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江淮撷珍 第6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江淮撷珍 第6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安徽省博物馆成立于1956年11月14日,是当时全国四大样板馆之一。2010年12月28日更名为安徽博物院。

安徽省博物院现藏文物近22万件套,特色藏品包括商周青铜器、楚国货币、汉画像石、文房四宝、元代金银器、新安书画、徽州雕刻和古籍善本、徽州契约文书、潘玉良美术作品等类别。

江淮撷珍—安徽博物院馆藏精品展于2011年9月29日在安徽省博物院新馆五楼展出。作为独立的古代工艺品特展,本展分为金银器、玉石器、漆器、铁画、竹木牙角器五个部分。展厅面积约400平方米,展品囊括了本馆及巢湖、蚌埠、怀远、东至等地市博物馆、文管所收藏的50余件文物精品。这里选介部分展品,以飨读者。

葵花形金盏 南宋

高5厘米 口径10.6厘米 足径4.4厘米

1952年休宁县南宋工部侍郎朱颜夫妇合葬墓出土

盏由六片花瓣组成,每片花瓣的边缘錾刻连续的秋葵花纹。盏心錾刻六片花叶,中为花蕊。圈足边缘錾刻钱纹一周。俯视金盏,花中有花。制作精巧,极其庄重华美。

双龙镂空金坠饰 北宋

长7.8厘米 厚0.7厘米

1958年宣城市西郊窑场出土

该坠系用两片金叶捶压合成,边缘镌刻联珠纹和草叶纹,两面均镂刻首尾相对的双龙纹,顶端有一穿孔。该坠饰是目前所见较早的霞帔坠饰,它采用捶、刻和压模等工艺制成,既是实用的装饰品,又是精致的工艺品。

菱花形凤纹银果盒 元

通高16.8厘米 口径34.4厘米 足径26.5厘米

1955年合肥市小南门原孔庙旧基元代窖藏出土

果盒由盖、底和格层组成。盖顶平,顶面线刻精细,以两只相对飞舞在百花丛中的凤凰为主体,周围10个互相连接的莲瓣。盖边缘和腹部精刻千姿百态的四季花卉,足部线刻带形卷草纹,格层精刻一株枝叶繁茂的牡丹花。器身扣合部分做成子母口。此器制作规整,镌刻刚健匀细,图案新颖,构图紧密和谐。

朱雀衔环玉卮 西汉

通高9.8厘米 口径7.91厘米

1997年巢湖市北山头汉墓出土,巢湖市文管所藏

卮是战国、两汉时期流行的一种实用饮酒器,其形制一般应由器盖与卮体两部分组成。玉卮是卮类器中最珍稀昂贵的奢侈品。目前见于著录的汉代玉卮仅有6件,其中5件为出土器,1件为故宫传世器。此件玉卮是同类器中构图最繁缛考究,雕琢工艺最精细复杂,文化内涵最丰富的经典之作。

蟠螭纹玉饰件 东汉

长7厘米 宽4.27厘米

1984年怀远县唐集汉墓出土,怀远县文物管理所藏

蟠螭是龙属的蛇状神怪之物。一说为黄色的无角龙,一说为雌性的龙。春秋至秦汉时期,青铜器、玉雕、铜镜或建筑上,常用蟠螭的形状作装饰,其形式有单螭、双螭、三螭、五螭乃至群螭多种。该件雕琢精细,构图巧妙,线条流畅,螭纹生动活泼,为汉代玉雕珍品。

海东青攫天鹅玉饰件 金

长8厘米 宽7.7厘米

1987年天津外贸旧工艺品中拣选,安徽省文物总店藏

海东青俗称猎鹰,又称为隼、鹘或鹰鹘,体小而凶猛,善捕杀大雁、天鹅,金、元时贵族养之用于狩猎。据《金史》记载,女真贵族每年都要进行放鹘捉雁、捕鹅的“如春水”活动。海东青捕雁(鹅)图案正是这一活动的表现。这类题材的玉器被人们称为“春水”玉。作品采用镂雕体现,凶猛的“海东青”从天而降,刹那间擒住天鹅的精彩瞬间刻画得淋漓尽致,让人们看到数百年前“春水之俗”中最壮观、最精彩的场景。风格写实,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

心形活环玉坠 元

通高8.6厘米 宽5.55厘米 厚1.22厘米

1956年安庆市棋盘山元代尚书右丞范文虎夫妇墓出土

玉坠分成三组构件,上有活环,下坠为心形,可分可合。心形坠顶部磨平,镌有一梅花孔。活环底部打平,琢出一梅花形孔。坠与活环之间由一梅花形栓柱连接。整器细腻剔透,构思极为巧妙,再现了元代碾玉工艺的精湛水平。这件玉坠最大的工艺特点是活环的制作和梅花形栓柱的连接。活环是我国玉雕工艺中独特的技术,早在商代即已出现。江西大洋洲遗址出土的活环玉羽人,开创了活环工艺的先河。

朱雀攫蛇漆豆 战国

通高20.8厘米 长20厘米 宽14厘米

2003年天长市安乐镇出土

朱雀用头、尾及双翅顶着漆盘,两爪抓住一条盘成环状的蛇,扬颈、振翅、目视前方,喙内衔一颗椭圆形珠。朱雀,传说中的祥瑞动物,“四灵”之一。朱雀衔珠,蕴含吉祥之意。整件漆器髹红黑二色,间有描金。造型独特,色彩富丽华贵。

竹编漆果盒 清

通高23厘米 口径27.3厘米

1959年在皖南收购

盒为木胎,呈八角形盖顶。盖顶用漆灰堆出双龙戏珠图案,且描金施彩。果盒上下开光,盒身罩以如绢丝的篾编网片,圈足有描金如意纹。这件果盒编制工整,富丽精巧,图纹吉祥,为民间漆器工艺的代表作。

汤鹏草书铁字联 清

长115厘米 宽29.5厘米

伪文献会原藏 1947年李则刚在芜湖收购

上联:“晴窗流竹露”,下联:“夜雨长兰芽”。右上题“丁卯春日”,左下落“鸠江汤天池”款。此联从头至尾用一根铁条锻制而成,字体流畅飞动,一气呵成,刚柔兼备,充分显示屈铁盘丝的高超炉锤技巧,为铁字艺术的开创之作。

梁应达铁画芦蟹图 清

长71厘米 宽50厘米

1951年时收购,歙县文化馆交

一枝芦苇垂折,蟹三只。其中两蟹似在对阵,互不示弱,另一只忙于觅食,三蟹神态逼真。芦叶转折锻打自然,叶面现出了霜打枯痕。空间分割疏密得当,构图布局极富情趣,是一幅不可多得的铁画精品。左侧有“在”、“邦”二印。

木雕铁拐李 清

高63厘米

铁拐李为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这件作品以黄杨木雕就,造型独特,神态怪异。作者十分注意突出人物的个性。他左手执壶,作仰面张嘴喝酒状。肌肉结实有力,衣纹飘逸,刚柔相济,栩栩如生。

象牙圆雕说书艺人 清

高27.5厘米 宽14.2厘米

作品用一整段象牙雕成。人物笑容可掬,神态自然。线条流畅,极具动感。石桌下雕四只小兽,顽皮可爱,更增加了作品的情趣。象牙质地细腻,硬度适中,是制作工艺品的天然材料。中国象牙雕刻始于新石器时代,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到清代牙雕工艺进入鼎盛时代,雕刻技法完备,手法多样,圆雕、浅浮雕、高浮雕、镂雕等手法在象牙雕刻中得以普遍运用。

犀角杯 明

口径长13.5厘米 宽10.5厘米 底径长5厘米 宽3.4厘米 高7.5厘米

浅浮雕玉兰花形杯,口大而薄,雕成绽开的花朵状。枝、叶、蒂、萼采用了圆雕技法。内壁花瓣片片,层次分明,线条流畅。外壁有浅雕的花蕾、叶环绕。圆雕蒂、茎盘缠在底部,自然形成杯底边。犀角由角质纤维组成,很坚硬,可以入药,有强心、解毒、止血等作用。明代始见随形雕刻的犀角杯,相传用犀角杯饮酒可以清热解毒。

(责编:石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