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文言文教学妙趣横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言文时代久远,学生学习起来有距离感,学习时昏昏欲睡,收获较少,老师的教学淡而无味,劳而无功。古文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其思想活力是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源。应激励学生探究,主动预习,大声朗读,读出节奏、读出美感、读到心动。将文言文和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才能真正地使文言文的教学充满欢声笑语,让文言文的课堂妙趣横生?我认为老师应该勇敢地走进学生中,用切身的感受让课堂、老师、学生、文本四位一体和谐地统一起来。重兴趣感染,重诵读领悟,重个性探究,才能寓教于乐。具体方法如下。
一、激情诵读,激发兴趣
老师是课堂的主导,能不能上一节让学生印象深刻的好课的关键是老师的引导。课本中所选的文言文无一不是经典,其难易适中,长短适度,感情丰富,音乐性很强。老师如能激情诵读就成功了一半。
如《滕王阁序》是骈文的典范,句式整齐划一,节奏韵律,抑扬顿挫。这其中王勃失意的内心世界最能感染人:“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嗟乎!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老师如能饱含激情,一唱三叹,及至声泪俱下,学生定会深深地沉浸在老师营造的氛围中,教学自然事半功倍。事实证明:学生的切身体会绝对不能用老师的分析去替代。
再如《烛之武退秦师》、《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等春秋战国时的对话体文章进行分角色朗读,学生不仅能轻松记住繁琐的人际关系,而且能在快乐的对话中轻松理解句意。
《项脊轩志》、《祭十二郎文》、《出师表》千百年来感动了不知多少性情中人,难道我们还要避读诵的捷径去走讲析的弯路吗?学生醉心于诵读才能真正体会文言文的魅力所在。
“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老师鼓励学生用“三最法”(最大声,最快速,最清晰)去读英语。这是收效最大,也是最实在、最聪明的做法。我也一直鼓励学生用“三最法”(最大声,最有感情,最清晰)去读文言文。朗朗书声中,学生收获了快乐,我收获了幸福。
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老师的范读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情感的氛围,学生从范读中领会了字音、停顿、轻重、语气、节奏和情感基调。文章深层次的含义还需要学生自读、品味。
高一时教授《烛之武退秦师》。因文章短小精悍,范读后我让学生一遍遍地去读课文、比赛背诵速度、有个性地朗读表演。一节课下来,学生个个都在读,却百读不厌。学生下课后都对这节课印象颇深。
当然,读书形式可以自由选择,只要是有益于理解文章的形式都可以试一试。
如《归去来兮辞》一文,该文表现的是作者致力于隐,淡泊名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书生形象,读时不妨让学生扮个超脱先生状,玩味地读,亦可摇头晃脑、如痴如醉,用悠长的语调再现当时的氛围,体味五柳先生的心境。当然,如果熟读成诵,则能使教学事半功倍。
三、大胆质疑,各抒己见
很多老师有一个共识:文言文教学就是介绍作者,时代背景,疏通字词(参照教参)理解文章结构。殊不知这仅仅是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上。让学生提出问题,把提问的权利归还给学生,分析于学生有益的问题才能使教学过程有的放矢,才能举重若轻,才能真正地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
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笑对学生,彻底地放下老师的架子,鼓励大家发表自己的意见。如学习《信陵君窃符救赵》,就“信陵君该不该窃符?”的问题学生产生了争论,争论不仅没有影响教学进度,同时更好地理解了信陵君重义、聪明、心胸开阔的人格力量。
只有允许有个人见解与创新思维,一千个读者才会看到一千个真正的哈姆雷特。在《项羽本纪》中,学生对生死展开了辩论,前连后引,从屈原的死,到司马迁的生。一节课没有结论,再辩一节课,学生在辩论中领悟到作品中人物的人性美并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使心灵受到震撼,受到洗涤。
只有鼓励学生的批判精神,产生争论才能真正学到知识。在《淮阴侯列传》一文中,选修课本的注释《史记》(选修136页注释④[党]党羽)学生质疑后发现注释过于草率,“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一句中“党”应通假为“倘”,解释为“万一”。可见“读死书”“死读书”祸害大哉。
“学贵有疑”。质疑才能进步,一节课不一定全盘接受老师的预设内容。要鼓励学生不满足于老师和教材的答案,敢于向困难和权威挑战,新事物往往是在不被常人接受的情况下出现的。
四、让幽默充满课堂
文言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年代久远,只有拉近其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才能在联系中以近譬远、以小见大,课堂才能生机无限,活水不绝,学生才能放开拘谨,趣味盎然。
宾语前置很难掌握,特别是以“之”为标志的宾语前置句,我在教学中并不只讲方法,而是引入了大家都熟的汉式日语,如“八路的有……什么的干活”,是不是日本人在学习的时候没有真正理解“之”的用法?如此类比整个课堂顿时一片笑声。
当然,我们的目的不是取乐,而是使学生放下包袱,拉近和文言文的距离,去让学生乐于接受文言文,以增强教学效果。
五、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新课标提出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审美是学生的个性需求,工具性有着重要的社会作用。文言文在交流思想、传递文化、发展文化中有着重要作用。
课本中多是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它积淀了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是现代人充实自己精神生活的土壤。
读书就要学生从书中读出意蕴,要求人格的完善和发展,丰富自我的精神家园。如《五人墓碑记》就是要唤醒学生生命成长的觉悟,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责任感和价值观,让学生努力树立除奸构善的宏志。
同样,忍受胯下之辱的韩信,忍辱负重的司马迁,不辱使命的烛之武,以泪和情著名的李密、韩愈”都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给予他们心灵的震撼。
总之,文言文的教学不能死搬硬套,不能亦步亦趋,只有根据文章的语言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才能使文言文教学妙趣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