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读经典学作文”的关键要素――想象(1)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读经典学作文”的关键要素――想象(1)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骄傲。它以极其精炼的语言叙述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描绘了一幅幅美妙的画卷,迸发出一腔腔赤诚的热血,编织着一缕缕似水的柔情……学习古典诗词,不应仅停留在对句意的理解上。在这高度凝炼的字里行间藏着许多我们看不见的画面、听不见的声音,涌动着作者内心最炽热的情感。因此,在“读经典作文”的活动过程中,应抓住一个最关键要素――想象。下面,我就以古诗《小儿垂钓》的教学来谈谈想象在“读经典学作文”中的重要作用。

古诗《小儿垂钓》是一首叙事诗,是唐代诗人胡令能的作品。“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诗人仅用二十多个字就叙述了小儿钓鱼时发生的一件事,刻画了一个顽皮而又做事认真的小孩的可爱形象。在学习、改写这首诗的过程中,我始终紧握想象这根线,牵引着学生在想象的天地中去看诗中的画面,去听诗中的声音,去想诗中人所想,去做诗中人所做……

一、想象是读好经典的关键

在“读经典学作文”的活动中,首先要做的是“读经典”。在这里,“读”不仅是诵读诗词中的文字,还应包括理解诗词的内容。古典诗词有它独有的古典韵味。我们在教学中除了指导学生读出这种韵味以外,最重要的是要读出它的感情。古诗词的感情是建立在古诗词的内容这个基础之上的。我们要想读准古诗词的感情,就必须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内容,而想象是打开古诗词理解之门的钥匙。

对于《小儿垂钓》这首古诗来说,我主要是指导学生读出这三种情感:一要读出小儿的可爱,二要读出小儿内心的焦急,三要读出诗人对小儿的喜爱。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小儿的可爱,我在指导学生理解“蓬头”就是指头发蓬乱的意思后。让学生展开了一次想象:小儿为什么会头发蓬乱?孩子们有的说是因为早起而忘了梳头,有的说是因为爬树而刮乱了头发,还有的说是在和小伙伴嬉戏时弄乱了头发。接着我问孩子们:“你们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学生们说出了“顽皮和可爱”之类的形容词。如果单光从字面上来理解,“蓬头稚子”就是指头发蓬乱的小孩。一个头发蓬乱的孩子怎能谈得上可爱呢?不要说可爱,甚至让人会生出厌恶的情绪。而诗人在此并不是要给大家介绍一个令人厌恶的孩子。如果没有想象,小学生们是体会不到诗中小儿的可爱的。但经过充分的想象后,一个顽皮又可爱的孩子就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学生们的脑海里。学生们对诗句的理解就在这想象中完成了。接下来的指导朗读也就水到渠成,不少孩子晃着脑袋、微笑着朗读“蓬头稚子学垂纶”。从他们的表情中,我知道他们的脑海里此时正浮现着一个可爱的“蓬头稚子”的形象。

诗中,小儿钓鱼时有一段小插曲:一位路人向小儿问路,小儿只是远远地招手,并没有回答问路人。诗中只用了“遥招手”写出了小儿回应的位置和动作,其实在这“遥招手”的背后隐藏的是小儿一颗焦急的心。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我采用的是设身处地想象法。我对孩子们说:“如果是你遇到这种情况,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孩子们大多都在想:千万别吓跑了我的鱼!我又问:“那你此时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孩子立刻说出了“焦急”、“心急如焚”等词语。如果没有想象,孩子们只看到了小儿招手的动作,而感受不到小儿焦急的内心。在指导朗读“路人借问遥招手”时,我让孩子们配上表情去朗读。只见他们一个个双眉微皱,面露焦急,有的还边皱眉边招着手,仿佛自己正是诗中的那位学垂纶的蓬头稚子。孩子们在想象中已完全沉浸到古诗的意境之中。

诗人胡令能为我们刻画这样一个顽皮可爱而又做事认真的小孩形象,足以说明诗人自己是多么喜爱这位“蓬头稚子”。因此,在朗读这首诗时,除了读出小儿的可爱和他“遥招手”时的焦急,整首诗都应透出诗人对小儿的喜爱之情。学完这首诗时,我再一次让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我对他们说:“如果你就是诗人胡令能,当你看到这幅画面时,你想说些什么?”孩子们有的说:“这个孩子做事真认真!”有的说:“这个孩子真可爱!”我又问:“那你喜欢他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喜欢!”然后,我指导孩子们带着对小儿的喜爱一起齐读古诗。他们读得相当不错,达到了应有的朗读效果。

至此,孩子们在想象的帮助下已经比较理想地完成了“读经典”。他们在想象中读懂了诗的内容,读出了诗的感情,也进入了诗的意境,基本达到了我们学经典的目的。

二、想象也是改写古典诗词的关键

在“读经典学作文”的活动中,我想:“读经典”应该是“学作文”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读好经典,才能学好作文。学生在想象中“读经典”的同时,也为“学作文”做了很好的准备。只是,我认为“学作文”除了“读经典”中的一些想象,还应有更多更广阔的想象空间。还拿《小儿垂钓》这首诗来说,它留给学生的想象空间是让人无法限制得了的。

《小儿垂钓》是一首叙事诗。对于学生来说,改写叙事诗就是学习写记叙文。记叙文的四大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小儿垂钓》这首诗在这四大要素上都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就拿时间来说,诗中没有具体交待时间的词句,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确定故事发生的时间。有个孩子根据“侧坐莓苔草映身”这句诗想象故事应该发生在炎热的夏天。他认为侧身坐在莓苔上的小儿被青草遮掩了身子,这说明青草长得十分茂盛,而只有在夏季植物才会生长得这么好。大家觉得很合理。另一个孩子则是通过观察书中的插图来想象故事是发生在夏季的。原来书上画着几棵高大茂密的树木,树下卧着一头大水牛,钓鱼的孩子光着脚坐在地上。大家觉得他的想法也很有理。至于是夏天的哪一天,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学生还有想象的余地。

地点这个要素在《小儿垂钓》这首诗中有比较明显地体现,孩子们可以从“侧坐莓苔草映身”这句诗中有所了解。我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让孩子们对钓鱼者所处地方的环境进行了一番想象。有些孩子写到了远处的青山,有些孩子写到了茂密的树木、青青的小草,有些孩子写到了泛着微波的湖面……孩子们的这些想象为改写这首古诗增添了不少色彩。

《小儿垂钓》这首诗虽然只叙述了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但刻画了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要想改写好这首诗,关键是要把诗中的“蓬头稚子”写活。我是从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活动这三个方面来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的。在外貌这方面,诗中仅用了“蓬头”二字。我引导学生们展开想象,结果有了“圆溜溜的大眼睛”、“红扑扑的小脸蛋”、“黑黝黝的皮肤”、“穿着一身粗布衣裳”、“光着一双小脚丫”……“蓬头稚子”的形象变得生动起来。为了写好小儿钓鱼时的动作,我让学生边想象边表演。孩子们写出了这样的语句:只见他手握钓竿,眼睛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水面:他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双手握着钓竿,目不转睛地盯着浮标……为了写好小儿“遥招手”的动作,我先让孩子们通过想象体会人物的心理,再配上表情进行表演,有的孩子写出了这样的语句:他皱着眉,远远地朝着问路人使劲摇着手……而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的想象是改写这首古诗最精彩的地方。我主要是从这两方面入手的。一是引导孩子们想象小儿侧身坐在草丛中钓鱼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孩子们想立刻进入到了诗中的情境之中。有的孩子说:“他也许在想:鱼儿呀,你快点上钩吧!,,有的孩子说:“他也许在想:真希望今天能钓到一条大鱼。”有的孩子说:“他也许在想:今天我一定要钓一条大鱼,让小伙伴们都羡慕我。”孩子们的想象真是让人拍手叫好。二是引导孩子们想象小儿遥招手时的心理活动,这在前文中的“读好经典”中已有所论述,在此就不重复。如此想象,诗中的人物形象不仅是生动,而且变得丰满起来。

在时间、地点和人物的想象中已构成了对事件的想象,为了把整件事写得更生动、更具体,还可以对问路人问路的情景展开想象。比如,可以引导学生想象问路人的外貌、年龄、穿着打扮、神态、问了什么话……这样就可以让改写的文章有血有肉,真实生动起来。

总之,在“读经典学作文”的活动中,通过教学《小儿垂钓》,我深切感受到了想象的重要性。想象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的内容,更快捷地进入诗的意境,更准确地把握诗的情感,更好地学习诗人的写作技巧,更完美地把古典诗词改写成自己的文章。一句话:想象是“读经典学作文”的关键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