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国际旅游岛建设融资经验与启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国际旅游岛建设融资经验与启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通过对目前国际著名旅游岛屿的分析,从旅游融资平台建设、盈利模式、融资平台布局等角度,结合自身的条件特征,深入研究与总结了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开发旅游资源、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融资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并分析了对我国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启示。

【关键词】国际旅游岛;旅游融资

目前,世界上著名的海岛旅游胜地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上,如墨西哥坎昆、美国夏威夷群岛、新加坡、马尔代夫、阿联酋迪拜、韩国济州岛等。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开发海岛旅游、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融资建设方面拥有诸多成功经验,对海南省在建设国际旅游岛建设融资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旅游融资平台建设

1.建立开发公司模式

迪拜的开发主体主要是迪拜世界集团,该集团是政府控股的旗舰公司,负责在全球进行融资。迪拜世界具有强大的融资平台功能,主要的任务是把迪拜建成国际旅游胜地与全球金融中心而融资。迪拜世界的主要目的是扮演经济增长引擎的角色,为国内和国际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在迪拜快速的开发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截至2009年8月份,迪拜总共融资800亿美元,而迪拜世界就融资590亿美元,占总融资额的74%。据统计,迪拜近年来用于工程建设的资金高达1000亿美元,而据世界银行的估计,整个伊拉克的重建资金也只有530亿美元。因此迪拜世界的融资平台建设是非常成功的。迪拜世界的融资来源有以下几个渠道:一是阿联酋财富基金投资;二是引进战略投资者;三是通过“出售后租赁”的信托凭证方式发行具有股权特征的伊斯兰债券;四是银行信贷,例如欧洲银行大约向迪拜世界融资300多亿美元。

迪拜世界作为迪拜政府控股的核心企业实体,在迪拜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通过成功的融资平台建设,曾经作为沙漠边上一个小港的迪拜,如今已经获得了巨大的开发成就,具体表现在:一是形成了发达的旅游业,以高消费、顶级休闲服务为特点的旅游业得到迅猛发展;二是完成了一系列现代化配套基础设施:电信设施、能源设施、海水脱盐淡化、迪拜机场等的开发既是迪拜开发的起点,也是迪拜开发持续进展的强力支撑;三是构建了新型经济结构,在融资平台的金融支持下,迪拜大力发展非石油产业,拥有阿联酋全国最大的两个非石油工业项目,即迪拜铝厂和迪拜干船坞;四是成为本地区最重要的贸易、交通运输、旅游和购物中心;六是成为购物娱乐的天堂:迪拜的零售业、消遣娱乐增长强劲,迪拜一年一度的购物节把全城变为一个主题乐园。通过融资平台的建设,迪拜的观光住宿人数从1996年的200万人,猛增到2005年的600多万人。同时期,迪拜机场过境人数,也从800万人,成长到近2500万人。自2003年起,迪拜旅游业的收入已经超越了石油收入,占到了GDP的10%以上。

2.离岸金融中心建设模式

新加坡的融资平台建设是通过建立离岸金融中心来完成的。新加坡通过建立离岸金融中心,利用外部资金的流动弥补本国资金的短缺,也为国际旅游岛建设构建了融资平台。而新加坡的离岸金融中心建设模式是以金融开放为主要特征的。20世纪60年代,为满足跨国公司调拨资金的需求,需要在伦敦、纽约等原有的国际金融中心之外,另外设立亚洲美元市场以便集中该地区的流动资金,方便支付清算。当时东京、香港、新加坡都在候选之列。然而,香港当局不愿意豁免对离岸货币交易所征收的15%的利息预扣税,日本政府则坚持严格的外汇管制条例。新加坡政府则做出积极反应,首先是提出把新加坡发展成为重要的国际或区域金融中心的目标,表明了政府坚定的态度和决心。同时在1968年宣布开放离岸金融业务,取消对非居民持有外汇存款利息所的预扣税,得以获得“先发优势”。金融开放程度的提高,包括外资金融机构的准入、确保其国民待遇,放松对资本项目的管制等,有利地推动了新加坡离岸金融融资平台的建设。此后新加坡政府紧接着实行了一系列优惠措施。例如废除了大额可转让存单、亚元离岸贷款合同及有关文件的印花税、取消了亚元经营单位必须保持20%的流动准备金以及必须提存6%最低现金余额的规定、废除了存款利率的限制、豁免了非居民持有亚元债券的利息税、废除了非居民持有的亚元单位存款的相继税、全面取消外汇管制,包括取消外汇的批准手续及外汇的交易限额、扩大非居民的短期离岸金融业务范围、对国际银团借款实行免税政策等等。

正是由于新加坡政府及时采取措施,逐渐放开金融体系,才将当时大部分亚洲美元业务都吸引到当地来,极大的促进了新加坡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步伐,并在并在短短10年内成为主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与国际金融中心之一。离岸金融市场模式的建立离不开政府的推动,没有政府的政策支持,短时间内建立金融市场是很困难的。从全球来看,在货币自由兑换前,没有政府推动,市场难以自发形成离岸金融中心。

二、盈利模式

1.房地产投资与旅游收入模式

迪拜世界的盈利模式主要依靠房地产投资开发与旅游收入为主,投资流向主要是高端地产和旅游开发路线,不断融资推动豪华房地产项目,动辄就是“世界最高”、“世界独有”或者规模上百亿的项目。但迪拜世界是一家靠债务高杠杆运营的企业,虽然其资产超过900亿美元,但由于资产投向大多以流动性较弱的不动产为主。为了开发这些项目,迪拜政府与其所属开发公司在全球债券市场大举借债,筹措投资资金。然而,这些巨量投资的项目却难以在短期实现盈利。因此,在国际金融危机扩散、国际银行业信贷收紧的背景下,这种完全借助房地产与旅游产业为收入来源的盈利模式风险很大,为债务危机埋下了隐患。

2.旅游产业集群盈利模式

新加坡、韩国济州岛等国际旅游岛采取的是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例如韩国政府宣布自2002年至2010年,将把济州岛开发成为旅游、度假、商务、尖端科技、物流、金融等综合功能为一体的国际化自由城市。这种盈利模式依托旅游优势资源与金融市场优势,在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推动以旅游为主的产业集群发展,包括温泉旅游、体育旅游、高尔夫旅游、休闲娱乐旅游、会展旅游、生态旅游、购物旅游、金融旅游、移民旅游等,以全方位、多层次的以旅游为核心的相关联产业的共同发展,极大地拓展了旅游相关产业的营运收入。以会展旅游为例,近年来全球每年召开的国际会议超过16万次,产值2800亿美元,按国际上1:9的估算,即1元钱的会议场馆收入能够带动相关收入就是9元钱。因此会展业对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新加坡、夏威夷、澳门和济州岛的实践很好地证实了这一点。据新加坡统计,公务会议客人在新加坡平均逗留天数在3天以上,而一般旅游者只逗留1天,前者的人均住宿和其他花费约为后者的10倍以上。因此,新加坡旅游局在世界各地主动出击,使近年来在新加坡举办的国际会议大幅上升。旅游外汇收入已成为新加坡的第三大收入。会议旅游的住宿、食物、游览和购物的消费都比较高。旅游增值效益十分显著。这对于新加坡这样的城市国家来说,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不很丰富,但基础设施齐全和先进,经济比较发达,则尤为适宜。济州岛自2004年建成国际会议中心起,已经先后举办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特别会议、亚太旅游协会年会、亚洲开发银行年会等近200个大小会议及展览,直接经济效益显著。此外,移民旅游也成为旅游金融产品设计的重点,例如新加坡推出500万新币基金投资移民项目,申请人只要具有2000万新元的净资产,并将500万新元的等值金融产品(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信托投资、保险产品和其它金融投资品)存入经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批准的金融机构5年,即可申请成为新加坡永久居民。

三、融资平台布局

1.政府主导、整岛开发模式

迪拜、坎昆与新加坡等旅游发展采取的是政府主导、整岛开发的模式。迪拜政府通过财富基金建立迪拜世界、墨西哥与新加坡通过政府拨款建立旅游发展基金等方式,并积极引进多方资金对这些岛屿进行整体开发。在旅游岛的开发过程中,政府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而最终这些岛屿的旅游业能够快速发展,都得益于政府的重视、推介与主导。例如,1975年坎昆刚开始建设时,墨西哥便在基金会拨出一大笔钱建宾馆,起步后又制定实施优惠政策吸引包括国际大财团等国内外资金投资建宾馆。经过20多年建设,把过去的一个荒岛建成了一片宾馆区,墨西哥政府20多年来对坎昆旅游业的投资达24亿美元。

2.国际招标、整岛出让模式

马尔代夫在开发岛屿的过程中,采取的是国际招标、整岛出让的模式。即对一座岛屿开发实行国际招标,一座岛屿及其周边海域只允许中标公司单独开发与租赁使用。马尔代夫在开发海岛的过程中,始终采取“四个一”的模式,即:一座海岛及周边海域只允许一个投资开发公司租赁使用;一座海岛只建设一个酒店(或度假村);一座海岛突出一种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一座海岛配套一系列功能齐备的休闲娱乐及后勤服务等设施,形成一个独立、封闭、完整的度假区。因此,这种旅游岛的融资过程完全通过对有雄厚实力的国际集团招标来实现,岛屿旅游的开发与运营受政府的干预较少。一座岛屿的旅游设施建设完全自成一套体系,功能齐备、休闲娱乐设施齐全、后勤服务完善,基本形成一个独立、完整的全功能酒店或度假村。

3.金融制度优势安排

所谓的金融制度优势,是指金融制度优先实施或金融制度优先创新的优势。首先推出新的金融制度的国家或地区就具有一定的制度优势。在考虑金融因素时,金融制度优势就不能不考虑。一是开放外汇管制。迪拜长期实行自由和稳定的经济政策,在各国之间以及国际工商界赢得良好的声誉,迪拜的市场没有外汇管制,非常开放,易于进入,这里的进口税一般仅为4%,从而鼓励了本国资本和外国资本投资于迪拜的商业、工业和服务业;二是市场准入开放。新加坡政府秉承一向的开放政策,大量发放许可证给外资机构,使它们享受税收优惠的希望成为可能。而离岸金融市场的主要经营者是以跨国银行为主;三是法律法规为基础,新加坡政府为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修订了《银行法》和《外汇管理法》,《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法》和《新加坡规定银行之执照可读性及规章之条例》等金融法规也出台,提供了多层次可靠的法律保障;四是金融监管体系符合本地实际情况。新加坡政府在发展离岸金融市场的过程中把握了一个很好的度。新加坡规定全能银行和限制性银行都可以经营亚洲货币单位,但离岸银行只能利用新加坡作为开展国际业务的基地,不能参与国内业务的竞争。而商人银行则只允许从各金融机构股份公司或本身的股东处筹资,不允许从公众手中接受存款或筹资。这种严格划分的目的正是为了既吸引外国银行的加入,既发展新加坡的国际旅游岛建设,又避免金融业务的过度竞争而破坏经济稳定与金融安全。新加坡已成为旅游产业发达、金融体系完善、全球风险最小的国际金融中心与国际旅游岛。

四、对我国金融支持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启示

1.政府主导、统一规划的开发模式

纵观国际各著名旅游岛的开发经验可以发现,在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前期,大多由政府主导进行岛屿旅游的开发模式,这与建设初期旅游开发投入巨大、融资平台建设尚不完善不无关系。同时,由于海南岛的面积远大于夏威夷、济州岛等国际旅游岛,因此如果分散开发容易导致各行其是、遍地开花、重复建设的问题。因此,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开发建设应采取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基础的旅游资源开发运作机制。全岛旅游资源要统一规划、统一开发。按照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大胆创新投融资体制,以项目为载体,以企业为平台,以资本为纽带,建立全方位的旅游开放体系,充分发挥企业、特别是有实力的企业在旅游开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大胆采取措施,支持和鼓励有实力的海内外企业成为旅游资源的开发主体。借鉴国际经验,并从我国海南的基本省情出发,应当确立企业在旅游开发中的主体地位。为此,应当采取灵活有效的措施,例如出让开发权、经营权、使用权,支持和鼓励有实力的海内外大财团作为一级开发商参与海南的旅游开发建设;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和中小企业按照全省的统一规划,进行旅游的具体项目的建设。

2.以旅游开发公司为主、离岸金融融资为辅的融资平台建设

我国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开发,应在借鉴迪拜世界集团融资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开发公司模式。迪拜的开发仅仅以投资基金为主体的迪拜世界来全面运营,风险较大。而从国际旅游岛开发主体的成功经验来看,成功的开发往往集中和动员了开发区域所涉及到的中央政府、中央各部委、地方政府、全球各类投资者、国内外大企业等等多元投资者、多元运营者,可谓举全国之力、全球之力。因此应建立海南旅游开发公司的融资平台,建设多元投资和融资机制,实现投资和融资主体多元化,通过引进政府投资、企业、国际金融机构、交易所上市以及发行企业债券等多渠道实现融资需求与融资主体的多元化。国内一些著名旅游景区已成立类似的开发公司进行旅游发展融资,例如张家界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黄山旅游集团等。同时,借鉴新加坡通过离岸金融业务进行旅游开发融资的成功经验,争取在海南洋浦保税区开展离岸金融业务,实现岛外、境外的金融机构在海南实现离岸金融业务与服务。

3.以旅游产业集群为主的盈利模式

在海南省旅游融资平台的建设中,必须拓宽开发公司的营业收入范围与渠道,综合考虑资金流的收益性、流动性与安全性,避免出现迪拜世界资产过度集中于房地产与旅游领域的困境。因此,应借鉴新加坡、韩国济州岛等国际旅游岛的旅游产业集群盈利模式。在建设海南旅游发展融资平台的过程中,应以提升旅游产业服务的自由化与国际化为纽带,大力投资包括会展、娱乐休闲、度假、医疗保健、商业物流、金融、体育建设等一系列有助于提升旅游品牌与增值服务的产业,而这些旅游相关产业的大力发展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海南省旅游产业服务的品牌效应与国际化水平。

4.分地区整体开发为主、微型岛屿国际招标为辅的融资平台布局

国际著名的旅游岛如夏威夷、巴厘岛、济州岛等大都属于小岛型旅游,面积小、旅游产品种类少。因此,一个旅游融资平台能够满足这些岛屿旅游开发的融资需求。而从面积与产业结构而言,海南岛更具备大陆的特征,远远超出传统意义上的国际旅游小岛。从这个意义上讲,海南岛属于小陆地型大岛,一个旅游融资平台难以满足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融资需求与建设步伐。因此在建设海南融资平台的过程中,必须结合海南自身特点、差异化定位国内国际市场。建议海南省可以采取分地区整体开发、微型岛屿国际招标为辅的融资平台建设分布。具体来讲,一是就海南岛本岛而言,在确立旅游资源的区域划分与编制规划的基础上,根据东中西部的不同旅游特色,分别构建东、中、西部旅游开发公司进行旅游融资开发,满足不同地区的旅游融资差异性需求;二是就一些附属海南、坐落于西沙与南沙群岛上的一些微型岛屿,可以采取国际招标,整体开发的模式。

5.金融制度优势安排

国际著名旅游岛成功的重要经验之一,是在金融制度安排上相较本国或国外具有明显的政策优势与制度安排。一方面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与企业进行投资,解决融资需求;另一方面为旅游者旅游消费提供便利,吸引旅游者的旅游消费。因此,海南要建设国际旅游岛,必须在金融制度与政策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以满足投资与旅游消费的金融服务需求,例如,信贷业务、结算业务、外币兑换业务、资金管理业务、保险等。具体来看,一是旅游基础设施和项目开发建设需要信贷融资支持。海南基础设施发展相对滞后,投入不足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海南资金自给能力差,金融资源大量外流,迫切要求通过金融开放,引入多种资本满足旅游基础设施开发的融资需求;二是企业的信贷需求。国际旅游岛建设将吸引国内外企业进驻海南,对信贷资金提出更多需求。目前,海南地方性融资体系不合理,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无法在现有的金融机构得到有效满足,贷款满足率仅为10%左右,金融支持旅游相关服务业发展功能受到了制约;三是国际化旅游支付结算需求。国外游客对食、宿、行、游、购、娱等各种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都涉及到支付结算问题。为提供便捷服务,海南应提供更多、更方便的外币兑换点;四是国内外游客保险需求。国内外游客在旅游地会遇到人身安全、疾病,海南的保险制度是否能与国际接轨,赔付问题是否能解决等问题,关系到国际旅游岛软环境建设。

参考文献:

[1]迟福林.“十二五”消费主导趋势下的海南国际旅游岛[J].新世纪周刊,2011(20).

[2]张琳.国外国际旅游岛建设对海南发展的启示[J].改革与战略,2011(2).

[3]宋艳丽.开发性金融支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研究[J].海南金融,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