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有效拓展文本,充盈语文课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有效拓展文本,充盈语文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课堂教学的有效拓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文本为载体,以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为目标,突破时空限制而进行适当的迁移延伸的教学环节。

小学语文教学要真正发挥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课文无非是个例子”的作用,必须将活的语文资源引进课堂,让学生的语文学习真正得法于课内,增加拓展阅读兴趣,学会拓展阅读,并从课外阅读中有所收获。如何适度地对文本进行有效拓展呢?

一、妙导入,拓展链接

学习新内容前利用拓展阅读作铺垫,会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和新知识之间建立某种联系,以便尽快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这些或生动、或真实的材料能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和欲望,为学习新课增加了动力。学习《灰椋鸟》一文前,听一首歌《一个真实的故事》,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配乐朗读作者徐秀娟的生平介绍。徐秀娟感人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学生的心,使学生从心里敬重这位作者,未成曲调先有情。同时此拓展使学生对作者背景有了了解,更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

二、细品读,拓展积累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感悟,渗透多种内容,扩大阅读含量,无疑会有利于学生更深的理解课文的内容,在课堂教学环节上播放出精彩的小插曲,有利于阅读感悟。《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文包诗”,课文第三自然段主要通过“话别”表达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李白先表明了自己的敬仰之情,文中很简单说到敬仰孟浩然的人品和诗篇,在这时教师可以进行拓展。课堂上可以这样组织教学的:学生谈到“兄长和老师”时启发:从这个称呼中,你又联想到什么呢?引导学生自述,继而点拨:李白敬仰孟浩然的什么呢?接着补充李白的《赠孟浩然》,引导孩子借助注释,读懂李白敬仰孟浩然的人品。有效拓展,补充课外知识,让学生对孟浩然的人品和诗篇有更全面的了解,。也自然而然明白了为什么李白那么敬仰孟浩然,也由此更深刻地体会到此时的分别是多么的不舍,他们的友谊不仅是普通的朋友关系,更是精神上的,心灵上的。紧接着,体会多首送别诗,发现每句诗情感是不一样的。孟浩然引用了王维的诗句,作为兄长和老师的他更多是在宽慰李白。通过拓展不仅让学生体会了分别时各种不同的情感,同时也帮学生积累了一些送别诗。

三、抓留白,拓展想象

课本中有许多文章均留有“空白”,需要读者去感悟,恰到好处地“补白”,就能促进学生感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课堂上,我喜欢抓住文中的省略号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文章的文学符号变为多姿多彩的立体画面。

如教《荷花》这篇课文时,我有效地抓住了文中的省略号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你们看,作者的想像美不美?你们想不想也变成一杂荷花呢?请大家把眼睛闭上,老师满足你们的要求。这时候,你就是一朵洁白娇嫩的荷花,穿着雪白雪白的裙子,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太阳暖暖地照在你身上,微风轻轻地抚摸着你的脸,你感觉怎么样?蜻蜓和蝴蝶飞过来了,它们找你做什么?小鱼和小蝌蚪在脚下游来游去,它们在做什么?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它想告诉你什么?夜晚,月光笼罩着池塘,你和伙伴们在做什么?”学生在自己的想象中获得美的熏陶,实践证明,当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能学得好,学得快乐。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作品运用了留白的表现手法,文本留白为我们设计作业提供了契机。因为我们对文本进行补白的过程,也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想象力、遣词造句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过程。

四、强体验,拓展升华

许多课文都有情感的支点,教师利用含蓄空白,让学生进行探究性研读,咀嚼语文文字的精理妙义,体会课文丰富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把对课文的感悟、理解构思极为精妙的语言,进而立体地诠释文本内涵,从而带动学生对文本新意义的发现和构建,促进情感升华。《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文中,谈迁来到北京的那段时间,文中用了简单的三句话来描写,为了更深刻地体会谈迁打不垮的信念,于是在课堂上我们把他读成了三幅图,《四处寻访图》、《风沙奔波图》、《孤灯奋笔图》,让学生学会了把书读薄。我设计了这样的写话训练:1、“四处寻访图”:清晨,凉气袭人,当人们还在梦乡时,谈迁带着 和 出发了。为了证实一些史料,谈迁有时一走就是 。有时去寻访知情者,却 ;有时亲自来到郊外 。但这一切都压不垮他,因为心中有坚定的信念: 。2、“风沙奔波图”:一位衣衫褴褛(lán lǚ)的老人,在瑟瑟的寒风中,在漫天的风沙中艰难地行走,饿了 ,渴了 ,累了 。但这一切都压不垮他,因为心中有坚定的信念: 。3、“孤灯奋笔图”:也许这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晚上,一盏孤灯下, ;也许有一天,谈迁累倒在书桌旁, ;也许有一天,谈迁病倒在床上, 。但这一切都压不垮他,因为心中有坚定的信念: 。这又让学生学到了如何把书读厚,更深化了文本传递的情感。这样处理,对人物精神内涵的感知透彻了,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悟到了丰满的人物形象,因而读文时便会激情满怀。

五、巧总结,拓展延伸

学完课文并不意味着知识学习的结束,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又一个开端。语文教材中不乏名家名篇或名著的节选、缩写。以此为锲机,在教学前后,教师把原文、原著推荐给学生,学生在由整体到局部、局部到整体的阅读中,不仅更能立体地理解课文,而且可以建立起读名著、名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让学生感受到课外的世界更精彩。如教《林冲棒打洪教头》,我便把学生带向《水浒》;教《装满昆虫的布袋》时,带学生走进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推荐学生读读《昆虫记》。教了《北大荒的秋天》,我就推荐学生读《可爱的草塘》。通过课后拓展性阅读,让阅读向课外、课后延伸,并及时进行反馈、交流。这样,有利于学生最大限度地去开发课程资源,促进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调动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并不断扩大语文学习的视野。

总之,捕捉文本内在蕴含的信息,做好适度有效的拓展,把教材读厚读丰盈,是我们教师“用”好教材的一条“终南捷径”!让我们具备一双善于挖掘文本资源的“慧眼”,适时拓展,适度拓展,让语文课堂充盈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