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巧用鲶鱼效应 增强集体活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巧用鲶鱼效应 增强集体活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管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潜力在正常状态下只发挥50%左右,而有效的激励则可使之提高30%左右。可见,实施有效的激励是十分重要的。在学校中,个体的心理会随集体心理的变化而变化,同样,集体的心理亦随个体心理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我们在学校管理中要研究集体心理所蕴藏的种种奥秘,以提高管理功效。

我们在对本校教学人员进行调整的过程中就体会到了集体心理的变化与管理效应之间的关系。

2006年,学校决定对本届高三年级部分学科的任课教师进行调整,调入一些年富力强的教师,其中包括学校的两位中层干部。原以为此举的效应仅限于那些有任课教师被调整的学科,但没想到,它却产生了奇妙的鲶鱼效应,对整个年级的教学工作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所谓鲶鱼效应,指的是把个别充满活力并具有竞争力的人加入到群体中,从而使群体内部紧张起来,惰性得以改变,使整个群体充满活力的现象。

上面我们讲到的人员调整实际上就是在集体中放入了“鲶鱼”。那么,表面上仅涉及两三个人的调整是如何产生了奇妙的鲶鱼效应,从而有效地实现了对教师的有效激励的呢?

一是鲶鱼的活力作用。鲶鱼充满活力,能使周围的水不断翻动,使沙丁鱼及时补充足够的氧气,不致因窒息而死亡。

调整进高三年级的教师中有两位是学校的中层干部(他们每人只担任一个班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他们身先士卒,率先利用休息时间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答疑。他们的行动打破了年级组原有的平衡,给年级组平淡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活力和推动力。显然,他们在客观上成了年级组中的“鲶鱼”。在他们的带动下,狠抓教学的风气在整个高三年级越来越浓。

二是鲶鱼的威胁作用。鲶鱼对于沙丁鱼来说无异于一个外来异己,这给了沙丁鱼一种恐惧感,使它们紧张不已、加速游动,于是,整个鱼槽里的鱼都动了起来,获得了勃勃生机。

同样,那两位在教学一线的中层干部对于高三年级组的教师来说也是外来异己。他们与其他教师职位不一样,教学行为也不一样,他们更投入、更执著。这就给其他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带来了压力。年轻教师在原有的教学秩序下即使想在教学上有所创新,也最终缺乏“为他人先”的勇气而成了“旁观者效应”的殃及者。而在“鲶鱼”的威胁下,他们就会紧张起来,调动自己的潜能,释放自己的活力。可见,如果没有这样外来的异己和竞争者,集体就可能缺乏危机感,就可能死于安逸之中。

三是鲶鱼的摩擦作用。一般来说,摩擦是消极的,只会产生内讧、消耗实力。但对于惰性十足的群体而言,适当的摩擦不仅需要,而且大有好处,它能增强整个群体的活力。鲶鱼之所以能使沙丁鱼不死,就在于它不停地游动,到处挑起摩擦,使沙丁鱼不得不开动脑筋与鲶鱼竞争。

年级组里的那两条“鲶鱼”何尝不是如此。他们在客观上使他人陷入一个竞争不断的摩擦环境中。其他教师不得不正视这股力量,并通过改变自我而与之保持平衡、展开竞争。这样,整个年级组就充满了活力。

学校管理者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一个集体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在某个层面上达到一种平衡,集体的潜能可能只发挥了50%。这时,要求整个集体作出改变往往很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妨改变一下管理策略,在集体中放入几条“鲶鱼”,通过“鲶鱼”所带来的“新鲜的氧气”打破原有的平衡,推动集体在矛盾的解决中产生新的动力。这样,“缺氧”的集体就会因“获氧”而重新焕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