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改下物理教学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改下物理教学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国家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下,新课标所要求“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思想已逐步深入人心,营造充满和谐的物理课堂氛围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逐步的体现出来。

作为物理学科第一线的教师,我从工作中充分感受到了新课改下教育教学的变化,也有很多感受,写下来与各位同仁交流。

1.改革与创新。

1.1 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落实。课堂教学中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式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相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责任感;适当采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课堂上讨论气氛浓厚,同学之间互助合作,交流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较充分地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2 师生关系及信息交流方式得到改变。新课改形式下师生关系平等和谐,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和对话的教学关系。师生之间相互开放、对话、参与,以及相互建构,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从而促进课堂教学,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立体化信息交流网络,使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积极、活跃、开放的状态,加强了学生问的横向交流和师生间的纵向交流,并把两者有机贯穿起来,形成网络,使信息交流呈纵横交错的立体化结构,从而使智力结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互补。

1.3 注重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新课时,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亲身体验或相关物理现象,既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提高物理课堂的趣味性。例如一位老师在讲解“重力”一节时,让学生观看“神舟”六号升空,以及航天英雄费俊龙、聂海胜返回地球后讲述亲身体会的录像,联系日常生活中人们坐电梯、坐过山车时的感受和体验等,来引入新课,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较好的物理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我和其他老师利用日常生活用品,自己设计一些简易演示实验、简易小实验、趣味小实验等,既可以使物理和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又能够使抽象的物理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深化。例如;讲解“光的直线传播”时,学生就根据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这个原理,利用玩具激光灯经过改造成功地改造出一种实用的光源。通过这些简易的小实验、小制作,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1.4 多媒体技术走向物理课堂。信息技术与物理学习情境创设的整合,可以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情感上的感染,展示物理世界的神奇与奥妙,同时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供师生互动的平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大屏幕,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光的直线传播”时,我就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个多彩的、神奇的光的现象。在讲解“透镜成像”时利用我们颜老师制作的课件很直观的展示了透镜成像的原理,这样既化简了难点又为新课的学习创设了一个丰富而又精彩的物理学习环境。

信息技术与黑板的有机结合,能够增大课堂的信息容量,节省老师板书的时间,使学生所学的新知识,相对较长时间的保留在视野内,尤其是当时没有弄清楚的问题,还可以回头找时间继续思考;老师在黑板上板书时,也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了宝贵的自主利用时间;黑板还能够呈现整节知识的整体结构和脉络,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理清思路。

信息技术与演示实验的整合,可以弥补演示实验的不足,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做学生分组实验时。学生动手操作之前,老师先通过大屏幕讲解或者演示该实验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等问题,能有效便捷地让学生领会和掌握实验的内容。在做课堂演示实验时,由于受到教学时间、空间或现实条件的限制,实验的观察或操作有时无法达到教学要求,就用数码摄像机将实验过程拍摄下米,用电脑软件做成录像,在大屏幕上重复慢放,这样现象明显、过程清晰,增强了演示实验的效果。当然,虚拟、模拟实验的真实性较差,可信度较低,因此不能完全替代实物演示实验。

1.5 课堂评价具有启发性、激励性和发展性。多数教师注重提问的方式与时机,并对学生的回答加以适当的评价,即使学生回答不上来,也会循循善诱,引导、启发学生继续深入思考。学生在课堂上都是站起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需要其积极的思考,更需要一定的勇气、胆量和自信心,不管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老师都要给以适当的、鼓励性的评价,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避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不足与误区。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进行,进步与创新的同时,我们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与误区。例如,有的时候只注重形式的改变,机械运用,表面上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而实际上教师仍然是教学的中心,导致多媒体与教学整合流于形式:有的时候对多媒体使用不合时机,过度地依赖多媒体。比如使用多媒体完全代替黑板,幻灯片完全代替板书;有的教师完全用虚拟、模拟实验,或者用演示实验的录像完全代替实物演示实验,最后总结所看到的现象,得出结论;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比较简单、随意,轻易地判断学生的回答是对还是错。有的老师对学生甚至没有任何的评价语言:有的老师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权力全都交给了学生,自己却成了课堂的“局外人”与“旁观者”。这些不足之处,尚需进一步改善。

3.对以后的思考。信息技术进入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给我们提供了诸多便利和帮助,在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与缺陷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尚需进一步商榷和探索的新问题,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思考和研究。

3.1 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长期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学习习惯,现在突然转变为新的教学模式,例如通过校园局域网或者课件等方式来学习物理,加上学生对网络技术的掌握程度和使用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组织教学,所采用的新型教学模式,要适应学生的知识掌握状况与能力发展水平。

3.2 多媒体与物理课堂教学的整合。多媒体能够增大课堂的知识容量,展示形象、直观的物理模型,呈现给学生一个五彩缤纷的物理世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增加物理学习的趣味性,体现物理世界的奥妙。然而如果教师过度依赖、使用多媒体,就可能会失去应有的角色与作用,成为信息技术的配角,学生仍然是接受式学习,其主体地位也会不复存在。因此,要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学生思维发展特点、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等方面的情况,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总的来说,中学物理教学要充分、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促进物理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使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多样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一定要结合物理学的学科特点,合理利用多媒体,将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教学有机整合,这才是最重要的,且不可因追求形式的变化而渲染物理课堂教学,失去物理学科自身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