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贵州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贵州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贵州,是西部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也是贫困问题最突出的欠发达省份。国发(2012)2号文件指出:“贫困和落后是贵州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贵州的主要任务。”2020年中国全面实现小康,是中国政府向世界进行的庄严承诺。处于中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贵州,能否2020年与全国同步小康事关重大。

一、贵州不能拖全国的后腿,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国发[2012]2号文件从财税、投资、土地等7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支持贵州发展的政策。贵州2015年接近西部小康,2020年与全国同步小康。理清了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思路,明确了贵州的战略定位,指明了贵州未来的发展方向。

贵州2010年全面小康实现程度是62.4%,比全国80.1%的平均水平落后大约8年的时间,比西部地区落后的时间大约是4年;城镇化水平低,2011年贵州城镇化率为35%,低于全国水平约15个百分点左右,与周边省份相比也存在着较大差距。2011年贵州省的GDP为5702亿元,而与贵州相邻的四川已成功入围“两万亿俱乐部”,省会成都市2011年的GDP就达到6854亿元,超过了贵州全省GDP总和。而2011年在扶贫标准提高之后,贵州的贫困人口达到1521万人,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的50%以上,扶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

从现在到2020年还有9年的时间,按照人均GDP计算:2011年全国人均GDP35198元,按照平均8%的年均增加,2020年全国人均GDP35198(1+8%)9=70360.96元;

那么,2011年贵州人均GDP16413元,2020年贵州的发展速度应该是16413(1+X%)9=70360.96元,X≈17.55%。

也就是说,贵州要实现人均GDP2020年达到全国人均GDP水平,人均GDP至少要保持17.55%的速度增长。在这样的情况下,要缩小和全国的差距,唯一的办法只有加快发展,提高增长速度,创造贵州速度。

贵州具备加快发展的两大比较优势:一是资源富集、生物多样性良好,旅游开发潜力大,区位重要;二是具备了把优势资源的产出和价值最大化的能力和条件。2012年贵州经济发展速度不仅超过了西部地区和全国的平均水平,多项主要经济指标还位居全国前10位。就充分说明贵州有比较优势。

二、正确理解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指标体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2005年2月11日,总书记在贵州考察工作时明确指出,“进一步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切实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副总理最近指出:“没有贵州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

总体小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有区别的。(1)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低水平,就是指刚刚进入小康的门槛。一是指人均水平还不高;二是指还有相当比重的人口还没有进入小康。(2)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不全面的。一是当前小康的实际内容不全面。这种不全面性主要表现在偏重于满足物质消费、生存性消费,而精神消费或文化消费,特别是发展性消费还得不到有效满足。二是小康的衡量标准不全面。有些国际公认的重要指标没有包括在内,如城市化水平、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的比重等。三是产业发展不全面。同国际社会相比,我国三次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第三产业不仅比重很低,而且层次较低;城市化水平大大落后于工业化水平。(3)现在达到的小康是发展很不平衡的。城市与农村之间、东部与西部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发展水平存在差距。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测算: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15个省(区)市小康实现程度达90%以上,9个省(区)市小康实现程度达80%-90%,7个省市小康实现程度在80%以下。可见,即使是目前这种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小康水平,在全国也还没有全部达到,贵州则更加突出。

三、贵州省与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的差距

从总体看,全省城镇居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农村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人口达到小康水平。但是,要清醒地看到,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特别是与发达地区相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比较落后,按照小康标准分析,作为西部落后省份,要实现这一目标,由于历史、现实原因,面临着一些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扶贫攻坚难度最大。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2011年贵州农民人均纯收入4145.35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9.4%,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2832元,处于西部12省区的11位、全国挂末位置。二是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最差。自然条件相对恶劣、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最低。三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最低。比全国和西部地区平均水平落后大约8和4年。四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任务最重。少数民族人口1254.8万人,比内蒙古、、宁夏分别多749.2、979.1、1031.6万人,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占全省贫困人口的60%以上。

根据英国《经济学人》分析,中国北京人均GDP接近斯洛伐克,上海与沙特阿拉伯比肩,贵州接近印度。经济学家胡鞍钢曾经对我国地区发展差距作过研究认为:如果放在国际背景中比较,贵州人均GDP低于世界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在世界排名第177位,与上海相差132位,与北京相差113位。它是中国的“第四世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2005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显示,贵州的人均发展指数仅刚超过非洲的纳米比亚,这是一个“富裕程度”全国倒数第一,文盲数量极为庞大、教育水平极为落后、人民的体质在全国处于末位、贫困人口全国第一、80多个县中国家级贫困县高达一半以上的省份。

四、贵州经济提速发展的可能性

贵州经济发展已进入蓄势待发、提速跨越的临界期。2011年全省生产总值5701.84亿元,比上年增长15.0%,这一增速为1985年以来最快增长水平。在进入改革开放以来第5个增长周期以后,经济运行表现出持续、稳定的适度高位增长;GDP增长率2003年突破10%,2004-2011年各年都超过了11%,即使是在遭受百年不遇的雪凝灾害和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双重打击的2008年也是如此。从2003年算起,已连续9年保持了10%以上的适度高位增长。

持续的适度高位增长为贵州积累了加速发展的潜力,使经济进入了蓄势待发、提速跨越的临界期。工业化即将由初期向中期过渡,2011年贵州固定资产投资3734.08亿元,同比增长40%,比全国高21.2个百分点在全国排第二位,比西部平均水平高10.8个百分点,仅次于青海省,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标志性信息。例如内蒙古自治区1992-2000年经济增长率连续9年保持在10%以上的高位,为加速发展积蓄了内生动力。2000年人均GDP为6502元,居全国中游;在“十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6%,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增幅,增速居全国前列;2000-2009年10年期间,保持了30%-40%的年均投资强度;从2002年起经济发展开始提速,此后逐年加速,2005年GDP增长速度达到23.8%的最高点;10年间,充分发挥了经济增长潜力,GDP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惊人的17.4%,2010年人均GDP达到47347元,跃居全国前列,真正实现了内蒙跨越式发展。国际及兄弟省区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一个经济体一旦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城镇化率达到30%以上,人均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万元以上,其经济发展就有可能提速。那么,当前贵州经济真的有可能提速发展吗?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看一个经济体能不能提速发展,关键要看其潜在经济增长率是如何变动的。所谓潜在经济增长率,指的就是在给定的资源、资本、劳动力等实际约束条件下和不引起通货膨胀加速的情况下所能达到的经济增长率。潜在经济增长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参考依据。有关学者分别用HP滤波法、自回归法及生产函数法对1990年以来贵州的潜在经济增长率进行的测算结果值得关注:(1)上世纪90年代以来,贵州超过一半的年份实际经济增长速度均低于潜在经济增长速度,表明长期以来贵州并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增长潜力。(2)“十五”以来,贵州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已进入稳定上升区间,并且上升的趋势比较明显。(3)目前贵州GDP潜在增长速度达到了15%左右,与两年前相比加速特征明显。从这些信息综合判断,贵州的确存在加速发展的可能。

五、立足小康目标,规划九年指标的对策建议

贵州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不拖全国的后腿,在这样的情况下,要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只有加快发展,人均GDP就至少要保持年均17.55%的速度增长。实现上述目标,一靠国发(2012)2号文件作支撑,二靠对口扶持单位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三要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的比较优势。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重点抓好五个方面。

第一,抓住加速发展的新机遇,用足用好国家政策。全面梳理国家原有的关于西部大开发、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发展和发展新能源等各方面政策,真正把国家政策用足用好,努力形成更多的资金来源和项目来源。

第二,突出重点,完善方案,着力破除资金瓶颈。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的关系,处理好改革与试验的关系;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既要突出重点、完善方案,又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做到“稳中求进、快中保好,能快则快,又好又快。”

第三,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省委书记指出:“贵州发展差距在工业。”充分发挥能源和矿产资源组合较好的优势,实施西煤西用、西电西用和西电东送战略;推进特色工业企业开发X-r业园区内聚集化,打造特色工业企业载体,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推进工业企业自主创新和产业转移对接,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发挥资源优势作用;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第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培育黔中城市群,打造一批节点城市和特色小城镇,提升中小城市承载能力;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突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间快速通达能力,深化区域合作;有序发展产业园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第五,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建立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发展现代农业,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产业化经营,走高产高效、品质优良、绿色有机、加工精细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作者单位:贵州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