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以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透视孟子的民本思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透视孟子的民本思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孟子的“民本思想”极具代表性。他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有其相似之处。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作为一种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指导着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本文以中国社会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选择和时代对“民本思想”的呼唤两方面为背景,选择了“以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透视孟子民本思想”着力挖掘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闪光点,并用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全面的、客观的、辩证的分析剖析孟子的民本思想,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一种扬弃。

关键词:马克思 群众史观 孟子 民本思想

一、关于孟子的民本思想的概述

中国“民本”两字,首见于《尚书·五子之歌》,“皇祖有川,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除此之外,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直接间或接以体现“民本” 思想者。其中,孟子是民本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民本思想是指中国古代历史上将民众视为治国安邦根本的思想体系,是一种关注、重视人民利益的政治学说。

孟子民本思想之一:是以人民为政治之主体,提出的“民贵君轻”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观点。他将先秦的民本思想发展到了新的高度并流传甚广。美国人洛弗尔于1932年在《科学的美国》杂志上发表一篇中美民族的分析论文,题为《中美的接触点》,首举“民治精神”为中美两国民族共同的特征,他说:“远在公元前四世纪,中国的孟子,已倡导‘民贵君轻’的大义,自秦废封建,取缔贵族,中国即为民治的社会”。美国第33任副总统华亨利·阿加德·华莱士说:“中国哲学和国民心习之趋向民治,对于西洋政治哲学有重大的影响,美国建国时期,贤哲之士,倡导革命,奠定,其信仰与作风,虽云直接得之于欧洲,实为间接取之于中国”。可见孟子民本思想的影响面之广。

孟子民本思想之二:“保民”、“养民”是人君的最大职务。孟子的民本思想源于他对当时中国社会现状的一种认识,体现在关注民生、顺应民心、尊重民意保民、养民上。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史观的概述

马克思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创立者,他们的群众观是在进行无产阶级理论创作和参加工人运动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史观是在唯物史观创立之后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国内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研究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一、人民群众是历史过程的积极主体,一般说对社会发展起着主要决定作用。二、人民群众是英雄人物的创造者。

三、人民群众是英雄人物历史作用的决定力量

马克思从根本上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过程的主体,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正如所指出“人 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选 集》人类社会的一切科学文化成果,归根到底都是人民群众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经验总结。在社会大革命时期,人民群众以其历史主动精神推动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时期,人民群众通过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推动社会进步,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质变时期,人民群众则是打碎旧的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实现社会革命变革的主力军,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四、马克思的群众史观和孟子民本思想的比较分析

马克思主义者对待人类一切文化历史遗产采取的总方针是: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持续几千年,具有值得肯定地方,但其弊端也不容忽视。对待孟子民本思想也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对待传统民本思想也有立场问题,一种是无产阶级立场,另一种是资产阶级立场。我们应该向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那样“我们是站在无产阶级的和人民大众的立场”。既不能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也不能用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要用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待传统思想要批判的继承,坚决站在人民群众一边。

首先,孟子民本思想体现了原初的民权观念。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历经周折,随时间空间的变化逐渐由萌芽走向完善。我们从他简单朴素的民本思想中,依稀可见其民权观念的雏形。而民生问题关乎社会治乱与政权兴亡。孟子民本思想不仅具有原初的民权观念,还体现了朴素的民生观念。“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是我国古代朴素的民本思想,孟子对于现实中统治者“厄有肥肉,厩有肥马,野有饿草,一民有饥色” (《孟子·滕文公下》的现象非常痛恨。他认为统治者的残暴统治就如用兵器杀人一样,残酷至极,并且大声提出自己的观点,保民、富民、与民同乐,从他的主张中体现出一种朴素的民生观念。如果说《独立宣言》的问世为欧洲民主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那么孟子民本思想则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体现的“在民”即民主思想奠定了基础。

其次,体现朴素的民生观念。孟子的民本思想以人民为最高价值性的存在,以保障人民的生存为前提。他主张要了解贫苦大众的生活,了解他们最基本的农田耕种情况。他希望统治者在春天巡视耕种情况,对粮食不够吃的人们给予补助;在秋天巡视收获情况,对歉收的人们给予补助。即“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梁惠王.下》)。

同时,孟子的民本思想还体现出萌芽的民主观念。孟子对民主最大的贡献不仅是提出了“民贵君轻”的命题,他同时还制定了民主的政治原则来保证老百姓的权力和利益。民主与平等自由的精神相伴而生,其中蕴含平等自由的因子是理所当然的了。孟子的民主思想比同时代的古希腊的民主思想更彻底、更普遍,是后来中国民主观念形成的萌芽。

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与孟子的民本思想,虽无可比性,但却是都对人的价值和利益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如:1、人是生产主体与民有“恒产”相一致。马克思认为人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是生产的主体。马克思说:“这里所说的个人不是他们自己或别人想象中的那种个人,而是现实中的个人,也就是说,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孟子也认为人是社会生产的主体。社会生产主体具体的表现就是人是实践主体。在中国古代,农业是社会生产最重要的项目,于是这种表现就凸显在“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恒产”是说民要有良好的物质条件,衣食无忧,财产有余,这样人的生产主体性就可以得到更大程度上的发挥。这一点与马克思“以人为本”思想是一致的。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一种生产关系。生产资料占有关系是这种生产关系的核心。

历史和现实永远是一对矛盾,历史中的既成思想资源不可能引申出当代社会治理的有效结论。孟子民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既有上述相同之处,同时又存在理论渊源不同和目的和意义不同的本质的差异。但深入剖析孟子的“民本思想”,对新时期更好地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正做到“执政为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11.

[2] 选集1991.

[3]金耀基《中国民本思想》法律出版社.]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