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交通改变贵州之公路撬开马鹿村的致富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交通改变贵州之公路撬开马鹿村的致富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为了更好地建设美好家园,贵州广大农村涌动着修筑脱贫路、致富路、小康路的热情。是公路撬开了农村的致富门,缩短了城乡差距,促进了乡风文明,将干群关系越拉越近。马鹿村的致富路就是这幅康庄图景中的一个片段、一个缩影……

“以前呀,周边地区有‘变牲口都别进马鹿坝’的说法,现在可不同啦,真的是大变样啦!”在赤水市两河口乡通往马鹿的通村公路上,看到一辆辆汽车满载着村里的楠竹和蔬菜往外头运送,马鹿村党支部书记刘青云乐开了。

“修路产生了巨大回报,这条路果真是致富路、幸福路啊!”他说。

距两河口乡政府20余公里的马鹿村,境内竹木、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尤以狮子岩自然风光为冠,丹霞幽瀑,令人陶醉,被誉为“天然大氧库”、“贵州的香格里拉”。老天很眷顾这方驯良的土地,然而又非全然“成人之美”。一方面赋予仙景一般雄奇秀美的地貌,同时又赐给省级一类贫困村的“待遇”。个中根源何在?山高谷深,层峦叠嶂,交通闭塞,让马鹿人一直“守着金山饿肚皮”。

马鹿村两委立下重誓:“修路纵有千般苦,砸锅卖铁要建成。”

在市、乡两级政府与交通、计生等部门的帮扶下,马鹿村2004年初破土动工,村党支部带领全村群众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劈石斩崖,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筑路壮歌,建成了一条长22.7公里、让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通村公路,把躲在深闺人未识的丰富资源展示在世人眼前。

11月13日一大早,村民罗林兵一家乐不可支地往开进村来的大卡车上装楠竹,他一边装楠竹一边和收购老板聊着:“要是你们每周都来,我家的56亩楠竹林每周至少可以卖30根给你……”按照目前市场上的楠竹平均售价7元/根计算,他家7口人一年的销售收入就可达14000多元。

在修建通村公路之初,马鹿村村支两委就作出了发展村级特色经济的决定。以前,山里的竹子、木材送人都没人要。沿途群众“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说,一根普通的楠竹徒步扛到山下能卖5元钱,由于山路陡远、崎岖难行,每人只能扛两根,可以卖10元,但是得花8元钱的劳务费,加上供饭及烟酒招待,每根竹子卖出手至少倒贴3元。因此山上虽然竹木成海,也只有任其烂在林子里,要不就是砍来当柴烧,每年不知要废弃多少万根竹木。

“那可是在烧钱啊!现在可好了,楠竹通过间伐堆放在路边,小根一点的可以卖3至5元,大根一点可以直接卖上10元,有大车会开进来收购。”一位村民说。楠竹一身都是宝,肯生长,砍不败,见效快。村支两委带领乡亲们将低产田、残次林改种楠竹,并联系经销商进村购竹,解决村民种竹的后顾之忧。

村民韩其华在家门前的公路上激动地告诉记者:“我们不怕苦,就怕不值钱!昆明的厂里面还三天两头打电话来催我回厂去,虽说1000多块钱一个月,但我不去。现在公路修通了,出行方便了,我们在家乡就可以挣钱,挣的钱比在外面打工还多。长期在广东打工的马二、马三兄弟,罗弯刀夫妇他们听说家乡路通了,十几个全都赶回来种楠竹,搞无公害蔬菜种植,比在外面稳靠多了。”

“公路越修越长,干群关系反过来越拉越近。以前到马鹿村办事,来回要两天,现在路通了,一个小时不到就可以进山来。方便了,也就走得勤。”两河口乡党委副书记杨显志感受颇深。

公路像循环的血脉使马鹿村充满活力。

马鹿村共有村民800人,未修路前30岁以上的未婚男子有50多人,因为落后和贫穷,没有姑娘原意嫁到马鹿村,前两年,天然林禁伐,全村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公路修通后,改变了全村的一切,光棍汉已减少到39人。

马鹿通村公路不仅是致富路,还是村民们的“素质路”。因为卖楠竹,村民有了钱送孩子入学。“路通经济活,子女要上学。”这是村两委对全村群众的号召,2005年全村辍学儿童6名,2006年入学率即达100%。

马鹿村第三村民组的“四在农家”创建点修建了专门的图书室、阅览室,充分发挥农村远程教育的作用,为广大农户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实现了学在农家长智慧。结合该创建点的实际,专门修建了农民活动室、娱乐场所、活动场地,充实了广大农民农闲时的娱乐活动,实现乐在农家爽精神。

“花到春天自然开,全民筑路幸福来。”这是记者在山乡农舍墙体上看到的醒目大字,似乎正预示,随着农村公路建设的全面实施,一个个全新、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将展现在贵州高原。(作者单位:贵州省交通宣传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