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全盘扫描,提炼主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全盘扫描,提炼主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要求赏析作品的内涵、概括作品的主题、评价作品所表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小说是文学类文本的重要形式,著名作家曹文轩说:“无论是作者写作的初衷,还是读者阅读后的感受,都说明小说应该是有主题的。”把握内涵、概括主题可以说是小说阅读的考查要点。那么,应该如何准确地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首先,分析情节,理清思路。作者在创作中用特定的眼光观照有意味的材料,发现并表现特定的主题。因此,要归纳小说的主题,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就要从作品所运用的具体材料,比如情节甚至细节入手。传统的小说,故事情节的展开往往包含了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阅读时就要大致划分这几个环节并且明确它们各自的含义和作用。如果情节线索并不分明,一时无法把握,不妨下点苦功,对各个段落逐一进行分析归纳。

其次,分析人物,把握言行。人物是小说的核心,作者总是通过笔下的人物来描绘时代特征,寄寓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表现自己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因此,分析归纳以写人为主的小说的主题,就应从分析人物的言行入手,从人物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间探求作者独特的发现、“独特的自我”。

第三,体悟情感,领会意图。阅读小说时,应沉浸到文本中,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能适当融入自身的生活体验、审美情趣,用想象、联想等方法设身处地地感受作品,与作者以及作品中的人物产生思想情感上的交流、共鸣,就会有助于快速而准确地领会作者对世象、对人性的认识和评价,从而更好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此外,还可以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标题。标题作为作品的“眼睛”,是最为传神之处,蕴涵着丰富的信息,应舍得花精力去揣摩、研究精彩的标题。有的小说,标题直接揭示了主题;而更多的作品,标题或运用隐喻,或运用象征,显得含蓄、形象,比如课本中的《半张纸》《沙之书》《骑桶者》等。对于这类标题,需要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和表现手法作深入分析,借以挖掘文章主旨。

(2) 作者。作者往往有自己擅长的题材和小说母题,如“生与死”“爱与恨”“美与丑”等等,这便是作者自己的风格、自己的印记。如果对某个作者比较了解,就可以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去探求他在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态度和观点等。

(3) 特殊语句。包括作品的开头和结尾句、各段的首尾句、过渡句、设问句、反问句、抒情句、议论句等等。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句、各段的首尾句,往往对作品和段落起到或统领或总结或点明或暗示或深化的作用;而一些过渡句、设问句、反问句、抒情句、议论句等,有的概括上下文的内容,有的显示作者的情感态度,反映作者的主观倾向。关注、研索这些特殊语句,有助于我们更快、更准地理解作品的主题。

小说的主题往往具有隐喻性和复杂性,具有不同生活阅历、知识水平、审美情趣的人,对同一作品会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就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同时,高中语文新课标和《考试说明》都提倡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基于这两方面原因,高考青睐围绕小说主题的探究题,就不难理解了。对此,我们要给予充分的关注和训练。

【牛刀小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认牙

冯骥才

治牙的华大夫,医术可谓顶天了。您朝他一张嘴,不用说哪个牙疼、哪个牙酸、哪个牙活动,他往里瞅一眼全知道。他能把真牙修理得赛假牙一样漂亮,也能把假牙做得赛真牙一样得用。他哪来的这么大的能耐?费猜!

华大夫人善、正派、规矩,可有个毛病,便是记性差,记不住人,见过就忘,忘得干干净净。您昨天刚去他的诊所瞧虫子牙,今儿在街头碰上,一打招呼,他不认得您了,您恼不恼?要说他眼神差,他从不戴镜子,可为嘛记性这么差?也是费猜!

后来,华大夫出了一件事,把这两个费猜的问题全解开了。

一天下晌,巡捕房来了两位便衣侦探,进门就问,今儿上午有没有一个黑脸汉子到诊所来。长相是络腮胡子,肿眼泡儿,挨着右嘴角一颗大黑痣。华大夫摇摇头说:“记不得了。”

侦探问:“您一上午看几号?”

华大夫回答:“半天只看六号。”

侦探说:“这就奇了!总共一上午才六个人,怎么会记不住?再说这人的长相,就是在大街上扫一眼,保管也会记一年。告明白您吧,这人上个月在估衣街持枪抢了一家首饰店,是通缉的要犯,您不说,难道跟他有瓜葛?”

华大夫平时没脾气,一听这话登时火起,“啪!”一拍桌子,拔牙的钳子在桌面上蹦得老高。他说:“我华家三代行医,治病救人,从不做违背良心的事。记不得就是记不得!我也明白告诉你们,那祸害人的家伙要给我瞧见,甭你们来找我,我找你们去!”

两位侦探见牙医动怒,龇着白牙,露着牙花,不像装假。他们迟疑片刻,扭身走了。

天冷了的一天,华大夫真的急急慌慌跑到巡捕房来。跑得太急,大褂都裂了。他说那抢首饰店的家伙正在开封道上的“一壶春”酒楼喝酒呢!巡捕闻知马上赶去,居然把这黑脸巨匪捉拿归案了。

侦探说:“华大夫,您怎么认出他来的?”

华大夫说:“当时我也在‘一壶春’吃饭,看见这家伙正跟人喝酒。我先认出他嘴角那颗黑痣,这长相是你们告诉我的,可我还不敢断定就是他,天下不会只有一个嘴角长痣的,万万不能弄错!但等到他咧嘴一笑,露出那颗虎牙,这牙我给他看过,记得,没错!我便赶紧报信来了!”

侦探说:“我还是不明白,怎么一看牙就认出来了呢?”

华大夫哈哈大笑,说:“我是治牙的呀,我不认识人,可认识牙呀!”

侦探听罢,惊奇不已。

这事传出去,人们对他那费猜的事就全明白啦。他记不住人,不是毛病,因为他不记人,只记牙;治牙的,把全部心思都使在牙上,医术还能不高?

1. 这篇小说主要描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表现了华大夫哪些特点?

2. 本文的开头强调“费猜!”“也是费猜!”结尾揭示“这事传出去,人们对他那费猜的事就全明白啦”,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 标题“认牙”能否改成“华大夫”?为什么?

【参考答案】

1. 这篇小说主要写巡捕房的侦探向牙医华大夫打听一个面部特征明显的抢劫要犯,但他全无记忆,提供不出有用的线索;后来华大夫在“一壶春”喝茶时通过牙齿认出了逃犯,立马跑到巡捕房报告,抢劫犯被抓。表现了华大夫专注医道、医术高超和为人正直的特点。(侧重塑造人物形象的作品,人物性格往往通过情节来表现,而作品的主旨又与人物性格息息相关。本题虽然没有直接要求揭示主旨,但为理解、提炼主题铺设了台阶)

2. 本文开头的“费猜!”“也是费猜!”强调了华大夫的两个特点:一是医术高超,二是记性极差。结尾的“这事传出去,人们对他那费猜的事就全明白啦”,解答了开头的两个“费猜”。这样写巧妙地形成了前后呼应,给人深刻的印象,有利于鲜明地塑造人物形象、深刻地揭示作品主旨。

3. 不能。“认牙”这一标题包含丰富的信息。从人物塑造看,它既能体现华大夫牙医的身份,又能表现其医术的高超;从情节设计看,它概括了全文的主要情节;从主题展示看,它揭示了华大夫专注医道、为人正直的品性。而“华大夫”只交代了作品的主人公及其身份,信息含量小于“认牙”。(从标题入手,通过辨析的方法,深入理解标题的“点睛”作用以及作品蕴涵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