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中语文学法指导的方法与应注意的问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语文学法指导的方法与应注意的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学法指导十分重要,势在必行。语文学法指导包括教给学生“读”的方法;教给学生准确理解词义,分析文章的方法;教会学生系统整理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质疑解难的方法;教给学生对文章的赏析方法。学法指导是一门科学,需要教师注意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进行,与传授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 学法指导 方法 注意事项

初中语文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目的是为未来信息时代培养具有涉取信息能力、具有不断学习能力、富于创造力并具有心理承受力和应变力的人才。因此进行学法指导十分重要,势在必行。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明确指出“教育不应该较高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尽管我们要留心,不要夸大这一点),而应该更努力寻找获得知识的方法(学会如何学习)。”语文学法指导的具体内容很广泛,笔者从以下方面谈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一、学法指导的方法

1.教给学生“读”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重头戏,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读”去感受,去联想,去认知,吸取文章的营养,久而久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加强,真正达到不教的目的。如单元教学,教师应教会学生根据要求确定精读、略读内容,对于典范文章、精彩段落,须运用精读的方法,动笔圈点勾画,摘抄名言警句,体会词句含义,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教给学生准确理解词义、分析文章的方法。语文教学不超脱字、词、句,因而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的意义,对于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显得至关重要。如在教学《白杨礼赞》一课时,教会学生抓住四个排比反问句,一步步地深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从而能全面的分析理解这篇课文。

3.教会学生系统整理知识的方法。通过对语文教学的探索,不管教思路,还是学思路,必须在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意识的基础上再进行。至于文章的整体意识,语文改革家张伟曾讲到,“文章就是一个圆球,圆球都有一个球心,各个部分对球心保持向心力”。我们学习就要发掘这一“球心”,使文章字词句段各部分都环拱于中心,保持其整体性。所以指导学生阅读时,就要让学生循着作者思路把握课文内容,结合文章中心来理解每一个问题,不能孤立地进行字、词、句、段的条块分割式阅读。

4.教给学生质疑解难的方法。“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古人的这些话告诉我们: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阅读中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方式去领悟问题。如在教学《孔乙己》中引导学生互相探讨,如让学生大胆的提出“孔乙己为什么要留着长指甲?”“一群孩子为什么要哄笑”等一类的问题,展开讨论,这样可以让学生无意中发现蕴藏其中的“真金”。推而广之,运用到其它课文,也要让学生把握住学习的重点,围绕目标提问,而不是纠缠在无价值的问题上,这样的方法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是大有益处的。

5.教给学生对文章的赏析方法。如何正确的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的赏析已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指导学生赏析文章时,要注意让学生联系作者的时代背景,从作者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去考虑,要多读多悟。如在教学诗词赏析时,先让学生结合作者背景反复朗读,在读中去感悟和闭目想象,然后把自己心中的再造意象用语言或文字表达出来,形成“读、悟、品”的读词学习方法,学生易于接受和掌握。

二、学法指导应注意的事项

第一,指导学法必须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进行。应指导学生学习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思考力、想象力。不能凭兴趣、“灵感”,心血来潮,只指点一二,这样的学法指导带有随意性,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第二,指导学法要和传授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贯穿到各个教学环节之中。教师讲授课文的过程,应当包含传授学习方法的因素,因此,指导学法应当融汇到语文教学之中,而不能游离于教学之外。教学中,教师既要传授语文知识,又要教学生应当怎样学习,而且应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用科学的方法组织、指导学生学习,让他们熟练地掌握知识和技巧。如指导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就应当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并进行训练:怎样阅读,怎样圈点、批注,怎样分析、理解,怎样做读书笔记等等。

第三,指导学法同样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群体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潜力。对接受能力强、反应较快、基础较扎实、成绩较好的学生,应该要求高一些,给他们介绍一些灵活的方法;对基础较差、困难较多的学生,更需加强指导,但又不能越俎代庖,包办代替。

第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去探索实践。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培养训练出来的。善教者不代人嚼饭走路,教师教学生也只能启发、指点。只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摸索与总结出一套切合自己实际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为己所用,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同样“学是为了会学”,也有法而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河南省项城市高寺镇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