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桔槔 第1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桔槔 第1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灌溉技术的国家之一。在早期的农业生产中,人们通常使用壶、罐等简单工具进行小面积灌溉。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种取水灌溉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需要,于是在农业较为发达的中原地区就产生了新的取水工具——桔槔

桔槔,按照《说文解字》的解释:“桔”为“直木”,“槔”为“吸水器”。桔槔具体发明于何时尚无法考证。据推测,可能在商代初期的成汤时期。

桔槔是一根数丈长的长杆。取水前,先在河边或井边立一竖桩,然后将一横杆的中间或三分之一处绑在竖桩上(或旁边的树上),再在横杆两端分别系上重物和水桶。一人站在河边或井边,向下拉动水桶,将水桶浸到水中,这时横杆另一端的重物就被高高抬起。水满后,由于有重物的作用,水桶就被轻松提起。用桔槔提水主要是向下用力,可借助身体的重量,所以人们在使用桔槔取水时会感到轻松。《庄子·天地》中对桔槔的使用方法作了生动的介绍:“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猾猾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为圃者仰而视之曰:‘奈何?’曰:‘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掣水若抽,数如溢汤,其名为槔。’”

当然,桔槔的作用不仅仅是用于农业生产。1988年,在江西省瑞昌市铜岭铜矿遗址的选矿场内发现了一根长2.6米、下段直径14厘米、上段直径10厘米的圆形木棒,在木棒自上而下的1.66米处有一凹槽,在木棒旁还竖着一根直径14厘米、残高60厘米的立杆。这应该就是西周时期使用的桔槔。从现场情况看,这根桔槔应该是选矿场用于提土运矿的。《晋书·周访传》中记载:“弓作桔槔,打官军船舰,访作长岐枨以距之,桔槔不得为害。”由此也可推断桔槔的最早发明应用或许不是农业灌溉。

因为结构简单、制作安装简便、使用方便并将杠杆原理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因此桔槔被一代代流传下来。唐代王维在《辋川闲居》中说:“寂寞於陵子,桔槔方灌园。”在他的《春园即事》里又说:“草际成棋局,林端举桔槔。”唐人陆龟蒙也曾说:“江边日晚潮烟上,树里鸦鸦桔槔响。”宋代《耕织图》中也有专门绘制利用桔槔进行劳作的图片。元代王祯《农书》中说:“今濒水灌园之家多置之,实古今通用之器。”

桔槔的使用给当时人们取水灌溉提供了便利,但自身存在不少局限。其一,桔槔并不能省功。利用桔槔提水确实使人们感到轻松,但从物理学角度分析,人们只是改变了用力方向,所做的总功并没有改变。其二,桔槔的使用并没有把人们从取水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之后发明的水力、风力、畜力翻车做到了这点。其三,桔槔对水源要求较高,一般只适用于浅井和水流不急的河道取水,井水太深或河水湍急则取水很不方便。

桔槔用于农业灌溉是由于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人们迫切需要新的灌溉方式来满足当时的农业生产需要。同样,正是因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桔槔自身存在的局限,导致它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总体来说,桔槔通过杠杆原理,改变劳动者的用力方向,使提水灌溉变得更加轻松,对当时农业生产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性的劳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