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江西省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的调查和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江西省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的调查和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合理有效化解基层社会矛盾,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在基于江西省三个地区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江西社会矛盾排查工作的现状,提出了从整合资源、重视基层力量、发展经济、畅通渠道四个方面创新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工作。

关键词:矛盾;纠纷;排查

中图分类号:D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1-0101-02

当前我国在突飞猛进的经济增速、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中,社会矛盾纠纷发生率和激化率也在急剧地上升。如在乡镇地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和贫富悬殊逐步加大,城镇化中农村征地数量增大,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等带来的社会矛盾越发多样化。如何妥善地解决纠纷和化解矛盾,平衡各方面的社会关系,保持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促进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是任何社会都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基于对江西省于都、新余、抚州三个地区的调研,提出了对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的思考

一、当前主要社会矛盾纠纷的特点

(一)矛盾类型涉及广泛

纠纷类型由过去以家庭矛盾、邻里矛盾为主发展到如今十多类,其中,征地拆迁、安置补偿、权属争议、环境污染及安全事故、医患、交通、意外等正常伤亡赔偿纠纷和涉法涉诉问题、涉军群体问题成了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民间借贷纠纷、经济合同纠纷、企地纠纷应运而生,不容忽视。

(二)调处成功率逐步提升

近年来,各地政府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高度重视,不断创新完善工作机制,调处成功率逐渐提升。如新余渝水区近半年来矛盾纠纷95%以上得到成功调处,突出矛盾纠纷调处率达85%以上,连续多年没有发生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问题,没有发生重大,没有发生进京非访事件,赴省进京上访大幅下降。新余罗坊镇2011年共发生各种民间矛盾纠纷344起,调处成功332起,调处成功率96.5%。于都县2012年1-7月,全县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067起,调处966起,调处率达91%。

(三)矛盾纠纷显现基层化

基层单位直接面对群众,工作很难十全十美;又因利益驱动、自身素质、知识水平等问题,在处理一些矛盾纠纷时如果不做到客观公正公平就会使问题积少成多,日益复杂,容易造成。

二、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方式方法各地具体实践

(一)创新目标管理责任机制,健全排调网络

一是各地均制定了有关社会矛盾排查的相关目标管理规定。如新余制定了《罗坊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考核方案》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工作意见。镇党委与全镇36个行政村和驻镇各企事业单位均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并将综治维稳工作纳入全镇目标管理进行考核,对村一级单位进行目标管理,对于年底考核成绩较差的村,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取消评优评先资格。二是各地形成了基层综治网络。如罗坊镇成立综治、公安、司法、等为一体的和谐平安联动中心,村级成立治保、调解、巡逻、安置帮教等维稳综治工作队伍,全镇276个村小组都成立了平安和谐理事会,通过镇村组三级基层综治组织建设,编织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综治网络。于都县建立健全了村(居)民事纠纷调解中心、组(社区)民事纠纷调解站。在全县356个行政村、30个居委会选举产生新一届人民调解委员会,共有委员2702名,人民调解员3860名,夯实了化解社会矛盾的“第一道防线”。

(二)抓主要矛盾,讲究调处方法方式

在有效处理各类问题和矛盾纠纷工作中,各地逐步形成和完善了以下几种方法:(1)因势利导法。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抓好群众关注的切身利益,积极引导其依法维权。(2)重点突破法。对可能酿成较大规模的苗头隐患,采取“隔离现场”的方法,或抓住关键人物,有的放矢,各个“击破”;或请上访群众推选代表,与县领导面对面谈话,协调解决问题。(3)敲山震虎法。很多因纠纷导致的是因为少数人情绪激动,挑起事端。因此在发生之时,稳定百姓情绪、抓住少数“带头人”成为思想工作的突破口。

(三)正确引导,充分发挥基层力量在矛盾调处中的积极作用

费孝通指出,乡土社会的社会流动不构成这个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仍旧是血缘大于地缘,“血缘是稳定的力量。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在矛盾纠纷调处过程中,充分发挥基层力量,搭建桥梁,可以起到更好的沟通与引导作用。如抚州六家桥乡于2012年2月开始“三老工作室”项目,从各村选拔一批德高望重的“老干部”、“老党员”、“老长辈”,担任民事兼职调解员、政策宣传员、事务监督员、矛盾信息员,成立“三老工作室”,协助村委会处理各种村级矛盾纠纷。充分发挥他们信息来源早、到达现场快、调处方法有效的特点,“抓早、抓小、抓苗头”,更能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四)以强化服务为重点,积极帮扶与稳控化解相结合

欠发达地区很多矛盾纠纷的产生源于经济问题,从做好服务入手,帮助困难群体走合法程序解决矛盾问题;从完善弱势群体保障工作入手,解决就业脱贫等相关问题,是化解矛盾纠纷的一大突破口。如于都县大力开展帮扶解困工作,努力从源头上消除各类弱势群体因生产生活困难而上访、因请不起律师而采取极端维权事件的发生。新余市渝水区还率先在全省建立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率先在全省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参保人数达4778人;建立涉法涉诉专项救助基金,区财政每年都安排了20万元资金用于解决涉法涉诉困难人员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其次,解决了急弱势群体之所盼,投资2000余万元新改扩建了全区所有农村敬老院;投资1800余万新建了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渝水区儿童福利院,让所有孤残儿童能够健康快乐成长;成立渝水慈善总会,使一大批因大病或天灾受困的群众得到应急之用。此外,渝水区重点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不断拓宽失地农民的就业渠道;同时加大小额贷款力度,为失地农民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和帮助。据统计,近四年来,全区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2万人,下岗失业再就业8400人;累计共为1815人发放小额贷款5685万元,小额贷款担保工作名列全省第一。

(五)建立维稳应急调度中心,完善应急服务管理体系

当前矛盾凸显时期,有些因矛盾而起的突发性事件始料不及。为了更好地维护社会治安,提高政府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科学决策和综合协调、组织、指挥能力,有必要建设应急服务管理体系。2009年,新余率先在全省建立了区维稳应急调度中心,区委书记担任调度中心总指挥长,区长任副总指挥长,区委政法委书记任常务副总指挥长,结合区领导分工和各部门职能,中心下设8个维稳应急领导小组,每个小组由1~2名副县级领导、若干个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负责应对处置教育卫生、农林水利、企业改制、环境保护、道路交通、安全生产、征地拆迁安置等8个方面的突出矛盾纠纷,实行对口受理、权威解释、高效处置,有力提高了全区维稳与应急的整体水平。至目前,全区连续多年没有发生一例在全市有影响的。

三、思考与建议

(一)整合资源,完善多元化的社会管理和教育机制

有效解决目前复杂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需要对各种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通过对国情省情的介绍,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利益分配问题的根源所在,意识到目前我国阶层差异存在的必然性,使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正确处理个人利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加强法制宣传和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法制观及守法意识,引导人民群众依法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认真履行义务,树立和维护法制权威。

(二)重视社会精英,增强调解的基层力量

社会转型时期,基层矛盾纠纷多,调处工作量大,如果单纯依靠基层干部处理往往感到力不从心。例如村庄中的致富能手、高学历者、老书记、老党员等精英在村民中有较高威望,他们大多有知识、懂政策,有发展眼光、讲信义。对于这类社会精英,如党政精英、经济精英、文化精英和道德精英,政府应加强他们的权威的引导,充分发挥其在农民心目中的力量,使其在新型矛盾纠纷中起到非常重要的疏通作用。其次,基层组织的公共权威,如村委会、居委会的权威等也要通过自身的建设得以提高,以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民心目中的权威力量。要加强基层的法制宣传,还要长期不懈地坚持建设基层社会健康和诚信的社会氛围。

(三)大力发展经济,构建合理的利益关系协调机制

贫富差距过大、利益分配不公而导致的经济矛盾是社会矛盾产生的根源,是影响、制约各类矛盾发生的主导性矛盾。因此,大力发展经济,妥善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是正确处理我省社会矛盾纠纷的关键,是解决一切社会矛盾纠纷的前提所在。目前,我省应该紧紧围绕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奋斗目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龙头,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优生态、惠民生、促和谐各项工作。特别是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要推进保障房的建设,重视困难群体的就业扶持;全面推进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确保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只有增强我省的综合实力,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才能为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我省社会稳定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四)畅通渠道,建立健全表达与反应机制

所谓表达机制,就是使不同的社会利益群体有表达自己利益诉求的正常渠道,重点解决好易诱发的矛盾和问题。建立和完善民意表达机制,“政府官员要与公众对话,不同的利益诉求要公开表达和相互对话,对话后的共识,要影响政策及其实施。人们在对话和参与中会获得新视角,获得成就感,从而成长为积极的、负责任的公民。享有充分权利保障和充分自由的公民,才是社会稳定的根本保障。”[1]要健全完善机制,建立问题复查复核终结制度,规范工作秩序,落实工作责任,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通过渠道能够得到有力解决。要加强党政领导直接了解社情民意的通道建设。在互联网和政务公开网建立并公布专门的电子信箱,并在网上就有关问题向有关部门直接进行批复,畅通民意反馈落实机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作出依法、及时、合理的反应。

参考文献:

〔1〕郭巍青.重建利益表达机制是社会稳定的关键[N].南方都市报,2010-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