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张三丰丹经注解】《玄要篇·上》亲口诀·答永乐皇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张三丰丹经注解】《玄要篇·上》亲口诀·答永乐皇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亲 口 诀

圣师亲口诀,明方万古遗。

传与世间人,能有几人知。

衣破用衣补,树衰以土培。

人损将何补,阴阳造化机。

取将坎中丹,金花露一枝。

庆云开天际,祥光塞死基。

归己昏昏然,如醉亦如痴。

大丹如黍米,脱壳镇无为。

优游天地廓,万象掌中珠。

人能服此药,寿与天地齐。

如若不延寿,吾言皆是非。

[注解]

本诗的开篇指出,本诗中所传出的口诀,都是前辈老师一代一代亲口传授的法诀,现在也应一代一代传下去,因为它永远不会过时。但这些仙学法诀传于世间,有几个人能理解它的奥妙,几人能悟知它的本质呢?

一个人去从事仙学修炼,说来其中道理并不神秘。我们举例试作说明:我们的衣服破了,用来补我们衣服的仍然是布;一棵树营养不良而枝枯叶黄,用来培养它的不过是它赖以生长的土。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一个事物的完善必须由组成该事物的同类因素来配合、弥补才行,即反映为同类相亲,同类相求。(按:还有一种现象,即当一种树快要枯死了,为了让它复生,可以将它枯死的部分锯掉,再于树身嫁接一种同科的新木,它便有了第二次旺盛生命。这也反映为同类相亲的益生现象。但这新生的树,生命的现象就已不是原始形态。)那么,人的生命受到了亏损,将用什么东西来进行修补呢?显然也在于同类相求。即从人身上再寻找修补生命的药物――不过是阴阳二气罢了。(按:按照这种理论,清修派与双修派各有说辞。清修派认为,一人之身自有阴阳,不必借助异性。双修派则认为,一人之身固有阴阳,但当一人之身的阴阳不足在短期内长养以修补好自身的时候,借助完好的异性,借阳补阴或借阴补阳,无疑是一条修炼捷径。仙学的圆通派则认为,选择清修或双修,根本上并不是伦理观的问题,而是因人、因时、因环境、因条件辩证施修的问题。有些人的年龄、身体、观念状况均适合清修,自当清修。有些人适合双修,也当双修。仙学的伦理道德观是建立在合道、合情、符理、自然、科学的基础之上,具有超时空超境界性,而不能用平常的、历史的、地域的、风俗的等一切受时空限制的狭隘偏颇观念来看待它评说它。它的一切都是惊世骇俗的。弄清这个道理,我们再看丹经道书,一样的书义,用于清修也可,施于双修也行。理乃一贯,法略有别而已。)

就一人自身阴阳来讲吧。从先天生下来,我们一身的阴阳当初是分列有序的,在上为纯阳,在下为纯阴。纯阳为乾,纯阴为坤。就跟大自然一样,天在上,地在下,天有能量,地有物质。要生养万物,天的能量与地的物质就要发生交换运化,阳气入地,阴气升天。天地氤氲,运化无穷,万物就生生不息。先天赋予人的阴阳乾坤原本也如此。天阳下降,以性照命;地阴上升,以命接性。以后阴阳往复无穷,人的生命也会生生不息。以性照命,就是将“乾 ”中一阳下降,那“乾”位就成为中空的“离”卦。以命接性,就是将“坤 ”中的一阴上升,那“坤”位就变成内实的“坎 ”卦。这种先天而后天一变之后,后天“离”位中所处的是真阴之神,主静;后天“坎”位中所处的是真阳之气,主动。阴阳动静再往来循环,运化不已,生命就无有穷期。但世上人大都没有破译出上苍的这一美意,而在后天生存中将“离”火以精神思想行为向上冒走了,将“坎”水以物质精华形式向下流失了。整个生命的生态系统的能量与物质没有用于内部良性循环,有的却是这个系统中的精华不断向系统外耗损。那这个生态系统自然越来越糟糕,不会维持多久的。仙学修炼者明白了天地阴阳造化之机,于是,下手去做的功夫就是培养“坎”卦中的那点真阳元气,让它来修补我们亏损了的生命。当我们做好了一切的培养工作,真阳元气在我们丹田里终于茁壮地生发出来,我们比喻它为生命之树开放了一枝金花。

一旦生命之树有了真阳元气这枝金花的开放,那整个生命体自然会向着最佳状况发展,生态系统中一切都变得和谐美好,生机盎然。这就像天地间风和日丽,雨顺风调,天上的云彩也是五彩斑烂,吉庆祥和。这种景象正是益生利生之瑞象,把死的可能都阻塞了。

先天而后天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顺着生下去。万物生之极即死。仙学修炼是以后天返先天,由万返三,由三返二,由二返一,由一合道。沿死之路返生之根,故为“归”。归之合道时,全然由道造化生命。所以,炼家与常人不同,常人以“我”为主,以“道”为客,故哲学上主观指自我,客观指外部自然。炼家以“道”为主,以“我”为客,修炼中全然是“客随主便”。做到与道合一时,“我”已浑忘,如饮美酒,如痴如醉。内环境那种阴阳运化,流转潜通,虚灵不昧的美快舒愉之感,无法用任何语言表达。

身内真阴真阳两相配合,团结一气,名为金丹大药。道家言黍米之珠,释家言舍利子。真正得此金丹大药,往下炼功,阳神脱壳也就不成问题了。以后功夫不过是一个“无为”而已,再没有繁琐的方法要领了。而到了阳神脱壳,人就真正进入到了无限自由的境界,山河大地,如在掌中,生命与时空同步同应,行为功能无一切障碍。

综而言之,仙学修炼的关键是能得金丹大药。人能得到它,寿命可以同天地共长久。如果谁照内丹学的要领真正去修炼了,最后他却不能长寿,那“我的话”就是胡说八道。反之,你只要去如法修炼,没有不长寿的。

永乐皇帝

天机不肯轻轻泄,

犹恐当今欠猛烈。

千磨万难费辛勤,

吾今传与天地脉。

皇帝寻我问金丹,

神师留下长生诀。

长生之诀诀如何,

道充德盛即良图。

节欲澄心淡神虑,

神仙那有异功夫。

孔德按:张三丰先生在前明时代是个令几代皇垂慕难求的神秘人物。正是这个特别历史,使得当今怀着某些目的欲想否定张三丰其人其事的人自以为找着了理由,认为张三丰是个虚构人物。他们以为,若非虚构人物,为什么几代皇帝派人全国找寻,怎么就是找不到呢?殊不知,道家人物乃是闲云之心,野鹤之情,图个自由自在,逍遥快乐。既无名心,又无利求,何必要见皇上!本诗便是在永乐皇帝苦苦寻找并发难于寻访者之时,寄诗皇上,以免为难于寻访者。实为一次不正面相见的显露。

《明史・列传》载:“洪武二十四年,遣使觅之不得”,“永乐中,成祖遣给事中胡,偕内侍朱祥斋玺书香币往访,遍历荒徼,积数年不遇”,“天顺三年,英宗赐号为通微显化真人”。

汪锡龄《三丰先生本传》对此述之更详:“洪武十七年甲子,太祖以华夷宾服诏求先生,不赴。十八年,又强沈万三敦请,亦不赴。……永乐四年,侍读学士胡广奏言先生深有道法,广具神通。五年丁亥,即命胡等遍游天下访之。十年壬辰,又命孙碧云于武当建宫拜候,并致书相请。直逮十四年,并不闻有踪迹。帝乃怒,谓胡广曰:‘卿言张三丰蕴抱玄机,胡弗敢来见朕也。’斥广寻觅之。广大惧,星夜抵武当,焚香祈祷。是年五月朔……适见胡广情切……许以陛见。入朝后,即赴上清之命,飘然而去。”

后人考张三丰不见明代皇帝之原因,《圆峤外史》言:“盖其托仙远遁,以全仕元之节者也。故尝自称曰大元遗老,又尝自赞曰大元遗民。君子深慨其神仙名重,遂至掩其孤忠耳。”这种推测可能也有一定的道理。因张三丰在元朝做过官,元朝灭亡了,但那种“一臣不事二君”的孤忠思想体现在张三丰的传统顺然品质之中,也是自然合乎情理的。那么,以神仙之事来掩饰名节之纯洁,最恰当不过。然汪锡龄《三丰先生本传》认为,其原因乃是“盖帝王自有道,不可以金丹金液分人主励精图治之思。古来方士酿祸,皆因游仙入朝,为厉之阶。登圣真者,决不为唐之叶法善、宋之林灵素也,前车之鉴矣。”这是说,皇帝是行安民治国之道的,不能以神仙之学的长生术和神通功能去诱惑他。皇帝若自个贪图神仙长生之术,岂不将安民治国的大事给丢弃了。人的一生是各有所事的,能安天下者让他安天下,能事神仙者让他事神仙,这也是各人的根器与缘份所决定。另一方面,历史上也有方士入朝酿祸的教训。如唐之叶法善、宋之林灵素之流,一时炫耀于朝廷,受宠于皇上,皇帝的女儿都嫁给了他。一旦某一天他的法术不灵,满足不了皇帝的需要,又可能被杀头。真正的仙学养生家又为什么去干这种糊涂事呢。显然后者是更能体现张三丰思想的。如在永乐皇帝派员寻访张三丰时,三丰先生另一首寄达永乐皇帝的诗曰:“闲云流水不自收,皇帝何必苦征求。今后更要藏名姓,山南山北任我游。”这可以说是张三丰真实思想的表露。

张三丰这首“答永乐皇帝诗”也可视为是对师爷陈抟先生风节的一个继承。想当年,陈抟先生卧武当,眠华山,其易学思想与修炼证果境界极高,名满华夏,声诱朝野。赵匡胤曾多次诏请入朝,赐与美女锦帛,欲留于朝。终被陈抟婉言谢绝,放还归山,保全了一世仙风。不仅如此,当赵匡胤问及养生之道,陈抟引以儒家伦理及治世思想,使皇上敬佩不已。张三丰的这首诗也明显折射出陈抟的思想影子。

[注解]

“天机不肯轻轻泄,犹恐当今欠猛烈1”。

本句讲:修道的天机是不能随便轻易泄露的。为什么要这样保密呢?这其中的原因并不在于道家不想把大道弘扬出去,恰恰相反,若人人都能了知大道、修行大道,那才更好呢!问题就在于,人有上士、中士、下士之分。“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不是不肯泄露大道,是怕当今人心不古,不能精勤向道,反而诬蔑大道呀!

注1:猛烈,即意志专坚,一往无前。

“千磨万难费辛勤,吾今传于天地脉”。

本句讲:为了追寻大道和修证大道,我历经了千磨万难,付出的艰辛和勤奋是世人很少能够忍受的。这说明,要得到修道的真谛,绝非人们想象的那般容易。正因为我有过“千磨万难”的修道经历,才终于得到了修道的天机密诀,师父才允许我作为传承人向后人传授这些天地间的大道真脉。

“皇帝寻我问金丹,祖师留下长生诀”。

本句讲:皇帝你为什么花费如此大的劲头三番五次派人寻找我,我心里很明白:你无非是说金丹大道可以使人延年益寿长生不老,找我给你介绍个方子,你也去行施罢了。关于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的方子,前辈祖师留下的文诀很多,并没有什么可保密的,何必非得问我呢?

“长生之诀诀如何?道充德盛即良图。

节欲澄心淡神虑,神仙哪有异功夫。”

本句讲:你要问前辈祖师留下的长生秘诀都是哪些内容?可以说,老子的《道德经》就是总代表。它的内容,即是充实人的道心道性,广大人的德行德为。这就是修道唯一的图谋,唯一的途径。再往细处讲,节制人的七情六欲,使心性纯净得像清澈的湖水一样,让思虑淡化得像天上随风飘散的白云一样。心平气和,气和神爽,神爽药就,药就丹凝。道家养生之道就是这样的简单,与日常生活分不开,与齐家治国分不开,哪有什么特异神奇的功夫啊!

孔德按:《答永乐皇帝》诗后附有一段话,曰:“此下又有五言一首:‘金丹重一斤,闭目静存神 。只在家中取,何劳向外寻。炼成离女汞,吞尽坎男精。金丹并火候,口口是元音,’系吕祖所作,盖当时书以答永乐皇帝者。”是说在此诗后又附了一首五言诗。但这首诗是吕洞宾祖师的诗。只是三丰祖师当时借以用来答永乐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