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接力日记:我们的幸福约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接力日记:我们的幸福约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班级公共生活不仅为解决班级公共事务而存在,还为培养班级成员的公共理性和参与公共生活的能力,解决班级成员人际交往冲突而存在。接力日记这种写作形式,可以达到实现班级公共生活的和谐理想的状态,在增强班级凝聚力的同时,可以更好地将语文教育与班级公共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一、 接力日记——语文教育与班级公共生活结合的有效途径

小学教育的过程是小学生思想、精神启蒙的过程,是他们在“生活世界”中整体人格生长生成的过程。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的思想渗透也不再是单一的思想传输,而是学生整体人格精神的生长生成。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的教育基本上都是通过学科的学习来达成的,在班级这样一个公共生活空间里,班级成员们平等地参与班级公共事务、解决人际冲突、实现班级自治。而语文教育本身就有着很强的人文性,它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还赋予了学生涵养、孕育和启迪,更深入了学生的“生活世界”,达到了人文的“教化”。因此让语文教育走进班级公共生活,可以实现和谐理想的教育状态,让学生在班级公共生活中,以语文的教育形式去真正获得发展和提升。

当语文教育小生活与公共大生活融合在一起时,我们便会惊喜地发现班级公共大生活的构建在满足了学生表达个人见解、追求民主平等的愿望同时,将语文教育小生活容纳其中,可以为学生提供“公共话语”的机会和平台,即通过各种语文教育的方式和渠道,提供学生对班级事务和重大事件发表观点的机会,还可引导学生就人际摩擦与纠纷进行有序沟通。未来教育的显著特点便是自治性,自治从自我教育开始,而语文教育小生活与公共大生活融合在一起,便是通过“公共话语”这一表达方式呈现的。“公共话语”不是主题班会,更不是中队主题会,而是搭建一个语文教育的平台为学生提供发表意见的机会,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公共生活的小主人。

那么学习语文怎么去关注班级公共生活呢?笔者认为接力日记便是一种有效途径。接力日记就是一人记一天,轮流往下传的日记。全班学生每人一天,依次轮流,从而使每个人都成为班级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日记中留下的是每个学生一天的言行,这些言行彼此照应,就成为班级公共生活里一种共同的期待、共同的道德约束。

接力日记的具体实施主要是: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组员为6人,每天由一个组员写日记,并且以组为单位每周评出“周冠军”,每月评出“月冠军”,每学期评出“总冠军”,并且给予相应的奖励。接力日记不仅激发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培养团队精神,而且能够使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从而不断扩展和完善自我认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将视线放眼于生活。

二、接力日记——建构班级公共生活的精神王国

当班级共同体有一个默契的约定和共同的愿景时,那么这个班级的发展潜力是不可估量的。接力日记的践行,便可以建立起班级公共生活的精神王国,从而更多地关注学生精神生命的成长。

1.呵护孩子成长的秘密

要让学生学会在班级公共生活中建立共在感,就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保持双向和多向的思想交流,这就不仅仅需要彼此之间倾听和解读的能力,更需要形成良性的语言交流的习惯与能力。接力日记将视角触及到了学生的心灵深处,引领着学生用眼睛去发现,去关注身边的班级公共生活,小小的日记本里建构了一个相互交流思想,保护孩子成长秘密的王国。当然,接力日记中的真诚交流并不意味着要剥夺学生保留个人秘密的空间。因为“那秘密的体验有助于形成我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角色。我们可以通过秘密来体验和检验别人的世界,探索未知的意义,获得深层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可以通过与他人分享秘密建立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很明显,秘密还具有教育意义上的价值。[1]”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在意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每个孩子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小秘密,通过接力日记,可以欣喜地发现有很多孩子愿意和大家分享成长的秘密。例如《雀斑女孩的烦恼》一文,小姑娘诉说了自己白皙的脸上有了点点褐色小雀斑的烦恼,不仅让自己苦恼不已,甚至还因为这个原因不敢与别人面对面交流,出现了严重的交往恐惧症,导致成绩的下滑。一位同学阅读了此文后,紧跟其后,撰写了一篇《我眼中的“雀斑女孩”》,在文中真实地描绘了这位雀斑女孩在同学眼中的美丽和可爱,随着接力日记的不断传递,近乎全班的同学都在后面跟“帖”留言,给予了这位小姑娘极大的鼓舞和支持,小姑娘在大家真诚的帮助下,真正认识到“美”的深刻内涵。

2.聆听生命成长的声音

班级公共生活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是以“环境感”为起始点的,只有这样的班级公共生活环境才能给学生以一种真实生命成长的感觉,才能引导学生勇敢面对自己成长中的真实问题,面对自己心灵深处最本真的东西。接力日记,便是以最朴实的方式、最亲切的态度去接近孩子、了解孩子、倾听孩子的成长声音、成长需要、成长方向以及成长中的问题。例如《我是青奥宣传员》中孩子们走街串巷传播青奥知识,力量虽微薄,可收获却不小;《你是幸福的,我就是快乐的》中作者坚持几年资助贫困学生,畅谈了对于“幸福”一词的理解;《有你,就有希望》中生动地记述了在“两人三足”接力跑时发生的感人事例,表达了同伴的相互支持才是最可贵的体育精神;《充满爱意的糟毛豆》中用充满爱意的笔调,抒发了学会去爱别人的快乐之情;《外婆家的香樟树》一文更是将浓浓的亲情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流泻于纸上,让人不得不感叹成长滋味的美妙……

只有这样的班级公共生活才能成为孩子的“心灵之乡”,也只有在这里,孩子才能够在心灵的土壤里种上美丽健康的生命种子。

3.敦促公共品格的养成

何敏、叶澜在关于“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状态”的调查研究报告中提出“忽视理想、人生和价值观教育”已成为我国德育工作中的第三大问题。培养公共品格因而成为学校教育中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品性教育并不是一个单一的事件,而是一个综合的系统,所以作为学生整体的班级公共生活在学生品格形成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班级公共生活中,要让学生学会服务,从班级小事做起,从具体工作做起。接力日记便可以通过记叙的形式,记录下班级公共生活中学生所做的点点滴滴的班级小事,潜移默化地敦促学生公共品格的形成。例如《小水池——第四十九号成员》一文中,通过教室后门口的小水池卫生脏乱不堪的现象,激发了全班同学都自发维护的美好愿望,在课间主动维护小水池的卫生,在大家精心的呵护下,小水池每一天都亮丽如新,成为了班级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这样的一篇文章得到了全班同学的一致拥护,为了号召更多的人来爱护小水池,同学们更是撰写了一篇倡议书,在校电视台对全校同学宣讲,由个人行为发展成了全校行为,从爱护本班教室后面的小水池,发展到了爱护校园环境卫生。

接力日记的形式,从更广泛的意义上,培养了同学们的小主人意识,树立了大主人观念,对同学们公共品格的养成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4.打造共同共生的开放体系

班级的公共生活应当是一个共同共生的开放体系,它容纳不同个体的差异性表现,又强调同中生存,异中发展,体现的是一种动态发展的开放体系。在接力日记的传递过程中,既能照顾到个体的差异性,又能给予学生在不同的层面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和提高。例如小Z同学性格比较内向,个人能力较弱,对自己信心不足,但小Z同学能积极地参与每一篇接力日记的点评活动,能客观地分析,认真地学习,同学们也非常热心地点评小Z同学的每一篇日记,毫无保留地提出建议和意见,帮助小Z同学重拾信心。我们惊喜地发现在《无敌风火轮》中,小Z同学能从小游戏中获得大道理;在《小个子的烦恼》中,用生动真实的语言抒发自己身为小个子的不快;《放烟火》中,细致地刻画了自己放烟火前后心理的变化;《踢足球》中悟出了有的时候防守是为了更好的进攻;《我帮妈妈剥豌豆》中体会出反复实践会让自己走向成功的道理……无数篇接力日记,让我们看到了小Z同学内心对写作浓厚的兴趣,对班集体强烈的热爱。从小Z的身上,从无数个像小Z这样孩子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写作种子的萌发。接力日记打造了这样一个共同共生的开放体系,使不同程度的孩子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

5.体验班级公共生活的幸福时光

“接力日记”是小组按时间分工的“合作事业”,这就必然要求他们之间的密切合作,既要圆满完成自己的任务,又要及时交接。一个流动着的日记本,把同学们紧紧连在一起。为了进一步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我和班级里的孩子一起商量制定了接力日记的评比细则:每天由课代表收齐接力日记,老师以打星的方式评定日记,同时关注每篇文章后面“跟帖点评”量,一条“跟帖点评”加一分,以分数来记录,坚持做到每周点评,每月小结,每学期评选。每周五下午放学前的时间,便是“佳作鉴赏”时间,同学们都开心地称其为“幸福时光”。在这样的幸福时光里,请本轮接力日记写得好的学生上台高声朗读自己的佳作,然后作者自己谈体会,让同学们评价、赏析。这既是师生体验成功快乐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评价能力的过程。期末结束时,把本学期的优秀佳作收集在一起,召开“本学期接力日记颁奖典礼”,颁发各种奖项:从接力日记本的装帧设计到小组成员的写作宣言,从成员的写作态度到小组协作精神的体现,从文章受欢迎程度到家长参与点评率……我们的颁奖面十分广泛,争取让每位同学、每个小组都有获得肯定和奖项的机会。最终,每位同学选择自己在本学期中最好的一篇文章,在家长委员会的帮助下汇编成“书”,形成班级丛书系列,让学生们感受自己出“书”的滋味,与自己亲友们共享这份快乐,把“苦作”变成了“乐写”。

接力日记建构了班级公共生活的精神王国,在这样的王国里,作为教师的我们尊重孩子们的表达习惯,肯定、欣赏他们的“世界”,鼓励孩子们把原汁原味的儿童话语写到作文中去。鼓励孩子们形成属于自己独特而富有情趣的话语系统,也许词汇不丰富但可以很生动,也许语言不够规范但可以很有创意,也许表达不精确但足以描述他们的生活。

班级公共生活是真实的,孩子们的情感也是真实的,习作自然也应该是真实的。真实习作,真实生活,不正是语文教育与班级公共生活之间的幸福约定吗?

参考文献:

[1]范梅南.莱维林.儿童的秘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57.

(杨卉,南京市琅琊路小学,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