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乌兰木伦旧石器时代遗址旧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坦阔的鄂尔多斯高原上,古老的乌兰木伦河以一副安之若素的表情默默伫立着,一眼望不到头的水面上凝结着晶莹的银冰。乌兰木伦旧石器中期文化遗址静静地躺在河流的北岸,沐浴着冬日暖阳,陪伴着乌兰木伦河,这就是鄂尔多斯古人类曾经生活的地方。
在乌兰木伦遗址的地层中,存在着多层古代湖泊的沉积,这里埋藏有古人类打制的丰富的石制品,包括石核、石片、工具三大类,工具有锯齿刃器、凹缺器、各类边刮削器和适于装柄的各类尖状器、鸟喙状器、石锥、石钻、石刀、使用石片、盘状器、雕刻器、原型石镞等。还有古人类猎获的哺乳类动物化石,如披毛犀牙齿、牛角、鸟类化石、螺壳等。遗址中还发现有古人类使用火的迹象。
几万年前,乌兰木伦景观河以南地区是一个面积很大的内陆湖泊,是鄂尔多斯古人类生存、繁衍、打猎的区域。乌兰木伦古湖周边是植物丰茂、动物成群的广袤绿洲,有多条流经绿洲、汇聚古湖的河流,不仅气候适宜古人类居住,而且出没其间的披毛犀、野马、鹿、驼、水牛等食草类动物,也为远古猎人提供了充足的狩猎资源,能够保证人类生存的需求。古人类从上游河卵石堆积层中挑选出优良的砾石,打制成石器,趁猎物们心无旁骛地享受清凉的河水和肥美的嫩草时,突然将厚重的石球、锋利的石器和尖长的木棒向它们掷去,精壮的动物们逃走了,老弱病幼的动物就成了古人类的食物。乌兰木伦河畔的先民们把受伤的猎物围起来,用石锥剥下动物的皮毛,用骨针缝制成衣服,又用石刀把猎物割成块,在河边架起篝火,支起木架,将捕到的猎物烤熟后,在这里就餐。
乌兰木伦旧石器时代遗址点分布众多,因而这里很可能不仅仅是当时常住居民的生活区,还可能是生存在周边数十甚至数百公里内的古人类采集石料、加工石器的场所。结伴远道而来采石的古人们,熙熙攘攘来到这里,选取到理想的原材料后,就近在湖边避风遮阳的河沟中暂时栖身,一边打制石器,一边烧烤野味果腹。沟谷内的地面上,既遗留下他们打制石制品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石块碎屑、丢弃的不中意的石片、加工失败的石器残件、偶尔遗弃的加工成的石制品等,也散布着野炊后篝火的灰烬、兽骨残块。这其中不乏跋山涉水从欧洲大陆来的远客,他们和乌兰木伦古湖畔的先民们互相教授石器的打制方法,遗址出土的石器以发达的锯齿刃工具与凹缺器为代表,类似于欧洲旧石器中期文化,说明这里存在着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洪水来临,湍急的河流裹挟着泥沙,淤平了他们的临时“营地”。一批人携带着他们的收获返回自己的故地,而另一批人接踵而至,继续重复着同样的生计,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古人类走后,河水流沙将这里淹没,形成了今天乌兰木伦遗址的地层堆积。
乌兰木伦遗址的考古发现,使这处沉寂数万年的古人类活动遗址重见天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乌兰木伦遗址将成为我国史前时代历史文化的新地标,这里将成为我国旧石器文化的发掘、科研、展示、教育、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