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天立模式”探索综合实践课程的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天立模式”探索综合实践课程的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研究,一方面从理论上阐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构想,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涵义、特点、理论基础与课程价值。另一方面,以“天立模式”(泸州天立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例,探讨其课程的设计目标、设计原则,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从而提出一套相对完整地课程理论指导体系,以期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与实践注入新的内容。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历史背景;理论依据;基本理念;客观实践(天立模式);理论指导

引言

综合实践是一种具有其规定性的课程形态,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我国于世纪之交,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入基础教育,以期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历史背景

1.1开设综合实践课程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儿童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综合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高度关注儿童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深化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成为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使命。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会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基本关系,发展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信息意识与技术意识、劳动观念与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为实现素质教育的宏伟目标,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亟待改革与创新,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是适应这一需求的重要举措。

1.2开设综合实践课程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综合实践活动反映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在需要,体现了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以促进学生有个性、有创见、愉快地成长为宗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他们的发展不仅仅是通过书本知识的学习而获得的。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克服书本知识和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依据

2.1教育家米尔曾经说:“所有现存的好东西都是创造的果实。”华中师大教授杨再隋说:“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国家规定、地方管理、学校开发的三级管理课程,为学校必修课。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具有开放性;随着每一个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也随着过程取向变化而不断生成,由此也不断生成新的主题,学生在这个进程中,认识和体验会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会不断迸发。

2.2当今教育改革的新趋势是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结合学校实际和周边环境的优势,开发校园实践基地,可以为新课程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工作抓手,通过此抓手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乃至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目标。

2.3现在世界各地都在重视劳动技术教育,尤其是联邦德国。他们有句名言,“我们的学生考试考不过你们,我们的学生做的产品专门卖给你们。”可见德国人十分重视学生的劳动技术并非常有成就。他们学生的劳动技术在学校就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学生的劳动素养非常高。我们的学校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适应高考方面做得很多,恰恰忘记了“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千年古训,导致学生不会做家务,不会自我服务。今天的教育已不能仅满足于课堂,应该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把广阔的生活空间作为师生共同生长的天地。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一项全新的课程已开始显露其勃勃生机,那就是新课程改革中所设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模式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突出学生主体、联系学生生活、注重实践以及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是课程的基本理念。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应充分体现该课程的主体性、生成性、开放性、实践性、综合性等本质特征,需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系列问题,积累有效的课程实施经验,形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推进模式。

国家级和省级课程改革实验区在案例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模式,主要有:

3. 1.校本开发实施模式

全国绝大多数课程改革实验区都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开发与实施的优秀典型,如成都川大附小、武昌实验小学、河南新乡十三中学、泸州天立学校等。校本开发实施模式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并制定出活动实施规划,使课程开设进入常态实施状况。

3.2.区域整体推进模式

全国有许多国家级和省级课程改革实验区非常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注重区域整体推进、加强管理、注重研究、效果显著,如武汉市武昌区、成都市武侯区、长沙市开福区、福州市鼓楼区、广西柳州市、郑州金水区、海南海口市、江苏张家港市、浙江丽水市、福建南平市、河南洛阳市。区域整体推进模式的特点一是教育行政部门领导重视,充分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发展的价值,如福州鼓楼区教育局两位局长亲自担任综合实践活动研究项目组组长和研究员。二是配备得力的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研员,研制区域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规划。三是注重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解决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的问题。四是注重教师培训,建立一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教师团队。

3.3.“学校+基地”推进模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需要有多样化的课程资源,为了适应这一要求,国内有不少地方十分注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实践活动基地在活动课程实施中的作用,形成了“学校+基地”的推进模式。如河北石家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成都市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等。该实践模式的特点首先是注重基地建设。基地配备专职教师、多样化的实践素材、实践场所和设备,并能提供大批学生食宿等基本生活和学习条件。其次是加强基地与学校的合作,切实解决了学生实践环节的薄弱问题,并注重跟踪指导学生后续的活动过程。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天立模式”

“天立模式”是泸州天立学校综合实践课程的“校本开发实施模式”,其特点明晰、亮点突出。

4.1 “天立模式”的特色

4.1.1课程内容的科学性

天立国际学校根据自身条件,课程开设项目涉及体育、音乐、美术、政治、地理、人文、礼仪、信息、数学等各方面,内容具有广泛性。并且学校根据学科特点、教学资源和学生要求,分门别类,细化学科,在体育学科中,开设篮球、足球、羽毛球、兵乓球、无线电测向、定向越野等项目,使课程内容更具科学性。

4.1.2课程时间的特殊性

天立国际学校针对综合实践课程的特点,采取单独的半天上课时间,初一、二每年级每周均安排一天下午,单独进行综合实践课程教学,为获取教学效果提供保证。

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之路

结合“天立模式”带来的启迪,站在更高的角度理解“综合实践课程”时会发现,只有处理好以下六种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才会更加高远。

5.1正确处理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有效指导的关系

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主要体现在:

第一,学生要形成问题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第二,学生要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第三,在课题的展开阶段,需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如个人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班级合作探究、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学校合作探究、跨学校合作探究、跨地区或跨国界合作探究等。

第四,在探究过程中要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倡导亲身体验学习,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持续、深入地探究,防止浅尝辄止。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指导在根本上是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在指导方式上,倡导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权只赋予某一学科的教师、或班主任、或专门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教师,而应通过有效方式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协同指导。

总之,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5.2恰当处理学校统筹规划与活动展开中的生成性目标、主题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要集中体现学校的特色,学校应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每一所学校可根据本校和本校所在社区的特色推出三类相互衔接的计划,即“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以及“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随着活动过程的展开,学生在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会产生出新的目标、新的问题、新的价值观和新的对结果的设计,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这些生成性目标与生成性主题产生的必然性,肯定其存在价值,并加以运用,从而将活动引向新的领域。

各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不能限制其生成性,而应当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方向感和更富有成效。

5.3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课时安排应是弹性课时制,即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例如,可以将每周的时间集中在一个单位时间使用,也可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亦可根据需要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结合使用等等。

5.4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学校、教室的框束,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积极鼓励学校和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5.5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指定领域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各学校要根据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5.6将信息技术与活动实施过程有机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要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实施过程之中。,首先,信息技术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探究内容,要做到信息技术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其他内容有机整合。其次,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要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活动的实施水平。国家将谋求建立“国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网站”,各地区、学校要谋求建立局域网、校园网,既为学生进行跨国家、跨地区、跨学校、跨班级的合作探究开辟空间,为教师进行跨国家、跨地区、跨学校、跨班级的合作指导提供条件。再次,信息技术手段的设计与运用要致力于为学生创造反思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和问题情境,防止陷入纯粹的技能训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既是教师不断修正、建构理解的过程,又是学生不断吸纳、全情投入的过程。学用结合,“做中学”、“学中做”,建构“学、研、做”三位一体的成长体系,必将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明天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M]

[2] 徐亮.《综合实践活动课需要学生的关注意识》[J].《教学与管理》2007年35期

[3] 李才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J].《课程、教材、教法》2007/10期

[4] 余波.《谈综合实践课设置与效果》[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报》2008/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