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毕氏的散文谈比喻语境的得体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毕氏的散文谈比喻语境的得体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王希杰先生对于修辞提出了得体性原则,他认为:“得体性是修辞学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得体性是评价话语好坏的最重要的标准,也是决定话语表达效果的最重要的因素。”“现在我们认为,修辞的最高原则只有一条,那就是:得体性原则。”本文就从毕淑敏的散文谈谈比喻语境得体性。

关键词: 修辞 比喻 语境 得体性

语言环境的多层次性决定了得体性的多层次性。得体性可以分为小语境得体性和大语境得体性。小语境得体性是微观得体性,静态得体性指的是语言或话语本身,这是传统修辞学最重视的;大语境得体性是宏观得体性,动态得体性,指的是话语同大语境的关系,也是对大语境适应度。下面就从适应语境的角度对毕淑敏散文中比喻的得体性进行探讨。

1.语言语境

语言语境是指上下文语境。即一个句子在更大语言段落中所处的位置,这是语境的最狭义的解释。“微观得体性,就是在小语境中,在特定上下文中,一个词语、一个句子同其他相关词语和句子的搭配要得当,同整个话语协调一致,和谐统一,形成有机组合”。因此我们应该在上下文中去理解某一个词语、某一句话,去分析它的得体性。

例1:“幸福是个哑巴。”(《哑幸福》)“幸福”是人们的自我感受,而“哑巴”却是有生理缺陷的个体,两者毫无相似点。如果单从这句看,无法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如果联系它的上一段:“幸福很矜持。遭逢的时候,它不会夸张地和我们提前打招呼。离开的时候,也不会为自己说明和申辩。”结合这点并认真看了全文就会明白:一个人的幸福要靠自己追求和把握。

例2:“我才明白,节日就像一个国度,是有特定的领海和领空的。”(《三月,是我们的节日》)乍看之下,“节日”和“国度”之间毫无联系,但我们通过后面的说明“特定的领海和领空”,联系作者正在谈论的话题“三八妇女节”这一女性专有的节日,就很好明白这一比喻了。

2.文化语境

文化语境指的是交际活动的大背景,包括社会生活、民俗习惯、民族心理、民族历史等。而文化贯穿于语言的始终,因此,文化语境为仅对语言活动起到整体制约作用,对语义也有不可替代的解释和说明功能。例如:

例3:“上午借,下午还。临到考试,便连书也借不到了。我有时顿感滑稽,觉得自己有点像高玉宝。”(《铁马冰河入梦来》)

例4:“婚后的男人,太累太累。好像追赶太阳的夸父,一头担着事业,一头担着家庭。”(《关于女人和男人的吉光片羽》)

例5:“电话像七仙女下凡时的难香,点燃起来,七八个数码拨完,女友的声音,就像施了魔法的精灵,飘然来到。”(《午夜的声音》)

例6:“处方像一条阿拉伯魔毯。它雪片似的飞着,覆盖住病痛的荒野托举来康复的远景。”(《医生提笔》)

在这几个比喻句中,喻体分别是“高玉宝”、“追赶太阳的夸父”、“七仙女下凡时燃起的难香”、“阿拉伯魔毯”,它们有的来自神话传说,有的来自文学作品,如果没有这些文化素养的基础,是无法理解这些精彩比喻的内涵的。

3.背景语境

背景语境指背景知识、社会常识、专业知识等构成的语境,它不像文化语境那样一定与民族性相关,但它构成了理解语言的一种重要语境。比喻是用一种概念表达另一种概念,这两种概念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或者说语言使用者在这两种概念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关联。对于语言接受者来说他要寻找这种关联,要通过喻体来理解本体,在很多情况下,对于整个比喻的把握依赖于喻体部分涉及到的背景知识或社会常识。

例7:“教养必须要有酵母,在潜移默化和条件反射之共同会考下,假以足够时日,都能自然而然地散发出香气。教养是衡量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一张X片子。”(《教养的证据》)作者认为教养的形成如同做成香喷喷的面包,要有“酵母”发酵过程,适当的“烘烤”过程等才能发出诱人的香气,揭示了教养是通过教育而养成的优秀品质和习惯这一道理;同时教养是一张X片,通过它看到的不是皮肤而是骨骼,因此教养不是外表,靠化妆可繁花似锦,它是内在素质的表现。

例8:“真诚是爱的风向标,当一对相爱的人,不再坦诚相向直抒胸臆,爱的台风就亮起来了。”(《爱最怕什么》)风向标是用来观察风向、预测天气的,在这里用来形容“爱”,形容“真诚”,如果相爱的人“不再坦诚相向直抒胸臆”,那么“真诚”这一“风向标”就发挥它的作用,“台风”即将来临。

4.主观语境

在很多情况下,一些比喻的确切意义与语言使用者的意图直接相关,这种主观意图就属于主观语境。对语言接受者来说,比喻的准确理解必须符合语言使用者的主观意图。当然,主观语境不仅仅包括语言使用者的主观意图,还包括使用者的信仰、感情状况、当时的心境等。信仰、主观目的、甚至当时的情感状况不同,同一个事物在语言使用者的心目中会有不同的意义。例如同是海洋,可以是“咆哮的大海”、“狂怒的大海”、“跳跃的大海”、“傲慢的大海”、“荒凉的大海”,等等。仍然是那个大海,但因主观因素的影响,大海的比喻意义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如果对主观语境不能很好地把握,就难以准确地理解一些相关的比喻。

例9:“草原在午后阳光灼热的呼吸,波光粼粼,犹如晃动着的九天而下的玄紫色纱幕。脚旁的小草,像无数神奇的吸管,把苍黄大地的水分变成了绿色的油漆,不慌不忙地涂抹在自己向阳页面上。野花英勇地高举着花茎,把小小的花盘骄傲地迸裂到近乎水平的角度,竭力把自己最美丽的一面展示出来。好似阳光细胳膊的小伙子,一往情深地仰着脸,向蓝天求爱。”(《大雁落脚的地方》)这段话语,作者不仅向读者展现了午后草原的美丽景色,而且通过“晃动着的九天而下的玄紫色纱幕”、“无数神奇的吸管”、“绿色的油漆”、“细胳膊的小伙子”这些比喻,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草原的深切感情。

例10:“疼痛撕下面具,暴躁起来,如长鞭驱赶大批毒蛇,从我体内的某一处出发,在腔内翻转腾挪。疼痛好似优异的体操运动员,精彩地练着它们的托马斯全旋。无数火红的信舌狂舔腑脏,烙铁般的疼痛如霞蔚蒸腾而起。”(《无胆之人》)在这里,作者用“长鞭驱赶大批毒蛇”、“优异的体操运动员”、“无数火红的信舌狂舔腑脏”和“霞蔚”形容自己的胆囊发炎时的感觉,让读者宛如有了切身的体会。

参考文献:

[1]张弓.汉语修辞学[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

[2]王希杰.修辞学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

[3]王希杰.修辞学新论[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