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先生制”在艺术类高校中的运用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先生制”在艺术类高校中的运用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小先生制”是陶行知先生于1927年在物质匮乏时创造性地提出的教育构想,在我国中小学中广泛推广并取得极大成功。那么“小先生制”能否在艺术类高校运用,对我们有何启发呢?经实践教学证明:“小先生制”的运用可以解决艺术类高校师资缺乏的问题,可以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对现代师徒制的推广和拓展有好的启迪。

[关键词]“小先生制”;艺术类高校;运用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3-0026-02

一、实施

(一)授业“小先生”:学高为师

在艺术类高校中,学高为师体现得尤为明显。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艺术类学生有一种普遍心理:英雄不问出处,不管学历,不论文凭,只要你比我唱得好、弹得好、吹得好、拉得好、表演得好,我就在专业上服你,所谓:以技服人。正是这种心理的影响,我们将大家认可的专业高手授予授业“小先生”。大学期间,授业“小先生”在试点班级采取“一帮一”结对形式帮扶他人;在全校范围则是以学术活动和兴趣社团为阵地,传道、授业、解惑。

(二)“一帮一”结对:必要形式

我们根据试点班级实际情况,对于学习处于困难境地的同学给予“一帮一”结对帮扶。各类“小先生”由学生自愿申报和老师做思想工作鼓励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学困生和有行为偏差的同学可以自主选择中意的师傅,以“一帮一”的形式结对,举行“师徒结对”仪式。为了方便帮助,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文化课等大班课上原则把师徒二人邻座或同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课分组时,师徒分在一组共同完成作业,课堂和课余的一切时间师傅均可对徒弟产生影响。在每次的班会上师傅要对带徒弟的情况进行小结。期末,根据平时记载、徒弟进步程度及徒弟的推荐评出“最具责任心的师傅”、“最有方法的师傅”、“最有耐心的师傅”、“最博学的师傅”以及“最受欢迎的师傅”,给以奖励。当然,对老师所带徒弟也要进行评比,对进步大的同学予以表彰和奖励。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种“一帮一”形式还有一种跨年级、跨班级的形式,就是同属一位辅导员管理的高年级的尖子生来帮扶低年级的学困生,而这两类学生的差距更容易出效果。

二、内涵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小先生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且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内涵。

(一)为每一个同学的发展搭建了平台

从同学的年龄特点考虑,每个同学都喜欢当“老师”这一角色。为了争当“先生”,同学们会自发地约束和支配自己的行为,主动地获取知识、技能,产生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力争成为先进生,努力去获得当“先生”的资本。如果当上了“先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对自己产生一种“我很行”的肯定评价,对同学自信心的培养大有好处。而对后进生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学习上的差距,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等问题,他也需要师傅对他的帮助和督促。而且,一部分后进生因为自己“后进”,所以对学校的老师(包括辅导员)有一种敬畏甚至惧怕的感觉。如果,让他自由选择接受学校的老师或是优秀的同学帮助他,可能很多同学都愿意选择同学的帮助。因为同学之间最容易沟通,更能取得进步。因此,在“小先生制”中,师徒双方都在最近的区域找到了发展点,为之努力,自然是双方都得到了自己应有的良好的发展。

(二)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意识

2014年,更加凸显的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再次表明市场需要“一专多能”的大学生。学校培养的大学生要注意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在专业设置上主动和市场对接。同时,注重对大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大学生具备某一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具备人际交往、吃苦耐劳等适应社会、市场的多方面能力。“小先生制”可以培育学生团结互助的意识,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心,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

(三)具有自我教育的作用

当上“小先生”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是每个人的愿望。但这需要努力,只有具备了相应的条件才能当。所以同学们在争取当“先生”的过程中,“以教人者教己”、“为教而学”,达到自我管理与提高。同时,当得不好还会下岗,这就需要师傅不断地努力,要以自己的发展去引领徒弟的发展。试点班集有个“小先生”因不称职被取消资格,还有个“小先生”因成绩下降多次被徒弟超越,专业老师将他们师徒二人进行角色互换。结果,两位被取消资格的“先生”很快有了重大进步,而由徒弟升格为“先生”的同学因受到激励,表现越来越好。不难看出,在这些变化中,大学生已经实现了自我教育。

三、反思

世易时移,但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教育理论的价值并不因世界的变迁、时代的更替而失去。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观点来看,“小先生制”理论的内涵和价值也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一)关于“小先生制”运用的领域。“小先生制”不仅适用于专业学习,而且适用于人文、语言、思想、道德、修养及法律等方面的学习。“小先生制”在高校里的运用可以跨班级、跨学科和跨年级。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师傅与徒弟主要是在某一方面或领域,要让每个同学的优点成为当“先生”的资本,让他的缺点成为找“先生”的需要,实现互帮互学,共同进步。

(二)关于“小先生制”运用的关键。学校的辅导员是这个制度的组织者,专业教师是这个制度的重要指导者,是“小先生”的“导师”。因为,学生毕竟是学生,是需要学习者,不可能全面替代学校教师,比如“小先生”自己还没有解决好的一些问题,就需要辅导员和专业教师的指导。不然,“小先生”该如何去指导他人。因此,陶行知先生说,“先生”作用的成败关键在于“导师”。陶行知先生说:“倘若导师自己目光不远,懒惰不长进,平日让小先生自生自灭,等到打了败仗,还说漂亮话,这种人者普及教育之罪人也。”可见,教师的鼓励、指导和激励作用是必须的。“导师”指导“小先生”注意自己的态度、方法,态度上要真心诚意,耐心细致,不能盛气凌人,指手画脚;方法上“授人以鱼”并“授人以渔”。对于自尊心很强,特别敏感的同学,辅导员和“导师”要注意洞察他们的情绪,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小先生”对自己的帮助,以免产生自卑心理。

(三)关于“小学生制”与现代学徒制。“小学生制”既可以认为是现代师徒制的渊源之一,又可以对现代师徒制作有益的拓展。2014年9月,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指出:“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建立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选择;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对此,“小先生制”对现代师徒制的拓展之一是:师徒制不仅可以运用到现代职业教育的大专院校,还可以推广到大学,特别是艺术类大学。艺术领域的师徒制不管是在中国还是西方,自古有之,源远流长。例如,在古代的民间及宫廷,乐师、画家及匠人,上千年都是以师徒形式来传承技艺,并且人杰辈出。“小学生制”对现代师徒制的拓展之二是:优秀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充当学徒制中老师角色。这是充分挖掘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解决教师资源匮乏问题的有益举措,在师徒双方理性与感性的结合,人文与艺术的叠加,能力与做人的促进中实现多赢的结果。

(四)关于“小先生制”的当代运用。当代社会对人才的普遍要求是:“一专多能”、综合素质良好。这要求大学生学好专业同时,也要了解和学习其他一些学科的知识,比如人文专业的学生可以兼修一些艺术课,艺术专业的学生可以兼修一些人文课。目前,我国艺术类高校普遍不能跨系、跨学科选课。因此,创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学习方向的环境,是因材施教的体现,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特别是对于四川音乐学院这样的综合高等艺术院校,应当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建立学生跨学科选课的选课体系。在短时间不能实现跨学科选课体系和教师不足的情况下,很有必要充分发掘各学科、各专业的尖子生资源,推广、运用好“小先生”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学术活动,组建更多的摄影、书画、音乐等兴趣社团,弥补现有的传统选课方式的不足。比如,让美术的尖子生来任美术社团、美术选修课的“小先生”,学其他专业的学生如果对美术感兴趣可以兼修美术。

(五)关于“小先生制”运用的难点。我国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们物质的丰富,国家、社会及家庭对艺术的重视与日俱增,需求越来越大。因此,艺术类高校的尖子生在社会上可以很容易获得兼职机会,并且收入颇丰,而在学校的班级、社团等担任“小先生”,常常是免费行为。虽然,学校倡导“天下为公”、“即知即传人”,但是我们在践行“小先生制”中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矛盾和问题。客观而言,考入艺术类高校上大学的同学,其家庭在物质上的付出比普通高校的同学多,上大学后的学费比普通高校的同学高。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锻炼自身的能力,在不影响正常学习的情况下,大学生兼职是正当、合理、合法的。而学校让尖子生们发挥特长,担任“小先生”惠泽他人也是正当、合理、合法的。“两利相权取其重”,从受益者范围来看,担任学校“小先生”为社会创造价值更大,意义更为深远。那么,如何才能让尖子生们心甘情愿、有成就感地担任“小先生”呢?这要求学校在以崇高的理想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鼓舞人的同时,还要以适当的报酬奖励人,从制度上坚持精神与物质的统一。而好的激励奖励制度形成后,落实是关键,落实“小先生制”就是不能让此制度的各环节在推行中变形、走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