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山西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山西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山西省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已经制约到自身经济的发展,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本文实证分析山西省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发展水平,利用制定的协调度评判标准及其计算公式,得出山西省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情况。

【关键词】协调发展;协调度;协调发展水平;山西

改革开放以后,山西在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环境保护却因为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成为了区域发展的阻碍。本文重点研究近几年来山西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状况以及综合发展水平,从中找出影响经济与环境协调性的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一、协调发展实证模型的建立

(一)确立指标体系和权重

第一,指标体系。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包括经济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两部分。参考马子清在《山西省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以及廖重斌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以及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区为例》所提出的指标体系,采用定性分析评价与定量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其中经济系统主要包括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财政收入、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和工业增加值率等11项指标,环境系统包括工业三废、全省化学需氧量、森林覆盖率11项综合指标。

第二,权重计算。本文采用熵权法计算指标的权重,所以如果指标的信息熵越小,那么该指标提供的信息量越大,则在综合评价中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就越大,它的权重就应该越高。假设在评价系统中,存在n个研究对象和m个评价指标。在具有m个评价指标,n个评价对象的系统中,我们可以按照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取得多个研究对象关于多指标的评价矩阵R′。设Hj为评价指标的熵,表示在拥有n个评价对象和m个评价指标的区域系统中,第j个指标的熵值,即:Hj=-kfijlnfij(j=1,2,3…m,fij=rij/rij,k=1/ln n,限定k值,k=1/Ln n)。所以,熵权确定为wj=,表示第j个指标在整个(n,m)评价体系中所占的权重为wj。

(二)协调度与协调发展水平的定义

第一,协调度。在确定协调度之前要先定义经济和环境的综合发展水平函数:经济综合发展函数:F(X)=aixi,(i=1,2,3…p),环境综合发展函数:G(X)=bjxj,(j=1,2,3…q)。根据上述充要条件,为了使协调度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本文给出计算经济与环境协调度C的公式:C={},其中,C为协调度,k为调节系数,并满足k≥2,为了使协调度更具有区分度,可以将k取值为3。可以证明,当满足0≤C≤1,协调度C在0~1之间进行取值。如果是最大值C=1,则经济与环境达到了最佳协调状态;如果协调度C越小,则经济和环境越不协调。本文设定经济与环境协调度的等级及其划分标准参照廖重斌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以及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区为例》中的研究成果。

第二,协调发展水平。协调度C无法准确度量和比较评价多个区域的协调发展水平的,所以引入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水平或协调发展系数D,协调发展水平D=,协调发展水平T=αF(X)+βG(X),α,β为待定权数。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来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所以均设定为0.5。

二、山西省工业化初级阶段后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

(一)山西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协调发展水平

本文选取2003至2010年八年山西省相关数据作为研究的基础,采用熵权法计算权重,并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协调发展水平D和按照本文所提供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分类体系以及判别标准划分协调度等级,见表1。

表1 山西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水平以及协调等级

(二)山西省经济与环境相关性分析

为了能够进一步了解山西省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我们从大气资源、水资源、耕地资源和能源消耗四个方面来研究经济与生态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经济的增长与牺牲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通过SPSS软件作多变量的相关分析进一步研究经济与环境的相关性,可得到如表2所示的相关性系数(表2中,①代表人均GDP,②代表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③代表人均水资源量,④代表人均耕地面积,⑤代表一次能源生产量,⑥代表煤炭消费量)。

表2 山西省经济与环境部分指标相关性分析

三、山西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现状的评价结果分析

(一)山西省经济与环境发展的协调度分析。

由表2可知,2003~2008年山西省经济与环境发展的协调类型都属于优质协调的高水平状态,说明山西省在进入21世纪以来的十年间非常重视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很早便意识到了发展不是单方面的经济增长,而是经济与环境、社会等多方面共同进步。

(二)山西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水平分析

由表2可知,2003年~2008年,山西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并且稳中求进的状态;2009年由于受到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山西省经济发展水平有所下降,虽然导致同年山西省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平下降到0.873,但是仍维持在较好的水平。2010年,山西省经济增长快速,发展水平较2009年有了很大的提高,同年山西省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平达到了8年来的最高值0.9541,属于优质协调发展类型。总之,2003年~2008年,山西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水平一直处于稳步上升的趋势,虽然期间的协调水平有所先将下降,但是仍维持在较高的协调水平上。

(三)山西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通过表2可知,2003年至2010年期间,山西省人均GDP与人均水资源量,人均耕地面积和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呈负相关关系。随着人均GDP的增加,人均水资源量和人均耕地面积明显减少,说明的经济的增长是以消耗水资源和占用耕地面积为代价的,其中尤以牺牲耕地面积为甚。其中人均GDP与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之间的相关性非常小,说明山西省大量排放二氧化硫的工矿企业脱硫工作已经收到成效,充分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此外,山西省人均GDP与一次能源生产量和煤炭消费量存在密切的正相关关系。随着山西省经济增长的同时,一次性能源生产量和煤炭消费量也在呈直线上升的状态,说明山西省经济发展现阶段还是以粗放型的资源性为主的工业化初级阶段。

参考文献

[1]李小建.经济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高洪深.区域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马子清,张志立,郭长莲等.山西省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4]廖重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以及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区为例[J].热带地理.1999(6)

[5]周梅华.可持续消费测度中的熵权法及其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12)

[6]尹凡,何鑫,王立栋,闫丹.基于协调度与熵权法的绩效评价新方法[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