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结合语境进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结合语境进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语境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导入、教学、运用阶段的作用极其重要,本文通过分析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境习得研究的现状,得出语境习得有助于提高汉语习得效率的结论,希望对我们今后的对外汉语教学有所启示。

关键词:语境;词汇教学;语境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055-02

汉语学习者能否对词汇进行理解、记忆、运用将直接关系其阅读理解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当然,在词汇学习过程中接触、理解、记忆、应用这四个阶段,语境是唯一始终贯穿其中的要素,可以说学习语言离不开语境。因此,本文认为从语境入手来探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方式,可提高对外汉语的教学水平。

一、语境及其范畴

本文所谓语境指的是语言的使用环境,语境也具有民族性,且语境的民族性是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在语境中的反映。

1.语境的民族性,突出地表现语用功能不同。汉语语境中,听到对方的赞美时,应回答“哪里哪里”之类的谦虚用语,否则会被人认为接受赞美的一方“骄傲自满、自以为是”。而在英语语境中,受赞美的一方须回答感谢用语,绝不能直截了当地表示否定,因为否定会被认为是低估对方的判断和审美能力,是对赞美方的不尊重。

2.语境的民族性还表现为汉语学习者在习得汉语语境时,常常受到其母语语境的负面影响即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现象。例如中国人对自己的父母不敢直呼其名,而西方人却很随意。很多西方人还喜欢用长辈特别是事业有成的长辈的名字给孩子起名以表纪念和尊重,这在中国人看来就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在聊天的时候,外国人往往对中国人“好打听对方隐私”而感到不快,因为中国人喜欢问“Where are you going?”“How old are you?”“Are you married?”之类的问题,这即反映了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存在着汉语语境的负迁移现象,因为这些问题是中国人聊天时稀松平常的话题。希望随着学习者对语言的掌握及练习的熟练程度,能减少母语文化的干扰,防止和避免语言学习中的“负迁移”,扩大和强化语言学习中的“正迁移”。

二、根据词汇教学的不同阶段分别设置不同的语境

1.词汇导入阶段。教师可根据课题的需要,去寻找一些具体的相关语境,如学习买水果,就去超市听买卖双方怎么说出各种水果的名称,怎么问价格、判断质量好坏,怎么讨价还价,最后又怎么成交。学习中国的历史文化,可以组织学生去博物馆、展览馆参观,了解展出品的存续历史、材料构成、背后蕴涵的文化内涵等。学习中国的饮食文化,可以组织学生去中国餐馆吃饭,各项菜名怎么说、怎么点菜、特殊的菜式在吃法上有什么讲究等。要做到每一次上课都能够亲临现场是不太现实的,因此教师还可借助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通过视听的方式去间接的感受,如制作PPT,或者播放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影像或flash。

2.词汇教学阶段。人们常说的把词语放到句子中去理解、记忆,其本质就是借用语境来展示词语意义的各种要素。所以,教师在讲解词汇的过程中不能就“词”、“字”本身讲,要做到学“字”不离“词”,学“词”不离“短语”,学“短语”不离“句子”。如讲解《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财。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其蕴涵的意义是:凡+鸟=凤,指王熙凤;二+令=冷,人+木=休,暗示贾琏对王熙凤的态度由顺从到冷淡,最后休弃。可以做一个flash,因为凤是一个象形文字,画面上可以先展示一只展翅的凤凰,再跟学生讲解凤是我国先民崇拜的一种神鸟,我们要说的王熙凤这个人的名字里有一个凤字,说明她在很多方面是很突出的,她长得美丽,出身名门,之后嫁入金陵最大的名门望族贾府,最先开始她在贾府中是非常有地位的,在自己丈夫面前也说一不二,讲完之后在画面上显示一个“凡”字,“凡”字出现后再在“凡”字里出现一个“鸟”字,字形可以用美术设计一下使得字和图相像,这样容易引起学习者的联想,两个字一重合就是繁体的“凤”字;中国人讲究一而再,再而三,三可以说就是最后的状态了,贾琏对王熙凤最先开始是顺从,所以是“一从”,第二步“二令”,也可以通过画面来组字,再告诉学生冷表示冷淡,第三步是“人木”,也是组字,休表示休弃,在这里又要跟学生强调一下中国的文化常识,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丈夫对妻子不满意可以休妻,被休掉的妻子失去的不止是婚姻,还会失去社会地位,这不同于西方社会的divorce(离婚),离婚后的双方社会地位是平等的。从而暗示王熙凤日后很凄惨的命运,此时为了更形象生动,可以配一点哀伤的音乐,同时画面上神气的凤凰随之变成一只垂头丧气失去了美丽羽毛的可怜的凤凰。相信配上这样的动画,肯定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老师的讲解也会立刻生动起来。

3.词汇运用阶段。第二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所以我们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让学生能在交际中克服文化的差异性,提高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交际能力。如“的、地、得”这三个助词的用法一直让留学生分不清楚,曾有留学生发生过这样的笑话:酒店的大理石地板很光滑,外面又在下雨,来往的人脚踩湿后又走来走去,酒店方善意地提醒宾客不要摔跤并立了一个牌子:小心地滑!有两位留学生在酒店大厅里边走边滑,有人觉得奇怪便问其原因,那留学生解释:“牌子上写着‘小心de滑’,所以我们正在小心de滑。”他们把多音字“地”按照结构助词去理解,而没有把“地”按照“地面”这一义项去理解。因此给我们老师的启示是:上课时应将“小心地滑”设置在两个不同的语境中:语境①,雨雪天气,在酒店大厅门口会立一个牌子“小心地滑!”是提醒宾客地面很光滑,走路时小心点儿,别摔着;语境②,在初学滑冰时,教练嘱咐你“小心de滑”别摔倒了。这样留学生们就能很容易地把多音字“地”的用法搞清楚了。

三、语境设置原则

1.实用性原则。即汉语语境的设置要在词义的区分、理解与记忆层面上切实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如讲解虚词“光”的时候,需要把“光”放到语句中并补充语境要素。讲“他带的钱都输光了”这样的句子,学生很难理解“光”的意思,换一个相似的例子“他把水喝光了”,可以做一个FLASH:杯子的水从一满杯到半杯,到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到完全没有。配声音提示:喝光了。学生理解“输光钱”的意思就不难了。

2.趣味性原则。语言教学的例子越有意思越好,越幽默越好。教师在设置语境的时候,应考虑它的趣味性。这样既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同时又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助其增强记忆。如:①我们刚提到你,你就来了,真是“说曹操,曹操到”。(用俗语)②劝和不劝分,你要我去劝他们离婚,刀架在脖子上我也不会去的。(用夸张的手法)

3.针对性原则。同一词语的不同用法或不同词语的易混淆的用法让人头疼,因此我们在设置语境时要将它们控制在相近的语境条件内,尽量加强其对比效果,凸现其区别。如:甲在危难时刻找朋友乙借钱,乙有钱却不借给他,甲一时气极脱口而出:“你真是我的好朋友!”这是一种句式委婉,结合语境,我们不难理解甲说的是反话,对乙的讽刺溢于言表。又如:丙解决了丁的燃眉之急,丁感动之下说:“你真是我最好的朋友!”表达的则是一种感激之情。

目前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蓬勃发展,但也暴露出种种问题,对外汉语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总结其汉语语境意识的发展模式,以期为今后的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陈琳霞,何自然.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2):108-114.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532.

[3]李国南.辞格与词汇[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李泉.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6.

[5]李宝贵.对外汉语教学及汉语本体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