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孩子为何常湿裤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孩子为何常湿裤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薇薇上初二,品学兼优,在家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在学校也一直受到同学和老师的好评,但她总显得闷闷不乐,老师和同学都认为她有一点孤僻。其实,薇薇有难以启齿的烦恼――经常湿裤,常常不明原因一阵尿急,然后就发觉内裤有点潮湿,还经常发生尿路感染。虽然去县医院看过病,还试过各种偏方,但效果都不理想。随着年龄的增大,薇薇的精神负担越来越重,爸爸妈妈也非常焦急。

最后,薇薇经人介绍来到我院治疗,被诊断为功能性排尿异常,这是近两年出现的有关排尿异常的新概念。我们知道,人体正常排尿时,膀胱充盈的信息首先传到大脑,大脑再根据当时的环境(如是否有合适的排尿时间和场所),向膀胱、尿道下达指令。如可排尿,则膀胱逼尿肌收缩,随即尿道括约肌放松,产生正常的排尿。功能性排尿异常与一般的遗尿不同,后者除小膀胱、尿崩症等器质性病变外,大多是因为晚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导致睡眠时出现遗尿,而白天排尿正常。而功能性排尿异常是因为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不协调所致,如不该排尿时,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放松,从而导致遗尿;需要排尿时,或逼尿肌放松、括约肌收缩,或逼尿肌收缩、括约肌收缩等,导致尿失禁、尿频、尿急或排尿时阻力增大,而且发作时不分白天黑夜。如不加治疗,可引起尿路感染、膀胱-输尿管反流,严重者将导致肾功能损害。所以,功能性排尿异常虽然归属于功能性,但危害却很大。

功能性排尿异常一般以学龄期儿童多见,但从新生儿到老年人均可发生,表现症状也各不相同。典型的功能性排尿异常表现为尿流不连续,伴残余尿,常合并膀胱-输尿管反流、反复尿路感染、湿裤和遗尿、便秘或大便失禁,有些表现为长期尿频、尿急,严重者会出现肾盂、输尿管扩张等上尿路改变和肾瘢痕形成,患者尤其是患儿常有心理甚至行为改变。目前,功能性排尿异常需要综合诊断,包括病史、体检、排尿日记和简单的尿流率检查,尿动力学及磁共振检查仅用于重症病人。

导致功能性排尿异常的原因很复杂,心理因素是造成逼尿肌-括约肌不协调的重要原因。一般认为,两岁以内的孩子不能自主排尿,经过排尿训练和学习,四岁以后即能逐渐自主排尿。如果在学习排尿期间,家长对孩子偶尔的尿湿裤子过分关注甚至打骂,会导致孩子心理紧张,以致孩子到了学龄期,因担心湿裤被人笑话造成心理压力,常以夹腿、蹲着用足跟压迫会等方法,帮助尿道括约肌收缩,抑制尿失禁。久而久之,正常的排尿过程就会出现异常,排尿时括约肌不能放松,出现逼尿肌-括约肌不协调,严重者甚至因逼尿肌丧失收缩功能而导致排尿困难,造成上尿路扩张,表现为类似尿路梗阻的症状。也有的孩子有憋尿习惯,常要到憋不住时再去排尿,严重者将使膀胱因容量极度增大而丧失收缩力,这也是功能性排尿异常的病因之一。

近年来,随着对功能性排尿异常认识的不断深入,现多采用保守疗法,包括药物治疗和行为治疗,如定时排尿、两次排尿(一次排尿后再排一次,可排除残余尿,改善尿失禁)等。最新研究显示,生物反馈治疗有较好的疗效。所谓生物反馈治疗,就是利用现代化的仪器,将原本不为人们主观感觉的生理活动转变成声电信号,以有助于人们感受和改善这一生理活动。例如将患儿括约肌和逼尿肌的收缩信号转换到特定的计算机游戏中,通过括约肌的活动来控制游戏的进程,如让星际中的飞船躲避流星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患儿行为治疗的兴趣,改善相关症状。应该指出的是,由于导致功能性排尿异常的原因各不相同,所以需经过医生确诊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治疗,切不可自动对号,擅自用药。

薇薇通过一个阶段的药物和行为治疗,原先的症状大有改善,她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薇薇妈深有感触地说:“孩子的病我有责任,我从小对孩子过于严格,即便在排尿问题上也不让步,孩子因害怕尿湿而养成了憋尿的习惯,以致于酿成疾病。希望为人父母者能吸取我的教训,科学地对待孩子的排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