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成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成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是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小组成员彼此之间是和谐地运作、积极地互动,并分享彼此学习的心得,进而达成有效的学习。教师要精心组织和指导,要让学生明确目标和任务,协调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效率,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关键词:小组合作探究 高效 英语课堂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是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英语课程标准》也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能创设轻松、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让学生在“实践、参与、合作、交流”的氛围中发展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依不同性别或能力混合编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相互扶持、彼此指导、共同努力,学会老师每节课布置的任务,并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在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中,所有小组成员平等参与学习实践,共同承担学习的责任。小组成员彼此之间是和谐地运作、积极地互动,并分享彼此学习的心得,进而达成有效的学习。在活动结束后,经过教师的指导,要让学生分析其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成员间彼此互动的情形,并讨论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哪些活动是积极正向的、应继续加强,哪些活动是消极负面的、应避免或改正,使小组成员在反思的过程中进一步改善合作互动学习的效率。

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具体有以下几个环节:

一、合理分组

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划分学习小组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学业基础、学习习惯、学习目标等差异,且每组成员的基础要求平衡,以免出现学习上的两极分化。每个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等,而且不定期地实现角色互换,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

二、教师组织和指导

英语教师是英语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在开展小组学习活动时,教师要精心组织和指导,要让学生明确目标和任务,协调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效率,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小组自学

在学生产生学习欲望,明确学习任务、活动规则和程序后,教师应及时提供英语材料,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要求学生独立整理、归纳已掌握的知识并列出未理解的知识, 或让学生在合作活动之后进行资料的分析。

四、组内讨论

在学生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教师不要急着讲解,而是由学生在组内相互提高、互相帮助、共同商讨并解决问题。对个别难点,可由一人负责记录,以便在班内交流。

五、组间交流

全班各小组轮流发言, 每组派一人主讲,小组内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发言。一个小组在发言时, 其他小组要认真倾听,从而达到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学生交流时, 教师应密切关注,及时给予点评、鼓励或表扬。难点、疑点由大家探索、共同讨论,最终达到共同掌握的目的。

六、小组报告和师生讨论

小组必须向教师及其他小组汇报小组活动成果,并且可以针对学习情形及活动结果,讨论在小组合作的历程中所遭遇的问题、心得体会以及如何改进和提高。小组学习成就评价是合作学习教学法中非常重要的教学策略。表扬学习成就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小组成就的表扬更能激发小组成员的荣誉感及成就感。对于个别学生的表扬,可以根据其进步情况或特殊表现等具体说明。

七、评价

教师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评价要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把对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要使得小组成员明白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集体目标的实现,以此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合作学习能力。同时,在小组评价时,对个人合作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独创性等要给予恰当的评价,以便在小组内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竞争。同样,教师也应当把竞争机制运用在小组之间,例如通过累计积分一周评选一次“优胜小组”、一个学期评选3个明星小组等方法,激发学生为小组集体荣誉而努力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有效提高了英语教学效率。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初中学生在课下说、练的机会是少之又少。而在一个将近六十人的班级要想在有限的45分钟内让每个学生都有说、练的机会又是不现实的。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开展,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创设了轻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使得原本在课堂上不敢开口说的后进生消除了自卑心理,变得更加自信。

课堂上的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毕竟受时间、空间资源的限制,有时很难让学生淋漓尽致地进行合作学习,而课外的师生、生生互动合作学习则是有益的补充和必要的延续。这种师生、生生互动合作学习既可以在课内进行,又可以延伸到课外;既可以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所学知识和能力得到巩固和培养,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对所学知识和能力加深理解和得以历练,使他们不断地在超越自我中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