夏泽良说,“八区县将共同争取开工建设总投资超过150亿元的‘成都―安岳―大足―重庆’高速公路,同时力争在2009年之前,贯通‘潼南新胜―安岳护龙、安岳努力―荣昌吴家―大足铁山’等10条‘断头路’。”
一脉活则全身活。便捷的交通,将使八区县的市场连成一片。“公司今年在四川内江、泸县等地购买4万吨竹笋,1万吨大蒜,作为原材料,下一步,我们准备在四川内江、隆昌和重庆大足建分厂。”2008年11月10日,重庆市龙头企业包黑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包传彬说,“隆昌、内江、泸县竹笋种植面积较大,但公司加工能力不足,导致笋贱伤农。在县里的引导下,我们主动到四川收购竹笋,解决了农笋难卖的问题。”川渝之间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更是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快速路。自2007以来,八区县每年通过绿色通道运输的生猪就有500万头,惠及农户上百万户。四川泸县喻寺镇仔猪协会万绪荣说,仅运输成本降低一项,当地近100万养猪农户每年每户可以增收100多元。四川省隆昌县蔬菜办介绍,从隆昌发往荣昌等重庆地区的蔬菜每天30车左右,绿色通道的开通,每天可节约过路费近2万元,全年可节约700多万元。
如今,“荣昌猪”不仅仅是荣昌的品牌,也是八区县的品牌。依托荣昌畜牧资源和科研优势,选育优良猪种,由荣昌输出到其他七区县饲养,育肥后再回购到落户于荣昌的江苏雨润集团等企业进行加工,使“荣昌猪”的科研、饲养、加工、销售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八区县的农民和企业都从中受益。仅此一项,每年就为八区县带来数亿元的收益。
在旅游方面,八区县正策划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为龙头,将安岳石刻、潼南大佛寺、荣昌路孔古镇、隆昌古宇湖等旅游景点纳入总体规划,打造“观石刻、游古镇、赏古湖”旅游精品线路,推动区域旅游业发展。同时,在交通、水利、环保、能源等方面正策划一批实实在在的合作项目。
渝西川东八区县的老百姓更是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家住四川安岳县周礼镇的马某,前不久因急病住进荣昌县某医院,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凭着他在安岳县加入的新农合医疗保险,竟然可以在荣昌报账。像他一样幸运的人,仅去年以来便有400余人次,报账金额超过47万元。
“科学发展,不能光顾自己发展,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大家快才是真的快。”夏泽良说,作为“荣昌共识”的倡导者和推动着,荣昌已经尝到共赢的甜头。2007年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县级财政收入的增速均列全市第3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列全市第4位……在中国西部百强县市排位中,荣昌由2006年的第69位跃升为2007年的第60位。至2008年底,全县“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提前两年完成,一些专家将这种通过开放合作实现的超常规发展概括为“荣昌现象”。
而今,由“荣昌共识”催生的“荣昌现象”,其影响已不局限于渝西川东八区县。“渝西川东八区县合作,使成渝经济区在‘面’上的影响凸显出来。原来的成渝合作效应主要体现在成都和重庆两个‘点’上,后来的成渝沿线合作也只主要体现在‘线’上,而渝西川东八区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合作效应将是一个‘面’的概念。”众多区域经济专家深入考察“荣昌现象”后,高度评价荣昌的科学发展新理念,“荣昌不仅为川渝合作树立了样板,而且为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区域合作探索闯出了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