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以良知书写真实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良知书写真实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受邀书写香港,写些什么?

用怎样的触角去感受她?用什么样的笔墨来书写她?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感叹几句,还是走进民生,走进小巷,走进笼屋,走进医院,走进大学,走进她独特的廉政公署……去了解“一国两制”下的香港社会?

写香港要告诉国人什么?给国人以怎样的启迪?从香港百年的历史中,我们能够汲取什么样的教训?

这一系列的问题摆在我面前,令我内心十分纠结。

我觉得,香港像是一本天书,不知道该如何去啃透她;香港社会又存在一个个的,不知道该如何去跨越她。

上网一查,铺天盖地,有关香港的文章,各式各样,多如牛毛。我可以下载一部分,换一种语言表述方式,或高扬香港的美丽与辉煌,或挖掘她的百年沧桑,或抒发一番东方之珠的美好情怀,总之,可以凭借现有资料,很轻松地完成一本书。

但,这绝不是我的创作风格。

我认为那些资料是死的,而我需要的是鲜活的、有血有肉的第一手素材。我想聆听被采访者或悲或喜或平静的诉说,想跟他们零距离接触,想倾听他们或成功或失败或平凡的人生故事,想聆听中英谈判人员在无数次绝望中的峰回路转,想听听他们为国家、为民族所进行的一次次精彩博弈!

为此,只有走进香港,走进香港的各个阶层,才能获取这些鲜活的素材,才能触摸到香港灵魂深处灵动的脉搏,才能挖掘出她深邃的内涵。这样,只有这样,才能将我对香港的所闻所见所思所想之独立见解表达出来,奉献给我的读者。

每次获得鲜活素材,我心里都格外兴奋。那种感觉,就像小时候穿上一件母亲给做的花衣;年轻时当运动员,从教练那里获得一次上场比赛的机会,都带有几分孩子气。这次也是这样,久违了的创作激情又开始激励我,鼓噪我,使我进入赛前状态,一种无法描述的兴奋,又撞击着我这颗并不年轻的心。

是的,这颗心早已过了激情四射的年龄,但它却不听从岁月的召唤,依然固执地激动着、憧憬着、期待着新的搏击!

作为一名写实作家,我像运动员渴望赛场,像探险者渴望险境一样,渴望着机遇的青睐,渴望着生命的再次进发。

当年,为了获取素材,我只身一人背着十几套皮夹克,去独闯俄罗斯,边当“倒爷”边采访,去过战火纷飞的车臣。每天夜里,看着荷枪实弹的黑手党从窗下“咔咔咔”地走过,目睹交战双方把半边天都染红了。为了给自己壮胆,每次出门腰间都别着一把斧子。为了采访打开中韩通道的秘密使者,一连数次给从未谋面的旅韩华侨韩晟昊先生写信,最终打动了“韩国总统的中国御医”那颗“傲慢”的心。为了获取《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原型素材,倾其家中全部积蓄,远赴比利时采访。登机前,我给先生打电话:“亲爱的,我能拿到这个素材此生不虚了。祝我成功吧!”

但是,成功从来不会像花前月下那般富有诗情画意,创作之路异常艰难,常常伴随着泪水、艰辛,甚至危及生命的磨砺。它常常要我像凤凰涅那样,浴火重生。可我并不是凤凰,我只是一只羽毛未丰的麻雀,没等碰到火星就将会化成灰烬。但我必须面对火的洗礼,承受自我超越的抗争与外部挤压的重荷,使我从心灵深处迸发出一次次或闪耀、或暗淡、或平常的生命之光!

我的创作生命,就是在这一次次的搏击中,挑战中,挤压中,延续着,提升着,死不悔改地继续着!

这次赴港采访,命运再一次拨动了我的生命之弦,让我再一次体会到那种搏击的挑战与,又感受到那种久违了的激情与冲动。

我感谢命运的再次青睐,感谢出版社对我的厚爱,十分珍惜这难得的机会。

动身前,我问自己:这次又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呢?我知道,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都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赴港之前,我恶补了几个月的香港史,阅读了几百万字的资料,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对某些重要人物做足了功课,我是有备而去的。

到香港却发现,我就像路边一片飘落的柳絮,毫无根基。我开出了一堆采访名单,通过朋友传递出去。可是,好多重要人物并非我这个小作家所能请动的。对某些要人,我穷尽一切办法,通过公私关系,寻求多方渠道,签证延期,程门立雪,给秘书多次发邮件,打电话,试图敲开他们的大门,很遗憾,仍然未能如愿。我理解人家,不接受采访是很正常的。

于是,我开始调整思路,不再盯着那些大人物,而是走进香港的各个领域,走进底层,去了解那里的民生、民情,去了解这个“一国两制”下的特殊社会。我不放过任何一次采访机会,不放过任何一个可接触的人。

清晨出操,与运动场的清道夫攀谈,了解这些底层人的生活状况;去大澳渔圈,与老渔夫攀谈,了解渔家几代人的故事;去餐馆就餐,与餐馆服务生交谈,了解服务生的收入及食品安全情况;走进医院,与医护人员交谈,了解香港的医疗保障情况;走进养老院,与百岁老人交谈,了解香港老有所养的状况;与各界成功人士交谈,了解香港人的奋斗历程;走进驻港部队,与官兵们交谈,了解驻港官兵鲜为人知的军旅生活;与中方谈判人员交谈,聆听他们与英方无数次的唇枪舌剑、斗智斗勇;与反贪人员交谈,探寻香港反腐廉政的真谛。采访最后一位活着的特赦战犯,倾听九十五岁老人发自灵魂深处的呐喊:“我在中国历史的悲剧中,不知不觉地扮演了一个悲剧角色。我三十一岁被捕,在监狱里被关押了整整二十五年。人生有几个二十五年?我的青春,我的大好岁月,我的前途,就这样白白地葬送了!我衷心希望中国人不要再自相残杀了!如果能达到这个目的,让我蔡省三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啊!”

对我这个内地作家来说,写香港,最大的难点并不是采访,更不是缺少素材。而是在这个自由的社会里,我能否挣脱多年形成的思维定式,挣脱心中无形的桎梏,放开手脚,真实地写出我对香港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把我内心的真实感受写出来,这才是对我良知的真正拷问,也是对我创作的最大挑战。

创作三十多年来,从未像今天这般纠结,对采访中所遇到的一些事情,我拿不准,不知该不该写,不知该如何去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