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河北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模式与对策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河北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模式与对策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就业问题逐渐成为政府与的热点问题。高职院校因招生标准的降低而扩大了招生规模,进而增大了高职学生的毕业率,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然成为各大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需要引起高职院校与高职毕业生的充分重视。在此,本文将以河北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分析对象,具体研究该地区高职院校的就业模式,并提出相应的就业解决对策。

关键词:河北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模式;对策

当前,就业越来越成为政府与的焦点,尤其是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投入了更大的关注力度,因此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然成为各大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近几年,河北省在高职教育的招生规模与办学水平上获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毕业生就业问题上仍然存在理想差距,因此需要河北省各大高职院校采取有效对策来促进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

一、河北省高职院校毕业情况

(一)高职院校毕业生总数持续增加

我国于2000年大力推行高等职业教育,降低办学与招生标准,扩大招生规模已然成为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特征。于是,河北省的高职院校不断增多,办学规模日益扩大,相应的河北省高职院校毕业生总数也持续增加,在2002年至2012年这10年期间河北省高职院校毕业生总数从2.63万人增加到18.52万人,超越了60%的平均增长速度。

(二)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设置没有与社会需求相对应

综合办校、重文科类专业、轻工科类专业是近些年河北省高职院校的办校特征,这是由于河北省办学环境出现偏差、急功近利的产物,其最终导致的结果是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设置没有与社会需求相对应,缺乏与社会市场相接轨。河北省各大高职院校在专业结构设置上一味追求门类齐全,追求那些投入小、效益高的专业开办,这种与市场脱轨的专业结构设置影响着河北省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

(三)高职毕业生的实际能力难以满足社会岗位的需求

河北省各地区的高职院校在教学上忽视了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忽视了对高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点培养,因而导致高职毕业生的实际能力难以满足社会岗位的具体需求。高职毕业生没有掌握相应岗位的职业技能,所以河北省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并不理想,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薪资水平等并没有达到相应指标。

二、河北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模式

(一)高职院校主导型就业模式

高职院校主导型就业模式是河北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模式的一种,在就业工作的开展中各大高职院校充当主要角色,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构建系统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就业组织结构,确定明确的就业工作目标来指导毕业生的就业。其中,毕业生就业组织结构是各个环节中的核心,具有责、权、利特点,河北省各大高职院校需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为毕业生拓宽就业市场,搭建各种就业选择平台便于满足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同时,各大高职院校结合自身就业经验设置专门的就业指导及服务机构,引导高职毕业生进行职业规划,为高职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

(二)学生自主型就业模式

在河北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模式中,还划分出学生自主型就业模式。这种就业模式中,高职毕业生是主体,高职院校只发挥引导作用,主要还是依靠学生自身来实现就业。首先,在高职学生在读期间,高职院校开设专门的就业指导课程,以引导高职学生自主进行职业规划,自主设定职业目标,树立高职学生的就业意识,鼓励高职院校学生努力学习,积极参与各种实践锻炼机会以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为其今后的就业奠定基础。在毕业之时,高职学生自主寻找就业资源,发挥自身的就业优势以实现就业目标,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

三、河北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对策

(一)构建就业信息服务系统,提供全面性的信息平台

解决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这需要高职院校与高职毕业生两方面的共同努力,而其中高职院校需要发挥主要作用。为此,河北省各大高职院校需要建立招生就业网,为高职毕业生提供全面性的信息平台,构建集生源、学校、就业源于一体的就业信息服务系统,从而实现高职院校与就业服务机构、社会人才交流中心、各大中小企业的相互连接,便于为高职毕业生提供更加详细的就业信息,便于高职毕业生了解就业形势,以帮助高职毕业生尽早就业。同时,高职院校还可利用就业信息平台为高职学生提供就业指导与就业分析的各种讲坛等,进而增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理性认识。

(二)立足“三结合”就业模式,加强毕业生与企业之间的了解

为了提高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提出了“三结合”的就业模式,即就业市场不再是以政府诱导型为主,而转变为以市场主导型的方向,高职院校、高职学生、用人单位三方都在遵循市场的基础上提供就业与进行择业。为此,河北省高职院校就需要立足“三结合”的就业模式,为用人单位与高职毕业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与客观评价的平台,从而加强高职毕业生与企业之间的了解。高职毕业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展现自我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而用人单位也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对高职毕业生进行客观、深入的了解与认识,以确保高职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提高就业保障。

(三)优化就业供应链结构,及时整合反馈信息

高职院校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桥梁,所以高职院校需要积极发挥桥梁作用以满足高职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为此,高职院校需要优化就业供应链结构,建立一支专业性、高素质、高业务能力的就业指导队伍,充当高职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载体。一方面向高职毕业生传递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就业岗位与职业能力需求,另一方面为用人单位提供了解高职毕业生的职业倾向、职业理想。而后,由就业指导队伍及时与毕业生、企业进行联系,及时了解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与岗位适应情况,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程度。之后,整合双方的反馈信息,为今后的就业指导工作积累经验。(作者单位:1.河北广播电视大学;2.石家庄经济学院)

课题:2013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课题,名称:河北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模式与对策研究;编号:JRS-2013-1040。

参考文献:

[1]徐建俊.高职院校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对策探析——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1234”就业模式实践[J].前沿,2013(10):178-179.

[2]陈磊山,姜丽娜,舒丹丹.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模式[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