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中物理课程新理念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物理课程新理念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下简称《标准》),从提高未来公民科学素养的高度,阐述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新埋念,构建了新的学习目标体系。根据我的学习 《标准》体会,并通过与现行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 (试用)》 (以下简称 《大纲》)作对比分析,认为《标准》在课程理念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一、从“知识本位”到“以学生发展为本”

人类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一词便成为人们熟知的词语。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不断更新,“文盲”不再只是指没文化、没知识的人,而是指不继续学习、不更新自己知识和技能的人。面对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与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的困境,物理就其与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联系程度,应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物理课程必须服务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求,才有益于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的发展。

可是,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国学校课程的价值取向比较单一。现行初中物理课程多重视知识的传授,教学的重心是“知识点”,教学多是“围点而教,围点而学”,其强调的是知识的系统性、学科结构的完整性,基本忽略了学生的兴趣、情感及发展需要。如《大纲》的教学内容按知识体系,从“物理基本概念和原理”、“物理基本计算”、“物理实验”三个方面列出知识点,在“教学要求”一栏,按照学生的认识水平及知识的重要程度分三个层次,由低到高有 “常识性介绍”“理解”和“掌握”,对物理实验技能的教学要求分“练习”、“初步学会”两个层次。这样的教学要求重视了“双基”的目标,但缺少对学生终身发展更为有利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方面的目标要求。这种只关注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而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差异及发展的需要的课程结构对未来公民的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阻碍。因此,《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物理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物理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根据义务教育的任务及初中物理课程目标,义务教育阶段开设的物理课程内容必须把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放在首位。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主要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标准》改变了传统教学大纲中过于强调“知识本位”的现状,从提高未来公民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入手,由近及远,由宏观到微观,形成了“科学探究”、“身边的物理物质”、“构成物质的微粒”、“物质的物理变化”、“物理与社会发展”等5个内容主题。同时,每个一级主题由若干个二级主题构成,每个二级主题从“标准”、“活动探究建议”两个维度对学习内容加以说明,既有“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要求,又有“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要求。

二、从“课程是知识”到“课程是经验”

知识本位的课程观,在我国目前仍然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大纲》所强调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物理课程的核心内容,也是“课程是知识”的观念的具体表现。这种“知识课程”曾使我国基础教育在知识方面处于世界前列,但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却暴露了与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创造能力相脱离的弱点。例如:我国学生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连年取得佳绩,却至今无人获得代表物理发展最高水平的诺贝尔奖。我国的众多学生在面对与物理相关的生活、生产和社会问题时要么束手无策,要么只能纸上谈兵,仅从学科角度考虑问题,与实践严重脱离。这些暴露了“知识本位”的物理课程与实际的背离。《标准》以“经验本位”的课程观取代了“知识本位”。明确指出“注意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物理的重要性,了解物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物理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有更多地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这些明确的提法凸现了新课程的经验本位观,与之相适应的新课程内容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现实中取材,增设“科学探究”这一主题内容,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理解学科的本质,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三、从“接受性学习”到“主动性学习”

在接受性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由于传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了人的思维和能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正因为如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引)》指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为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能落到实处。以“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关注物理与生活和社会的问题,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改变学习方式的实破口,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物理知识,认识和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