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公益广告的语言问题及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公益广告的语言问题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公益广告语言目前存在用词不当、语气生硬、违反语言规范、语言与主题思想不符、缺乏人情味和人文关怀意识等问题,为此,公益广告语言创作要扩大题材范围,注重贴近社会公众的心理,运用艺术化手法来提高表达效果。

关键词:公益广告语言 情感教育 艺术化手法

公益广告语言是政府、企业、社会团体或者媒体的,是为社会公众服务的非盈利性语言,目的在于增进公众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影响公众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改变公众的行为和做法,向公众传播一种健康社会的公益观念。公益广告语言的现状是:好的公益广告语,让人耳目一新,在受到教育的同时还能得到美的享受,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但有的公益广告语不尽如人意,存在如下问题:公益广告创作者不能贴近生活;不能贴近社会公众心理。词语生硬,常常使用“禁止”、“不许”、“严禁”、“罚款”、“可耻”等词语:缺乏创意,毫无生动新颖可言,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干巴巴的空洞说教,令人反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不能打动社会公众。因此,在公益广告语言创作中,如何克服存在的问题,提高表达能力,是我们在这里要讨论的问题。

公益广告语言存在的问题分析

题材范围不广泛,不能贴近生活。公益广告语言作为一种现代社会教育传播方式,传递着社会提倡的精神和美德,题材范围应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滥砍树束、随手扔垃圾、不讲诚信、酒后驾车、滥用等现象);一些重大且有意义的活动或事件(如节约用水、保护各种资源、关爱残疾人、反对封建迷信。崇尚科学、反腐倡廉等)。但目前题材范围不够广泛。

不能贴近社会公众的心理。用词不当,语气生硬,总是离不开“禁止”、“严禁”、“罚款”、“赔偿”、“可耻”等词语,缺乏人情味和人文关怀意识。

缺乏创意。创意是公益广告的生命,有了创意才有魅力,有了魅力才会深入人心,才能唤醒人们的人性与良知,产生心灵与心灵的碰撞、良知与良知的共鸣。没有创意的广告,就如同无色无味的白开水一样平淡无味。不能吸引社会公众,不能被社会公众所接受。

提高对策

扩大题材范围。

公益广告创作者要发挥公益广告传播的“社会雷达”作用,要对社会现实做出及时的反映,题材范围应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宣传环卫意识,美化自然环境,规范道德行为,改善社会风气,关心社会热点,解决社会问题,等等。这就要求公益广告创作者要加强自身语言修养,对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有自身的认知和判断,并在组织的公益广告活动中做出及时的引导,成为“社会灯塔”,真正实现“以社会公众为中心”,在潜移默化中发挥重要的社会教育作用。引导社会的道德、秩序、风气、社会环境等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贴近社会公众的心理。

香港著名广告人林俊明曾说:“广告元真理,只有喜欢与不喜欢。”选择老百姓最熟悉的事情,用老百姓看得见的形式,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这是中国公益广告创作中最值得思考的问题,更是决定公益广告影响力大小的因素。因此,公益广告创作者要贴近社会公众的心理,要从社会公众心理人手,要针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有感而发,有的放矢,针砭时弊,倡导新风。

首先,加强情感教育。人是有感情的,人的感情是丰富多彩的。公益广告要诉诸人的理性。但绝不是板起面孔训人,而要重视感情的投入。应使它的“人情味”浓一些。从而获得情感的共振效应。“感动而不是说教”应是公益广告语言创作的最高境界。如交通安全广告词“滴酒不沾,一生平安”、爱护花草树木广告词“青青小草,踏之何忍”,都从社会公众心理出发,进行情感教育,从而产生启发教育效果,引起公众共鸣。

其次,要加强道德伦理教育。公益广告语言要传播道德伦理精神,倡导合理的伦理秩序,明确道德价值取向,引导公众态度,规范公众社会行为,因此具有价值引导性,寓教于思,寓教于乐,让人从中获得教益,受到启迪。如“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珍惜生命,善待人生”、“从小自立,长大自强”、“尊敬老师,从小事做起”、“请爱惜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这些公益广告以其正确的导向、独到的视角着眼于生活。关注时事,吸引教育社会公众,起到了警戒世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作用:并成为城市街头一道亮丽的文明风景。

最后,还要协调人际关系。好的公益广告词。使人们在受到教育的同时能得到美的享受,引起人们共鸣,引起人们思考,引起人们行动,大大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合作。如“让一下,方便留给大家”、“和谐拆迁,利国利民”。

运用艺术化手法,提高艺术审美教育。

公益广告语言是社会用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艺术水平,充实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了全民族的文化素养,培养了社会公共道德,对传播真、善、美的信念,促进社会文明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公益广告语言应具有新颖性和形象性,具有美感效应,才能引起社会公众的注意,从而打动公众、影响公众,真正实现“以社会公众为中心”,在潜移默化中发挥重要的社会教育作用,引导社会的道德、秩序、风气、环境等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1 注重音节整齐匀称。单音节对单音节,双音节对双音节,多音节对多音节,音节整齐匀称,能形成匀称美感。如青年志愿者行动广告词“新世纪,新青年,新风采”,迎奥运广告词“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给人以视觉的整齐美。

2 韵脚要和谐。压韵的字有规律地在句末重复出现,形成一种和谐美感。如推广普通话广告词“推广普通话,方便你我他”,“话”和“他”压a韵,在声音上和谐悦耳,优美动听。绿化广告词“小草对您微微笑,请您把路绕一绕”。“笑”和“绕”压a0韵,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3 运用修辞方式,增强形象感。修辞方式也称修辞格,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交际过程中,在本民族语言特点的基础上,为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而形成的格式化的方法、手段。修辞格目前普遍认为有十几种,从效果看,这十几种修辞格都是超常表达,都能使语言离开平铺直叙、进人生动形象的境界,给人以美感,精神上得到满足,心理上得到愉悦,情感上得到共鸣,但在公益广告语言中,使用最多的修辞格是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双关、引用等。

比喻,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概括的事物形象化,帮助人们加深体味,便于理解接受。如加油站禁烟广告:“如果你想吸烟,定时炸弹在身边!”如反腐倡廉广告:“贪污一根针,刺疼百姓心。”

拟人,把物当做人,具有人的思想感情、观点,给人以生动亲切的感觉,这样,公益广告语言的理性色彩淡化了,人情味更浓了,亲和力也比较强,社会公众更容易接受广告内容。如垃圾桶广告词:“知道我在等你吗?”墙壁广告词:“我的形象全在你的举手投足之间。”保护自然环境广告词:“小鸟没有惹我们,我们何必跟它过不去?”

排比,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短语连用,读起来气势贯通,给人以整齐的美感,增强了广告的表达效果。如献血广告:“一滴血,一片心,一份爱。”

对偶,字数相等,结构一致,意义上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地排列在一起,有节奏有韵律,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和谐悦耳,给人以美感,也便于记忆。如“人间自有真情在,献出鲜血播下爱”、“手握方向盘,时刻想安全”、“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

双关,就是利用双关赋予词句几层不同的意思,增加表现的层次性和丰富性,词浅意深,回味无穷。如“痰纸一挥间,风度逝矣”,“痰纸”与“弹指”谐音双关,“痰纸”指表面意义――废纸、垃圾,“弹指”指细小的动作行为,一语双关,既提醒了人们不要乱扔垃圾,又不要忽视小节,用语委婉含蓄。如“小草有生命。足下要留‘青’”,“青”和“情”谐音双关,“青”指表面意义,青青小草;“情”指深层意义,不要践踏生命,一语双关,耐人寻味。

引用,就是引用大家熟悉的诗歌、名句。如阅览室广告:“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或在诗歌、名句的基础上稍加修改,打动读者的心灵,引起情感共鸣。加深印象。如义务献血广告“但愿人长久,热血注心田”、“鲜血诚可贵,救人品更高”,增加了广告的文化底蕴。

编校: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