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直击课堂教学理想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直击课堂教学理想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阅读完《教师月刊》李海林老师《课堂教学的“最近改革区”》一文后,深为李老师的研究之细,讲解之精所折服,讲授与活动的结合,竟然存在如此之多的变数。然而,若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按此执行,真不知什么时候才会有真正的以学为主的课堂产生?

值得我们深思的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容易形成风格的,你若是长期以讲为主,学生也就容易成了以听为主,循序渐进地从一个教学区到最近改革区,这都是对教师之教和学生之学定势风格的一种挑战,细数一下,从实现一讲到底到以学为主,师生在课堂教学中要经历七次观念蝉变,并且每一次蝉变都不可能一概而就,若是按此渐变,只怕穷其一生,也难以有真正以学为主的课堂产生。

理想的课堂教学形态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学生的预习为上课的起点,二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占据主体地位,“以学为主”。以学为主的课堂,不仅整个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都是根据学生先学的情况来确定的,而且学生的学在整体上决定着教学的进程,学生掌控着自己的学习,学习活动是连贯的,这才是真正的以学为主的课堂。

不错,这正是我们的理想课堂,可是长期徘徊在课堂教学的“最近改革区”,何时才会有学生真正的学习产生,我们大可在学生还没有沾染被动之听的顽疾基础上,直接让我们的师生都以以学为主的观念去启迪和引领课堂教学,或者直接从我们目前的教学区直逼课堂教学理想区,师生由此而逐渐形成的以学为主的风格,要比无数次蝉变后才触摸到的“以学为主”更为有效得多,纵观目前的课改形势形式,量变的积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是应该实现课堂教学“以学为主”质量时刻了,我们为何还要再回到黑暗中去摸索?

导学案,学生来完成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拐杖,可无论我们怎么样去设计,却始终难免带上我们成人思考的印记,总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怎么办?教育是一项返老还童的事业,当我们站在孩子们的角度,让孩子们努力去编制自编互练的导学案,其实我们孩子们的自主学习已进入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教师在上课的前一天先将预设的课堂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围绕目标制定自己的导学案,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思考也许会很不一致,但曲径通幽更是一种美丽,这整个过程全是学生自己实践而得出的结论,若是在此基础上还能得到同伴的互助——互练,我们会发现,学生身边的,与学生身份、地位、经验、学识、智能等方面大致相当的同学是学生最能接受的“同伴”,这无疑是一种思想通过交流形成两种思想的境界,若是这样的交流还能在全班内实行有序的共享,同时还能采取一些展示、评比、头衔、加星、加分等相应的激励措施,学生的头脑不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被点燃的火炬。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适合学生的最为得法,学生是教学中最大的资源,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学习就能发生在学生身上,通过导学案自编互练,学习也就回归到了原点,既不是教师的授之以鱼,也不是教师的授之以渔,全然是学生的自主而渔。学生从自己的内心需求出发,在实践中通过合作与探究寻求适合自己的方法。列宁说,学生读书就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真正的自主源于学生的内在饥饿,为解决饥饿而自发求生求长,在实践中不断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没有学生内在需求的满足,学生的学习永远都是一种被动的境界,这个需求是学生在自己的实践中而解决的,应该可以说得上是学习。就像一方池塘,本来是一个生机盎然的世界,有了人为的强加,有了外来的功利行为,而不是尊重自然和保护,生态就遭到了破坏。学生原本能在自己的生活圈里自由自在地生长,却往往因为我们教师功利的介入和诱导,学生打破了自己的思维,都按照池塘里最大的鱼——教师的方式去生活,原本个性鲜活、鲜明的鱼都能凭己所长在鱼塘里获得一席之地而茁壮成长,却往往因教师的诱导,一条条都陷入了标准化的生长模式个性全无,最终在标准件过剩的激烈竞争中而瘦骨嶙峋,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生态失衡的制造者。

每个学生都是有个性的学生,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是有差异,给学生这样一个舞台,学生往往就能按着自己的思考去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学习之苦,苦在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规律,这个时候若是还能有同伴互助的启迪,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这种境况下,教师自然不必做过多的讲解,自主前行下的豁然开朗就是最好的结果,整堂课我们可以这样去设计,教师先对课堂做简单的导入;同伴交流导学案互练学习;学生自主展示导学案,小组集中讨论约;评议、评价导学案;教师总结并展示下一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布置学生自主编制导学案作业。当然这期间的时间配置完全可以根据小组兴趣发展而适当调整,目的是让给学生能通过种种方式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

通过学生导学案的自编互练教学,能自然而然解决三维目标里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目标,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制定和实现则需要因情而论。目标制定可以含糊一点,但方向必须要正确。目标的实现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上用生活化的情境,撩拨学生学习热情,唤醒学生内在需求,让学生主动寻找食物,反思回味过程,实现有差异的真、善、美生活化目标。

生生互动,更是教学相长

当我们把教与学摆在一个相对独立的位置时,我们很多时候忽视了学生是课堂中最大教学资源,身为教师,无论我们怎样去作为,我们都难以摆脱成人的印记,若是我们能有效搭建学生之间合作探究学习的桥梁,那学习也就是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事情了。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学生身边的,与学生身份、地位、经验、学识、成绩等方面大致相当的同学是学生最能接受的“同伴”,他们之间的合作学习,远比教师的教来得亲切和实在,但他们的合作探究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造势,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领,有效实现学生课堂学习的合作与探究,利用学生是最有效途径。

说到利用学生,很多人都认为“利用”一词有失偏颇,利用一词常被人怀疑为心怀不轨,不由想起,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甚至可能成为垃圾,课堂中丰富的学生资源没有被利用,学生的优势和长处没有被发现和发展,会有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全身心的投入,当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孤立的受教状态,当学生在课堂不能得到有效的表达和认可,学生很容易迷失自己,更容易产生学习倦怠的心理,利用学生最有效的方法是点火,促使星星之火燎原态势,具体操作可以分以下五部进行:

投石问路探趣源。教师在导入部分的话题很关键,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中心,在详细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及时抛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学生对教师的话题感兴趣时,往往会眼睛里充满着好奇,嘴巴里偶尔会有喃喃细语,有点手足无措,却又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态势,适时将话题交给学生,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行走不可估量。

引火烧身出解数。在德国,课堂提问是学生的一种义务,在有了共同的话题情况下,鼓励学生针对话题提问,可以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的支持率的多少,给出一定的肯定,加星或加分等,选择有代表性的提问板书到黑板上,让有共同疑惑的同学坐在一起,问题有了,如何解决,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都有一种很强的责任感,让他们坐在一起讨论和探究,七嘴八舌,众说纷纭,公认最有见地的为组长,让所有同学都使出浑身解数,引经据典,将心比心,在黑板相应位置板书出本组成员的主要观点,这全部是学生自己的,可以占据本组课堂评价分的百分之四十。

火上加油造声势。问题产生了,答案似乎也出来了,这答案是不是很客观了,这个可要经得起其他各组同学的认可,教师这个时候可以充分引导各组之间的相互质问,做到火上加油,对于有独到见地的提问适当为该组加分,可以占据本组评价分的百分之十。

同甘共苦话辩论。这看似简单的问题,似乎变得复杂了,怎么办?讨论、辩论明结论,不断增加本组观点的论据,同时各抒己见反驳其他各组的疑问,最后集思广益,由组长针对问题进行答辩。这答辩是关键的一环,好的答辩完全可以决定本组在课堂学习中的成败,拥有较大的比分评价值,可以占据本组评价分的百分之三十。

穷追猛打追余寇。一堂课,并不能解决学生心中所有的问题,但一堂课却可以引发学生的无限思考。这作业一环,完全可以交给同学们自己去布置和完成,可以是继续为本组的问题添加论据,可以是在本组的结论上继续提问,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这种作业的质量可以占据本组评价分的百分之十。

课堂并不需要教师太多的讲解,利用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讲解,这远比教师枯燥的传授有效得多,通过利用学生达到学生不同程度的提升和发展,我们为啥要排除利用学生呢?生生互动,学生的学同时也是教师的教的一种反思和完善,利用学生无疑是高效课堂的法宝,这更是我们课堂教学中真正的教学相长。

说到底,教学是一个放和收的过程,从受灌者成长起来的老师很难摆脱因灌而抓的印记,老师苦心地占有课堂,也是学生在失去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老师可以做的事引·撩拨学生的兴趣,诱导学生的获取方式,吸引饥饿的学生扑向自己想要的面包,夏洛特。梅森说过:教育是关系的科学。其实课堂教学何尝又不是关系的科学,没有关系的条件影响,何来学生学习的产生?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学生是课堂最大的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关系条件,“以学为主”也是指日可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