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拖延行为研究综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拖延行为研究综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拖延现象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它对我们生活也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影响。那么究竟什么是拖延?是什么导致了拖延?相关理论对于拖延做何解释?本文将要回顾近年来有关于此的文献中一些研究结果, 并提出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拖延;影响因素;理论解释;学业拖延

一、拖延的界定

目前学界对于“拖延”的定义难以统一。由于研究对象和情境的不同,研究人员对拖延定义的侧重点也不同。认可度比较高的定义是:拖延行为是指个体在面对繁杂的生活事件时不能做出合理的安排,对计划要做的事不断拖延,在能够预料到拖延会导致恶果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拖延具有自愿、回避和非理性[1]。

二、影响拖延的因素

(一)年龄。一般认为,随着年龄的增加,拖延行为会减少。O’Donoghue和Rabin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通过不断学习来减少拖延。

(二)责任心。责任心高的人做事坚决果断、意志坚强,有较强的成就动机,责任心高的人目标导向明确、坚持完成任务;而高拖延者倾向于不能正确估计完成任务所需时间、延迟任务的完成以及缺乏目标导向的活动。Simon[2]研究发现,不论是在自我报告法还是在观察法中,责任心与拖延之间的负相关都达到显著水平。

(三)焦虑。Solomon & Rothblum (1983)认为,随着任务期限的临近,个体会体验到更多的焦虑,而为了减少这种焦虑,个体选择了拖延,因此拖延是减少焦虑的一种方式[3]。然而,一些研究发现在远离期限时,拖延可以让个体焦虑减少,但随着任务期限的临近,拖延者会体验到更多的焦虑。

(四)冲动。焦虑是一种“行为抑止系统”,而冲动被认为是“行为激活系统”,冲动有时可以激励人们追求一些东西,但是过分活跃可能导致做决定太快、注意范围缩小的情况,这些将导致个体拖延行为。由于冲动让人更多关注即时激励,而忽略长期责任,因而冲动的人们更可能拖延。

(五)抑郁和悲观。抑郁和悲观与神经质、非理性信念等关系密切,即悲观者常有一些非理性信念,而抑郁却被认为源于非理性信念[4]。抑郁者常常不能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快乐,容易缺乏能量并且不能集中精力,使抑郁者完成任务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六)完美主义。Onwuegbuzie(2004)通过研究研究生的拖延和完美主义发现,指向自己或他人的完美主义与拖延不存在相关,而“尽力满足别人对自己的期望”的社会决定的完美主义者与学业拖延呈显著相关。“拖延”这一行为模式常出现在完美主义者身上,表现出过度的准备,而迟迟无法开始执行。

(七)任务特征。拖延包括自动从多种行为或任务中选择一种行为或任务。一般说来,对于个人越重要的任务越不会拖延;任务难度往往和任务复杂性相联系;任务难度也可以从三个方面体现,一是任务需要的知识技能的多少,需要的知识技能越多,任务越复杂,人们越容易拖延;令人乏味、产生挫败感和怨恨的任务与拖延行为之间存在着正相关。

(八)家庭教育方式。已有的研究发现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与他们的学业拖延行为是相关的,专制的教育方式预示着孩子的拖延行为。这与前面提到的学业拖延是对权威、控制的反抗是一致的。

三、拖延相关理论

(一)精神分析的拖延观。从焦虑和自我防御的角度来看,个体一再拖延、逃避任务的完成是因为他们的自我受到了威胁。一旦内在或外在的事件往往会打破心理平衡,便会产生大量焦虑。拖延可以看作是一种防御机制,是因为任务本身对自我构成的威胁而引起的逃避行为。面临任务时,个体无意识的采用拖延的方式,掩盖、伪装了拖延的真正原因,否认任务所引起的焦虑、无助、挫败、自责和不满阻断了个体对自身内部的感知,进而支持自尊,维持良好的自我感觉。

(二)心理动力学观点。心理动力学理论摈弃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僵化结构,但接受了它的关于人类行为动力模型的其它方面。心理动力学家相信,早期童年经历对以后个性发展的影响,以及某一时期的情感可能是通过各种方式象征性地得到表达,而不是直接表达的。拖延与一个人的早期童年经历(尤其是童年时的挫折经历)有关,是这种经历在成人后的一种象征性地表达。

(三)行为主义观点。行为主义者从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角度来思考拖延问题,认为拖延是一种习得的习惯,是从个体对愉快活动和短期奖赏的偏好发展而来的,这使得拖延者的记忆中比非拖延者有更多的成功“赶工”的事例。拖延也能减少不愉快的刺激,形成负强化。当任务越使人感到不愉快,个体拖延可能性越高;获得报酬的时间越长,人们越可能出现拖延。当接近任务的最终期限时,拖延行为明显减少。

(四)认知心理学观点。认知取向的学习拖延理论虽然出现的较晚,但其影响却更大。Ellis和Knaus(1977)认为,拖延与不合理的担心和自我批判有关。拖延者这种不合理恐惧的根源,在于他们对怎样才算是充分完成一项任务标准的不合理的认知。在标准太高的情况下,失败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为使自己能在失败后心里好过些,拖延者就迟迟不动手完成任务,直到任务己无法按期完成。拖延者的逃避行为为他们由这种行为所导致的不可避免的失败找到了一个最便宜的借口。这样拖延者的任务完成不佳就可以归责于时间有限,甚至是懒惰,而不是能力不行。

四、不足与展望

在研究对象上,目前主要是针对大学生学业拖延行为,样本和行为种类有限;在测量方法上,主要采用自我报告法。而实验法以及纵向研究设计不足;特质拖延研究多,对状态拖延研究很少;个体拖延研究多,群体拖延研究少;少有跨文化的研究。因此,关于拖延应加强这几个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晓东,关雪菁,薛玲玲.拖延行为的心理学分析[J].广东:高校教育管理,2007(3):67-70.

[2]Simon,M.M,&Alfred,J.l.(2005).Exploring the dynamic nature of procrastination:A latent growth curve analysis of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38,297-309.

[3]Esther D Rothblum. Fear of failure . The psychodynamic, need achievement, fear of success and procrastination models[M].Handbook of social and evaluation anxiety. NY: Plenum Press. 1990

[4]PiersSteel.Thenatureofprocrastination[EB/OL].http://www.haskayne.ucalgary.ca/research/WorkingPapers/research/media/HROD_working_papers/2003_07.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