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 实现玉米生产跨越式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当前,我国小麦生产已经基本实现机械化,而玉米生产机械化还仅仅停留在机械播种方面,玉米机械收获的实现仍然存在着很大难度,已成为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瓶颈。实现玉米机械化收获是提高粮食生产综合能力的重要措施,也是进一步加快农机化发展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玉米收获;机械化;玉米生产;发展
中图分类号:S23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6-0139-1
玉米是我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年播种面积近2500万公顷。但是机械收获率仅5%,发展速度比较慢。当前虽有不少玉米收获机械已经应用于生产实际,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与现代农业生产的要求差距还很大。
1 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必要性
我国玉米生产在世界上排名第二,同时也是玉米最大的消费国。玉米用途很广,可作为粮食、饲料,同时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特别是近年来生物能源技术的发展,促使了玉米消费快速增长。玉米价格上升,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植玉米的热情,玉米种植面积逐渐扩大。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玉米收获机械化的问题已成为最突出、最薄弱的环节,是现阶段农机化发展的热点问题。玉米人工收获和秸秆处理是玉米生产中最繁重的体力劳动,玉米人工收获劳动强度很大,农民劳作非常辛苦,亟盼通过实现机械化改变生产条件;同时玉米收获用工多,成本高,使用机械可以降低生产投入;在人工收获玉米时有的农民为了减轻劳动,玉米秸秆选择焚烧处理,从而造成环境污染;大量农村劳动力开始转向非农产业,人工作业已经很难满足农忙季节抢种、抢收的要求。因此,实现玉米收获机械化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2 制约玉米机械化收获的瓶颈
2.1 种植模式因素的制约
玉米收获机械一般是根据固定的某种农艺耕作模式(如行距、株距)而设计,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多数要求对行收获,但是我国各地玉米种植形式的各不相同,有垄作、平作、套作等形式,且种植的行距差异很大,收获时玉米茎秆和籽粒水分也有较大差别。行距的不规范制约了玉米收获机的发展。
2.2 农机产品生产水平的制约
玉米收获机械化由于起步比较晚,产品的生产、设计水平相对较低,很多都存在着性能和质量问题;机械制造质量不过关,可靠性比较差;玉米收获机械产品很多存在着安全隐患,生产企业售后服务跟不上。
2.3 经济因素的制约
2.3.1 投资见效晚 由于作业时间短,效率低,购机户收入不高,玉米收获机投资回收期比较长,制约了农民购买的积极性,这是阻碍玉米机械收获推广的最大障碍。
2.3.2 资金限制 玉米收获机械属于大型农业机械,价位比较高,多数农民资金有限,没有购买能力,使玉米机械化收获大面积推广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这也是玉米收获机械化推广困难的最主要原因。
2.4 国家政策的制约
各级政府对玉米收获机械化的重视程度和扶持力度不高。近年来,国家虽然逐渐开始重视对农业的扶持,加大了粮食种植、农机购置等方面的补贴力度,但是在农机的选购、应用以及农艺、农机结合方面对农民的引导、示范、扶持没有完全到位,影响了玉米收获机的发展。
3 未来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建议
近年来,国家逐渐开始重视玉米收获机械化,且逐年加大了对玉米机收的科研投资和购置的补贴力度,促进了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使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开始走向成熟,收获机械性能日趋可靠。因此,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抓住机遇,正确引导,加强培训,推动玉米机械化收获的发展,实现玉米生产跨越式发展。
3.1 政府部门要重视农机和农艺的结合
在推广玉米机械化收获的同时,政府部门要重视农机、农艺的结合,应积极培育、引进成熟度、结棒部位一致,抗病虫、抗倒伏的优良玉米品种;引导农民规范化、规模化种植,机播与机收行距要相适应;倡导农村土地合理流转,规模化经营,以提高收获机械的适应性,降低收获损失,提高作业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3.2 做好玉米收获机械的引进和试验工作
尽管制约玉米机械化收获发展的因素较多,但是玉米收获机械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我们应该总结经验,认真做好新型玉米收获机械的引进和试验工作,并积极开展试验研究,通过设立科学规范的玉米收获机械化示范园区,强化试验、示范作用,降低玉米收获机械的购置风险,辐射带动农民的购机积极性,从而促进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健康的发展。
3.3 提高机具的利用率
农机部门要从服务环节加强技术保障,及时提供气象、地理信息,使作业避开阴雨天气,积极组织引导玉米收获机械的跨区作业,提高机具的利用率。同时理部门要结合小麦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的经验,切实加强对玉米机械收获的组织和引导,开展有效的跨区流动作业,提高机具的利用率,缩短机械投资的回收期,增加农民收入。
3.4 注重机手的技术培训和机具的售后服务工作
要加强机手的技术培训工作,提高机手的技术素质,使其既能熟练操作和使用极具,又能进行安装、调试和简单维修,以减少机械使用过程中的故障率,提高作业质量和生产效率;零部件制造方面,生产厂家要严把质量关,提高零配件的质量,同时做好配件供应与三包服务工作,不断完善技术服务,提高机具的售后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农民及时排除机械故障,减少停机时间,提高机械使用效率。
作者简介:李振辉(1968-),女,吉林桦甸人,就职于吉林省桦甸市农机推广站,工程师,研究方向:农业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