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日本绵羊肉生产与需求述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日本绵羊肉生产与需求述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羊肉生产国,然而还不是羊肉生产强国。目前,中国羊肉生产面临提高质量和改善自然环境等重大课题。随着国际化的推进,中国羊肉生产受国际市场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其发展契机也会越来越多。日本养羊业发展变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面临的课题值得我们关注、学习和借鉴。中国和日本的养羊业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因此两国养羊业的互补、合作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绵羊饲养的历史变迁

绵羊最初进入日本距今已有约1400年的历史。绵羊作为一项产业得以发展是在国内羊毛需求不断增长的明治初期(1868~1911年)。当时,由于草地利用有限,饲养技术不成熟,野狗危害,疾病发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至大正时期(1912~1925年)的三十几年间,绵羊存栏数仅从2000只发展到4000只。进人大正时代,作为服装原料,羊毛的重要性日渐显现。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中断了羊毛的出口,日本毛纺工业遭受沉重打击。为此,日本政府于1918年制定出“绵羊100万只的发展计划”,积极推进、奖励发展绵羊业,使绵羊业成为农牧业经营的重要一环,得到了切实的推广。到1925年,绵羊存栏数发展到17359只,比大正初期增加近4倍。进入昭和时代(1926~1988年),羊毛需求迅猛增长,1937年制定“羊毛自给设施奖励计划”以及1938年的“羊毛生产力扩充计划”(改良羊毛的供给量,从1937年的325吨,用9年时间增加到23700吨)。虽以此力图增产羊毛,然而,至1945年绵羊存栏量也未超过18万只。1945年太平洋战争结束后,对于日本绵羊界是一段急剧变动的时期。根据这段时期绵羊存栏量的变化,可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急增阶段(1945~1957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服装原料供应不足造成日本国产羊毛需求的迅猛增长。绵羊饲养业,以毛肉兼用的考力代品种为主,在全国各地发展壮大,从1945年的约18万只发展至1957年的94.5万只,实际增长达5.2倍。推进这种发展的最大原因是日本政府于1947年制定的《临时物质需给调整法》。同时,1950年1月废除的羊毛销售统筹体制,也实现了羊毛贸易自由化。不仅如此,伴随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同年1月,日本的民间贸易再次开放。由此开始的收购羊毛,外汇配额制度(至1971年4月)等改革极大地改善了日本绵羊业的发展环境。

(二)锐减阶段(1958~1976年)

外汇配额制度与羊毛制品的出口密切相关,常称为羊毛的“出口生存链”。随着羊毛制品的大量出口,外汇配额增加,从而相应增加了羊毛进口量。1959年和1962年羊肉和羊毛进口分别实现自由化,从海外涌入大量的廉价羊肉和羊毛,化纤制品的进步等对绵羊产业带来极大影响,致使日本国产羊毛价格下跌,国内生产开始呈现急速下滑趋势。1958年以后,全国绵羊存栏数迅速跌至谷底,1976年锐减至10190只。

(三)复苏阶段(1977~1990年)

1977年以后,随着强化农业结构调整,提倡农牧结合以及部分进住农村者从事畜牧业等因素,以生产羊毛为经营目标逐渐向绵羊肉为主转型。绵羊品种也转变为以萨福克羊(肉用羊)品种为主,存栏数每年呈微量增长趋势,至1990年,绵羊的存栏数超过了3万只。

(四)1991年至今

1991年以后,全国绵羊存栏数再次呈减少趋势。到2004年,绵羊存栏数减少至11000只,比1990年减少近2/3。究其原因,首先,经济不景气;其次,饲养绵羊农民老龄化,缺乏新一代农民继承者;最后,受国际市场竞争的压力及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羔羊肉生产收益下降,这也是最根本的原因。虽然如此,通过生产者的努力,加之高度评价国产羔羊肉品质的烹饪大师等因素影响,用较高的价格扩大了国产羔羊肉的消费。但是,随之而来的是部分急功近利的饲养者连繁殖后备母畜都不留,全部销售一空,成为绵羊存栏数减少原因之一。

二、绵羊饲养业现状

1957年日本绵羊存栏数曾达近100万只,目前减少至10000只左右。现在进口的羊肉已占日本市场的99%,国内羊肉生产几乎处于关闭停产状态。虽然作为高级肉制品的日本国产鲜羔羊肉在大城市尚有需求,但近年来甚至连鲜羔羊肉也在进口,日本羊肉生产体系面临着全方位的危机。

2004年,全国绵羊饲养户为769户,绵羊存栏数为11000只,平均每户饲养14.3只。据农林水产省统计,2000年绵羊饲养分布状况为北海道占37%,比1976年减少12个百分点;关东东海地区占22%,比1976年增加10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占17%,比1976年减少8个百分点。三个地区合计占全国的77%,其他地区占23%,养羊业出现以城市周围为中心集中的倾向。

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畜产局调查,1976年,考力代羊(毛肉兼用)占65%,萨福克羊(肉用)占33%,其他品种占2%。而到2003年,萨福克羊占57%,增加24个百分点;考力代羊占9%,减少56个百分点;杂种羊和其他品种分别占23%和11%。养羊业发展方向由毛肉兼用转向肉用为主。

笔者2004年8月至2005年8月在北海道地区调查了解到:绵羊饲养户中,25%专业化从事肉用绵羊生产,80%是兼业羊肉生产。绵羊饲养业难以实现专业化经营的主要理由是难以与自由进口的畜产品进行价格竞争和降低较高的饲养成本。在调查中也发现,进口羔羊肉每100克零售价格为100-130日元,而日本国产羔羊肉每100克零售价格为180-210日元。居高不下的日本国内生产成本,造成羊肉价格过高,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市场竞争力。因此,饲养绵羊农户只有通过与其它农作物的复合经营,即利用农副产品及草山草坡和林地野草等未利用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或通过精加工直销羊羔肉,或在自主经营的餐厅内增加附加值,以努力降低市场风险及取得收支平衡。

三、绵羊肉生产现状

日本食用羊肉的历史比较短,一般认为是从昭和时代开始的。1945年的日本绵羊肉生产量仅2.7吨(屠宰量149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数年间,绵羊的存栏数虽有所增加,但以毛用主体的绵羊屠宰量还是较少。伴随着战后的经济稳定,衣料市场的好转,饮食生活质量的提高,绵羊肉生产也逐渐增加。1953年羊肉产量达341吨(屠宰量17650只),8年间增长124倍。之后又出现飞跃性的增长,至1960年绵羊肉产量达2712吨(屠宰量138782只)。1961年以后,随着羊肉进口自由化,从海外涌入大量优质廉价羊肉和国内绵羊品种结构不适应肉羊生产,致使日本羊肉生产开始呈现急速下滑趋势。最终导致1975年全国羊肉产量仅为1960年的约1%(绵羊肉产量与屠宰量分别为26吨和1683只)。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全国范围内引进萨福克种羊,成为主导品种。与此同时,日本国产绵羊肉产量也呈恢复态势,1990年达249吨,比前年增长113.2%,比1975年增长10倍(屠宰量达9632只)。但是,随后绵羊肉产量再度呈减少趋势,至2000年为112吨(屠宰量3597只),比1990年减少137吨。究其原因:一是由于经济不景气;绵羊饲养者老龄化,缺乏后继务农者;二是生产成本较高,导致羔羊肉生产收益下降;三是日本国产羊毛的利用率不高,没有专门流通渠道。羊毛本来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可是对日本养羊者来说某种程度上变成了一种负担,也不能随地乱放,以免造成环境污染。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养羊者的利益。

日本养羊者们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致力于提高羊肉质量,开拓市场潜力。经营绵羊牧场的安西浩先生介绍他的经验时说,利用某种独特的饲养技术能够降低羊肉的膻味,提高肉质,创造自己的羊肉品牌,利用互联网在全国直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最近,凭借新肉质为卖点,社会公众也开始逐渐认识到以草为食的绵羊所具有的优点,从而推动了国内羊羔肉生产的恢复。2004年全国羊肉产量123吨,较2000年增加11吨。

四、日本羊肉需求状况

(一)羊肉进口状况

日本绵羊肉进口量在1953年仅有10吨(带骨肉),而1959年达6470吨,其后 年以20%~30%的增长率递增,至1970年11万吨,1975年达13万吨,使日本国内市场上销售的羊肉几乎全部为进口羊肉所替代。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期,日本肉类产品的进口从以加工原料为主转变为生肉进口态势。但羊肉仍未普及到日本家庭膳食的程度,其进口量自然呈现减少趋势。2004年的羊肉进口量(包括山羊肉)为27349吨,比最多时1975年的261655吨减少了234306吨。

羊肉在进口肉类产品中所占的比重也在发生深刻变化。1965年羊肉占肉类总进口量的比重高达72.8%,这种状况到70年代中后期发生变化,羊肉比重出现下降趋势。1980年降至24.6%,1990年降至10.2%,2004年降至1.2%,比1965年减少了71.6个百分点。可见,在进口肉类产品中羊肉比重在显著下降.羊肉消费以深加工的熟食为主,而生肉消费量极少的这一基本特征也反映了日本羊肉消费市场不太成熟的一面。

按绵羊肉的进口国别及所占总进口量的比重来看,1970年从新西兰的进口量占60%,澳大利亚占40%。2004年,从澳大利亚的进口量扩大至59%,增加了19个百分点;新西兰的进口量降至占40%,减少了20个百分点。从这两个国家进口的羊肉占全部进口量的99%,其他国家进口的占1%。可以看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两个国家对日本羊肉供给具有垄断地位。

(二)肉类产品的需求变化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带动下,肉类产品需求量从1960年后半期持续增长了10年。然而,人们逐渐认识到过量食用肉食对健康有不良的影响,致使肉类消费增长速度趋于下降。进入2000年,因BSE和禽流感的影响,肉类产品总需求量较大幅度减少,2004年为5277千吨,比前年减少252千吨。肉类产品的年人均占有量1965年为10.2公斤,到1995年增加至43.6公斤,年平均增长达5%。1995年以后肉类产品基本保持在年人均占有量43.6公斤的水平。

在肉类产品需求量的变化过程中,进口量的显著增长是个不可忽视的特征。总需求量中进口肉类产品所占的比重1965年为15%,2004年增长至43%,增加了15倍,大幅度超过了国内生产量4倍增加的水平。随着肉类产品进口量的增加,日本国内自给率则由1965年的85%降到2004年的57%,减少28个百分点,呈不断下降趋势。这反映了日本畜产品依赖国际贸易的重要特征。

肉类产品需求量变化的过程中,需求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从占总肉类产品需要量的比重观察,1965年羊肉占11%,到2004年,羊肉占0.5%,减少了10.5个百分点。

五、结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羊毛需求旺盛,日本绵羊业曾一度发展迅猛。随后,由于廉价羊毛和羊肉的进口冲击,曾导致绵羊存栏数剧减。20世纪70年代后期,羊羔肉生产再次受关注,养羊业发展转变为肉用型绵羊为主的生产结构,绵羊的饲养量也曾一度恢复。以后,由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收益的低迷等因素又导致绵羊存栏数减少,羊肉生产处于低迷状态。日本羊肉生产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①绵羊肉生产成本高、收益低、市场竞争力弱;②绵羊品种资源不足,还没有培育出适合日本自然条件的优良肉用绵羊品种;③绵羊饲养规模小,专业化水平低;④养羊农户数量减少,老龄化严重,后继者不足;⑤草地、饲草饲料供给不足;⑥羊肉消费市场不成熟,缺乏开发力度等。这些客观因素的制约,在短期内很难会有改变。

1999年,日本出台了新农业基本法,即《食物,农村,农业法》。新农业法提出的基本理念是:立足于国际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新形势,着眼于提高日本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发挥农业的多种功能,提高食物自给率的粮食安全战略。提高食物自给率是其中一个重大课题,而畜牧业是其重要的战略部门之一。目前,在日本畜牧业结构中,依存进口饲料较高的猪、鸡和牛等家畜的比重较高,而基本上不依存于进口饲料的绵羊业,其生产比例却相对低。今后利用日本的生物高科技和管理优势,综合评估养羊业的重要性,探讨绵羊生产对日本畜牧业发展可能会提供的新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