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爱,绽放如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番茄太阳”》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下第四单元“真情永驻”主题中的―篇。初读题目就吸引人:太阳就是太阳,番茄就是番茄,这两个事物怎么会连接到一起的呢?番茄太阳是什么呢?为什么还加引号?细细读来,心中涌起一股暖意。
一、基于文本――“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课文文笔朴实生动,每读一遍,都会为主人翁盲童明明所感动。全文处处对她进行了细节描写,这是一条明线。从“那女孩5岁左右……特别爱笑”到说她的笑像“天使”,从“手摸番茄”到想象成“番茄太阳”,一个单纯快乐、坚强乐观的小女孩形象跃然纸上。而当小女孩在“我”耳边轻声说出“等我好了,等我长大了,我把我的腿给你,好不好”时,我不禁为这个不谙世事,却充满奉献精神的小女孩所震撼。合上书本,脑中不断闪现的就是明明的笑,她用笑面对周围的人、事,她用笑来回应这个原本不幸的家庭。这笑中包含着小女孩热爱生活、渴望求知、乐观幸福、善良感恩的美好心灵。
二、超越文本――“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随着对明明认识的深入,文中的“我”也在发生变化,这是课文的一条暗线。课文开始就写:“那年,我来到了这座城市,临时租住在一栋灰色的旧楼房里。生活很艰难,心情灰暗无比。”查找《“番茄太阳”》的原文我读到了“17岁,因车祸失去双腿”,“24岁,为了逃避父母安排的婚姻,和父亲大吵一次后,赌气从家里搬出来”,“妹妹在超市做营业员,每天从早上8点一直站到晚上9:30,回来就把自己扔在床上,不想再动”。在这样的情况下,“灰暗无比”四个字背后是作为残疾^的自卑,是父母急着把“我”嫁出去只简单地想我有个人照顾,却不能体会我内心的无助与需要安抚;是“我”急切搬出去远离父母想用行动证明自己可以独立,可现实却很残酷;再加上周围都是生活穷苦、日子过得窘迫不快乐的人们……这一切让“我”对未来没有丝毫的希望。
由此,课文中的一些疑问也迎刃而解:同样残疾,“我”才会关注明明,才感觉她那么爱笑。因为残疾,“我”“总是选择在中午人少的时候去买菜”,不引人注意,而明明一家人其乐融融,唤醒了“我”麻木已久的心灵,心情因而温暖起来。这里第二次出现“番茄太阳”,它成了盲童明明的专有名词,写出了明明积极乐观、笑对生活的态度。这笑也影响着“我”对生活的态度,从中找到了光明和自信,有了面对生活的勇气,生活也因此美好起来。后来明明临走前的一番话使“我”看到太阳自然会想到番茄,想到那个爱笑的盲童,每当生活不如意时,“我”会鼓励自己像明明一样笑对生活……
三、回归文本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回到课文,我在想:同样的遭遇,是什么使盲童拥有这样灿烂的笑?是明明天性乐观?再深入和文本对话,我读懂了。明明的父母――一对普通的年轻夫妻细心呵护一颗弱小心灵的成长,让眼前黑暗一片的明明心里却无限光明温暖,享受着正常儿童应有的快乐,他们不就是明明的“番茄太阳”吗?明明这个爱笑的盲人小姑娘,把快乐传递给“我”,用坚强乐观的心态感染“我”,用纯真善良的心灵感动“我”,让“我”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和希望,她不正是“我”的“番茄太阳”吗?还有那个捐献眼角膜的好心人,也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在一次又一次地研读课文后,我发现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着一个浓浓的“爱”字,从内容来看好似一个“爱之链”。文中“番茄太阳”出现了三次,一次比一次内涵丰富,一次比一次温暖人心。红艳艳的番茄与同样红艳艳的太阳组合出一种全新的温暖、热烈、积极的新意象,它是爱的图表,如花般色彩斑斓、绚烂多姿。
在寻找《“番茄太阳”》原文的同时,我也从介绍中得知卫宣利就是文中那个17岁时因车祸双足残疾的女孩。她坚持写作已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一百多万字,作品见于《读者》《青年文摘》《小小说选刊》等数百家期刊报纸,被各类图书转摘并获奖。她用残疾的身躯书写了一篇又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她把感悟到的爱用饱含深情的文字描述出来,让广大读者体会,她不也是一颗最美的“番茄太阳”吗?
忽然就想起了许多人、许多感人的事。想起史铁生,想起了《我与地坛》,因为勇气和执著,他成了身处逆境心怀理想的人们心中那颗永远鲜亮的“番茄太阳”,对他而言,母亲则是他的“番茄太阳”。想起了海伦・凯勒和她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个生活在黑暗中的坚强女性,用残疾的身躯全力奔走,建立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她是残疾人心中的“番茄太阳”,也是每一个健全人心中的“番茄太阳”。想起了雪灾、地震后,全国人民共同对抗灾难…一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爱,到处都有传递爱心的使者,他们都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我相信,只要心中有爱,处处都充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