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省级卫视新闻专题类节目发展的困境与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省级卫视新闻专题类节目发展的困境与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年来,在前有民生新闻的“冲击”,后有网络媒体的“围追”的情况下,电视新闻专题陷入低谷,收视率的下滑是不争的事实。各地的电视新闻专题节目陆续停办或者改版成其他形式的节目,目前全国各省级卫视保留的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已屈指可数。电视新闻专题如何看待自己,找准症结,如何在应对新媒体挑战,冲出重围中重塑品牌,已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困境及劣势

一、速度不快。新闻的生命力在“新”与“快”,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新闻节目需要极高的“保鲜度”。但电视新闻专题类节目因其篇幅较长,需要一定的选题策划和节目采制时间,新鲜度相应有所“折扣”。长期以往,容易导致栏目采编人员反应速度普遍偏慢,成为制约节目发展的软肋。一件时效性很强的新闻事件,电视新闻专题如果几天以后才推出,在新闻的及时和对背景的分析链接上就落后于新媒体,节目的吸引力被弱化。

二、挖掘不深。越来越多的电视新闻专题节目意识到提高时效的重要,然而实际操作中,却被动地被社会热点事件牵着鼻子走,力图和新闻拼“速度”,舍弃了专题的“深度”。内容与其他新闻栏目和媒体同质化、重复化;采访没有记者原创性和独立性的发现,止于浅层表现,少有深层次挖掘,使得新闻琐碎化,大大降低了新闻价值,节目的思想力被弱化。

三、选题不精。近年来,网络新媒体崛起、公众诉求表达渠道拓宽,电视新闻专题的舆论监督选题减少,却出现了一些一味迎合观众口味的猎奇选题倾向。认为轰动稀奇、有违常理的刑事案件和情感故事,是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取得收视率的法宝,导致一部分节目选题多对准社会阴暗面,将社会的丑恶现象和恶性事件昭然于世,只是在结尾象征性地加上评论,传递正能量不够。不能关注多元化的社会生活的选题,就无法持久地打动受众,节目的影响力被弱化。

四、形式不新。时下,媒介竞争市场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但电视新闻专题节目本身基本没有多大的变化。不仅节目形态比较单一,而且在节目创意、表现手段上少有大的突破;相反它擅长的充分调动声音、影像、画面、字幕和特技等多种表现手法来生动再现新闻事件、为主题服务的“绝招”“专利”,正被越来越多的新闻栏目和其他媒体娴熟运用,节目的独特性被弱化。

对省级电视新闻专题节目改进的思考

一、内容深度化。电视新闻专题最突出的特点在“深”,抓好内容的深度化,恰恰是电视新闻专题捍卫领地,突破自我的前提。在全媒体时代,很少有哪家媒体能拥有绝对的独家信息,追求新闻的第一落点也已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人们在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时,不但要求知道发生了什么,而且要了解为什么发生,需要有见解、有个性的报道来释疑解惑。相比较而言,新媒体对新闻的报道往往偏重信息的丰富、全面,这种“海量”新闻罗列的做法容易造成信息的简单堆积和低质量重复。而电视新闻专题在时效性上虽不及新媒体,但是可以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寻求对新闻事件的深度解读,把新闻第二落点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既传播信息,也传播背景,更传播观点。要打造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深度”核心竞争力,可以有两种尝试:

首先,打破框架,将电视新闻专题栏目杂志化。通过借鉴杂志式的综合编排方式,不同的内容或题材组成板块,通过新闻主持人串联到一起,形成包含多种新闻体裁的综合性新闻专题节目。它带来的好处是,在节目的容量增大、包含的信息量更丰富的基础上提炼加工,帮助受众在有限的时间里获知有关新闻事件或现象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形成对新闻的全面认识和完整印象。

其次,强化整合,创造全新的深度报道模式。对于一些热点事件,一些网站通过“链接”的方式,把简单的资料罗列、堆积视为增强报道深度的有效做法。电视新闻专题可以大量地融合报纸、广播、互联网、手机、微博等内容,对不同来源的海量信息进行整合,减去雷同的东西,提炼出新闻的意义;同时整合报纸、电视以及网络这三种媒体的长项,在节目中既有报纸的解读,电视的现场连线,又参考网络的互动参与,打造多向度、多视角的节目内容,通过有效整合,传播编辑思想,影响更多的人。

二、选题发散化。从电视新闻的创作过程来看,选题是第一个环节,直接决定节目好不好看。在电视新闻专题节目领域,地方性媒体往往在全国性重大事件的选题和采访上受到种种限制,同央视同类节目相比处于明显的劣势。为扭转这一局面,近来地方媒体与中央媒体实现联手,力争优势互补,借助其强大的新闻网络,得以使栏目的触角发散到全国全球,扩大栏目的选题来源。江西卫视《社会传真》是1995年创办的电视新闻专题栏目,近两年,通过与新华社合作,依托其供稿平台,得以尝试剖析一些在全国其他地方发生的有较大影响的典型事件、带有普遍性的民生话题,并展开本地化关联。从受众的反馈来看,这些节目都有着不错的收视成绩。例如,湖南的窨井盖丢失事件,虽然它并不发生在江西,没有新闻事件发生的地域接近性,但这件事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选题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社会传真制作《井盖之患》专题,以新华社提供的湖南窨井丢失事件的新闻素材做引子,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扩大、补充对江西本地相关情况的调查了解,既有效引导热点话题,又带给观众贴近性、亲近感,引起公众的关注。

三、评论专业化。在海量信息时代,打造媒体的“好声音”,“说什么”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关键是“怎么说”“谁来说”,评论正成为媒体出奇制胜的独门法器。据美国新闻界公布的一份调查显示,一直以消息快捷、报道客观充分而闻名的CNN,曾在电视新闻收视率方面独占鳌头,后来它之所以被后起之秀FOX电视新闻网所超越,关键是FOX新闻网的取胜之道在于对观众关注的新闻事实进行了适当的评价。被CNN斥为靠“分析消息”吃饭的FOX在市场竞争中挫败了靠“纯消息”吃饭的CNN。这意味着,“纯消息”满天飞的今天,懂得“分析”,敢于“亮剑”,才能棋高一招。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以深度见长,做强评论大有可为。专业的评论体现在思想的多元化。一些知名的电视专题新闻节目,往往邀请数位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就同一件新闻事件各抒己见,避免让观众只听“一言堂”,使观众能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新闻事件。有时专家们甚至在某一问题上各执一词,互相交锋,在双方的争论中,观众更是获益匪浅。久而久之,观众们对于新闻专题节目自然兴趣高涨,从而打响了品牌。

专业的评论体现在与普通观众的互动。互动环节的设置能将传统的新闻专题节目转化为生动、立体、交互式的传播。调动视频切换、热线电话、手机短信、微博等手段,让观众直接参与并表达自己的观点。浙江卫视的《新闻深一度》是一档全国首创的电视、网络视讯实时互动的新闻专题评论类节目。无论谁,在哪里,年纪多大,从事什么职业,只要热衷新闻评论都可以报名参加,成为《深一度》的公众评论员。节目以专家点评、记者快评、网民酷评三种方式同时推进,实现了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的互动、共鸣、重合,两个舆论场同时发力发声。

四、功能服务化。同样的新闻专题有不同的切入,可以从维权、舆论监督的角度切入,可以从法制的角度切入,现在非常流行的是以生活服务角度去解读新闻事件。以北京台生活频道播过的一期节目为例,它的新闻由头是一场因为斗气飙车引发的车祸。包括车祸现场视频在内,大多媒体采制出的都是只有两三分钟的短新闻,而北京台生活频道解读成了20分钟的专题节目,因为它抓住了车祸里面有安全的问题,有灭火、防火的问题,有斗气开车的问题,还有烫伤如何医治的问题。通过邀请当事人、目击者、相关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演播室,整期节目从生活服务拓展开去,从生活服务的角度去解读,让观众看得津津有味。这种“态度”的亲和,提升的是节目的品质与“温度”,体现的是新闻专题服务化的功能,拓展了新闻专题的发展空间。

五、特色精品化。生于斯,长于斯,省级电视台拥有中央级电视台所不能替代的独特地域化特色,“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利用好这一优势,将其打造成不可复制的精品节目,能为地方电视新闻专题发展注入无穷魅力。

以江西卫视《社会传真》推出的建党特别报道为例。依托江西特有的丰富红色资源,《社会传真》制作了大型系列片《红色故事汇》,通过寻访革命事件亲历者、研究者及先烈后人,以故事形式或再现一场著名的战斗,或挖掘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或讲述革命者与敌人的英勇斗争,或展现一位战士与亲人的浓浓深情。每一集人物故事为“明线”,历史背景为“暗线”,以人物塑造展现党的历史。整个制作过程采用高清设备录制,严格控制拍摄质量,以电视艺术片的形式,融入创新的表现手法,聘请了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陈铎、敬一丹分别担任主持人,借助了凤凰卫视的技术力量进行制作包装,邀请了知名导演进行审片。精品化创作为《红色故事汇》赢得“故事版的党史、电视版的故事”的高度评价。《红色故事汇》作为江西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专题教材发放到全省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组织学习收看、座谈讨论。把特色打造成精品,不仅使栏目收获了美誉度,而且极大地提升了影响力。

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电视新闻专题人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正确方向,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勇于尝试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才能在新的传播格局中成为一个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的明者、知者。

(作者单位:江西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