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夏季到俄罗斯来看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直至今日,我们对吉姆、吉斯、嘎斯,伏尔加、拉达、莫斯科人等苏联汽车品牌记忆犹新。中国游客在莫斯科和彼得堡的大街上转,主要看两大风景:一看美女,二看车——一个庞大的流动汽车博览会,而且不收“门票”。古董车、时髦车、豪车、烂车一应俱全。
上世纪70年代,我在京郊一个小村子插队。每晚和插友一起用短波收音机偷听“敌台”——被捉住可是要挨批的一阵悦耳的音乐(苏联国歌开始部分)过后,一个男播音员说:“这里是莫斯科广播电台……”我从未想过,几十年后,竟踏上了这个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对国人来说,北方老邻居俄罗斯既是一个谜,也是一个婪几百年期问,中俄之问恩怨交加,纠纠结结,度过蜜月,未忘世仇。如今两国共同步入和平年代,尤其是中老年人,总惦记圆梦,去看看传说中的三套车和大草原,梦中的娜塔莎和冬妮娅,领略莫斯科郊外的恬静美景。他们更想知道,今天俄罗斯百姓过着怎样的生活?心态,物价,习俗,时尚等等,一切都想弄个透透彻彻。只恨时间有限,语言不通。徜徉莫斯科河畔,在第一百货商场吃冰激凌,驻足红场倾听克宫的阵阵钟鸣。恰逢红场举办F-1赛车活动,巨大的引擎轰鸣声,震动着脚下的方砖。
无论圣彼得堡还是莫斯科,行人和汽车都规规矩矩。当红灯亮起,汽车如勒缰之马,行人低头快速通过。在没有信号灯的路口,汽车通常会主动停下礼让行人——作为从前的汽车大国,素质着实不低。当绿灯亮起,汽车们瞬间油门踩得轰轰响,一下子窜出老远,就像赛车抢跑,情景实在吓人。可能出于这个原因,市民从不敢随意横穿马路。有趣的是,俄罗斯交管部门要求小汽车24小时开大灯。即便艳阳高照,车灯也要统统打开。不分昼夜,灯光闪闪,真有点儿“白昼提灯”的意境。不过,这一招似乎有效,行人距离很远,便能感觉到“钢铁野兽”正瞪着大眼睛追过来。我相信,他们的电瓶质量相当过关。市内交通,汽车称王。几乎没见过摩托和自行车,大部分街道根本没划慢车线。只是在近郊见到几辆驰骋的自行车,行驶在自行车专用车道上。
街上呈现出“万国车展”的热闹景象。其中最多的是日、德车系和美国车,韩国的偏少,还有不多的俄罗斯国产车“伏尔加”和“拉达”——几乎都是旧的。这些车的车况不错,但司机多为年轻人。见过辆老式伏尔加,竟然装了四根排气管,开起来像拖拉机。在莫斯科市郊,一位老兄开着一辆拉达揽容,当团里一位游客深情地叫出“拉达”名字时,那位壮实的司机竞跳下车,激动地上前与中国人拥抱。从前,俄罗斯汽车工业高度集中,大型骨干企业均以大而全的模式运作,集铸造、坯料,锻造、发动机、仪器仪表、机床生产、整车组装等汽车全部生产流程于一体,俄罗斯人曾自豪地称之为“汽车生产综合体”。基于雄厚国力,俄罗斯制造业一向万事不求人,热衷于“闭门造车”。经过十几年政经嬗变,汽车制造业经历了急剧滑坡、缓慢复苏的过程,逐渐和世界同行拉开了距离。如今,他们放下架子调整战略,从1999年开始步入稳定增长期,汽车产销两旺、产品型号增多、易货贸易额下降,促进了汽车市场的复苏。不过,至今为止,仍羞羞答答地拿不出什么像样的自主品牌,主要是组装国外一些名牌车。因而市场上有个说法,俄罗斯人“造汽车不如造飞机”。据导游讲,俄罗斯联邦全境现在只修了几百公里的高速路。究其原因,有人说,俄罗斯北部是冻土地,由于气候的原因,冻土带公路的维护费用高,修高速路成本划不来,另外人口少也是主要原因。再加上俄罗斯人有句口头禅:“着什么急?我们有的是时间。”说者心闲气定,听者不以为然。但有件事让中国司机无比羡慕:俄罗斯大多数公路不收费。还有,莫斯科全城不收停车费。有一年市政府想收,遭到全市居民一致反对,最后只得作罢。要说这么“牛”的事儿,也只有莫斯科人敢干。
那么,俄罗斯人对“中国制造”有什么印象?应该说很浅的。对大多数俄国人来说,中国车属于新品牌。我们知道,首批用户的反应非常重要。如果形成好的口碑,可以带动其他销售:如果评价不佳,可能会使产品声誉受到损害。一位名叫弗拉基米尔的男士曾开过朋友的中国车。他坦言:多数中国车有一个问题,就是车身不够长,空间不够大,总有点儿蜷着身子开车的感觉。难道是俄罗斯人身材普遍比较高大的原因吗?非也。波波夫先生则表示想拥有一辆奇瑞QQ。他说,“奇瑞是一辆令人兴奋的小车。我觉得它是完全拷贝的日本车的架构,开这个车上感觉像是在开我原来的日本车。”“奇瑞QQ感觉像日本车”的说法,可能会让一些国内用户有点不习惯,不过这可以看作是一个正面的评价,因为日本车在俄罗斯声誉不错,是“经济舒适车型”的代名词。
在北京受够了“堵”气,到了莫斯科,才知道这儿才是世界第一“堵城”。在过去的几年里,2/5的莫斯科居民每逢道路堵车,平均要多花3小时。据该国媒体讲,俄罗斯每年交通损失超过128亿美元。此外,醉酒驾驶、恶劣天气、特权车道等,常常使这座城市陷入一种愤怒不安的情绪,以致“路怒症”患者不断涌现。2008年发生过起最有名的路怒事件,震惊了当时的世界。莫斯科一个坏脾气司机,因嫌过斑马线的行人走得慢,并对他的喊叫不加理睬,便愤怒地掏出手枪,一下放倒了3个人。在莫斯科逗留的最后一天下午,我们“有幸”赶上大堵车。挤挤挨挨问,我仔细观察街上司机表情,发现多数人神态倒也平和自然。作为中国人,习惯了在路上搜寻“中国制造”的影子。虽然数量很少还是看到了“奇瑞”和“长城”。令人想不到,街上跑得最多的,竟然是中国产的合资车奇骏SUV——可能是俄国人喜欢这类方头方脑的车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