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中如何品析语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初中语文阅读中如何品析语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品析语句的深层含义,体味语句的言外之意,理解语句的表达作用,分析具有修辞手法或一定句式的语句的表达目的。

关键词:朗读;背景;文体;结构;关键词;修辞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394-01

初中语文阅读如何品析语句,初中语文教材大纲对学生做出了具体要求:在具体的语境中分析语句的含义和作用。包括分析语句的深层含义,体味语句的言外之意,理解语句的表达作用,分析使用了一定修辞手法或具有一定句式的语句的表达意图,以及对抽象的语句进行阐发或使之具体化等。在具体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方法。这里,谈谈我的一些个人体会。

一、重视朗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就要在学生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反复抓文本,才能更好的理解体味作品。每篇作品都有作者的感悟与灵感。读者可以通过各种读的形式去阅读,但朗读是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倍受中外名人学者的青睐。“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二千多年前的荀子就很看重诵读贯通文意,清朝的封疆大吏曾国藩也认为:《四书》《诗书》《易经》《左传》《昭明文选》,李、杜、韩、苏之诗,韩、欧阳、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趣。英国诗人密尔顿也说,从读的情况最容易看出读的人是否真正理解了所读的作品。朗读者集中全身的精力,通过朗读技巧的运用和语言的变化,特别是在高效课堂模式下的个人自主与小组合作,更为朗读注入了新的活力,,绘声绘色的朗读让文章中的人、事、情、理等表达出来,易于理解。

二、紧扣背景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背景介绍非常重要。课文背景有利于学生消除课文的时代隔阂,加深对主题思想的理解,引起感情上的共鸣,更好 理解课文内容。不少课文在先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后,就能帮助学生扫除阅读中的障碍,让他们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和中心思想。

三、抓住文体

文章文体不同,语言特点也不同,语句的作用各有不同。散文语句要求优美凝练,文采飞扬,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悟; 记叙文语句要求形象、生动,点明主旨或表达作者的主要感受;议论文语句要求概括严密,表达中心论点及分论点;说明文语句要求准确严密,集中说明对象的特征或事理。有的语句还交代了原因或者之所以这样说的依据。

在具体的文章中,我们可试着做以下思考:

在散文中,分析文中语句:(1)文中的意思是 --------------------------- (2)生动表现人物或事物特点---------,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3)表现了人物-------------性格或性情,(4)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在记叙文,分析文中语句,要抓住描法,然后分析其作用:人物描写:(1)用了--------描写,(2)表现人物--------的情态,(3)突出人物的----------性格。

环境描写:(1)烘托或渲染了一种----------的气氛,(2)衬托了人物-------的感情(或性格)。(3)交代背景。(4)推动情节等。

在议论文中,分析文中语句:用------论证方法,有力地(或生动形象地)论证-------------(论点)。

在说明文中,分析文中语句:用------说明方法,准确地(或生动形象地)说明-----------(特征)

四 、注重结构

在文章不同的位置,句子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有概括、总结、承上启下、标志文章思路等作用。总之,它们可以显示文章的基本框架,概括文章最基本的内容。

文章第一段或第一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引出下文作用.,为下铺垫,为下文埋下伏笔等。如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第一段分析作用:点名云南是诗歌的家乡,总起全文,为下文写歌会进行铺垫。课文中有些句子或词语,为层次间连贯紧凑,往往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或者有照应的作用。这些语句含义理解不能脱离语言环境,只有密切联系上下文,找出和它前后照应的语句,把它们作为文章整体联合起来考虑。在考虑文章写作背景的前提下,从课文的内在联系入手,理解语句的深刻含义,明确该句在文中的作用,深入思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抓关键词

我们要品析的语句里有很多词语,但最能表情达意的词语只有一个或几个,这就是语句的关键(或重点)词语。我们如果能够把关键词语找出来,分析它的特殊含义和感彩,整个语句的意思便明明白白。抓关键词,要在整体感悟课文的基础上,熟读语句,弄清语句的基本内容,分析关键词的本义及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从而理

解语句的深刻含义。例如,分析朱自清《背影》中“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含义,我们找出“攀”、“缩”、“倾”三个关键词,动词就把父亲爬月台时的样子逼真地刻画了出来,把饱经沧桑、步履艰难的父亲吃力地挣扎着爬上月台的背影栩栩如生地再现在读者眼前,让人身临其境,仿佛看见父亲或咬牙使劲,或汗流面颊。这些动词的恰当运用,让人物形象鲜活起来,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分析句子含义就出来了,它形象的体现了父亲买橘行动艰难,表现了父亲爱子情深。

六、抓住修辞

一篇文章为了表达的需要,常会运用比喻、排比、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更有效表现语句深刻的含义。语句的修辞之美增强了文章艺术表达效果,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排比增强了文章的气势,拟人使事物形象可感,对比给人留下鲜明印象,反复表达强烈情感,设问引人深思等。但在具体分析这类问题时,要结合语句的具体内容作答,首先分清它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然后体会作者(语句)表达的意图。回答时可以用这样的句式:这句话运用了-----修辞,形象地(生动地、突出地)写出----表达了(表现了、抒发了、突出了等)-----

总之,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紧扣文本,总体把握文章中心,深挖文章的背景,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结合文体,抓住关键词、修辞方法等,结合生活实际经验,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品味语句的深层含义。不断总结语文阅读方法,提高自己听说读写的能力,加强自己语文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