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后的影响。 方法 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入选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随机对症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干预后的LVEF、HAMA评分、SAS评分及疗效。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入院时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1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LVEF分别较入院时提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LVEF升高更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入院时的HAMA评分、SAS评分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1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HAMA、SAS评分分别较入院时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HAMA评分、SAS评分降低更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1周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观察组的有效率达93.3%,对照组的有效率达7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后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左心室射血分数;焦虑;预后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7-0102-03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起病急,病情重,是急诊科的常见疾病之一,因此,争分夺秒,全力抢救,诊断确立后密切监护和良好的护理对于病情的恢复、转归及预后具有重要的影响[1]。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对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包括心理护理、饮食和大小便的护理、疼痛护理、介入治疗方面的护理、康复期等几方面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急诊科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有药物过敏史者、生命体征不平稳、患者或家属不同意入选本研究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持续性心前区疼痛伴胸闷、上腹部疼痛、晕厥、呕吐;其他症状为上腹疼痛、憋闷感、呕吐、恶心、晕厥、出冷汗、头昏、四肢湿冷、面色苍白等。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入选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7~79岁;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5~78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心肌梗死部位及心功能分级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随机对症护理,观察组着重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尤其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 心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有濒死感及恐惧感,加上陌生的环境,易产生焦虑等负性心理。多关心询问患者的自觉症状,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护理操作时动作轻、准、稳、快,安慰患者时语言要得体,为患者创造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2]。

1.2.2 饮食和大小便的护理 鼓励患者适当食用蔬菜、水果,如香蕉、韭菜、蜂蜜等富含纤维素、营养丰富的食物,坚持少食多餐,严禁暴饮暴食,予半量清淡流食或半流质饮食,由于患者长时间卧床导致便秘,从而加重心脏负担,因此,便秘患者则可服用果导片或番泻叶泡水,也可肛塞开塞露或缓泻剂[3]。限制液体量及钠盐的摄入,以免诱发心肌梗死的发生或导致心肌梗死面积扩大。

1.2.3 疼痛护理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胸痛持续时间、疼痛部位等,遵医嘱予止痛药物,尤其注意患者的呼吸、面色,及时发现吗啡等止痛药物的呼吸、循环抑制作用[3]。

1.2.4 介入治疗方面的护理 需进行急诊介入手术的AMI患者需立即接受抢救、化验、检查、用药、治疗,为了使心肌梗死患者在第一时间内接受及时的治疗和护理,护理人员应熟悉绿色通道的流程,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防等知识和初步的饮食、活动与休息、药物指导以及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心理指导等[4]。

1.2.5 康复期护理 加强健康知识的宣教,让患者及家属了解该病的发病机制、治疗以及诱发因素和自我救护等相关知识,改变不合理的饮食习惯,让患者意识到心梗是可以预防的。根据病情给予积极的支持与指导,使患者有合理的运动量,且勿操之过急。鼓励患者早日离床活动。出院指导时嘱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感冒及情绪不稳定。少吃多餐,避免饱食、便秘、禁忌烟酒,适当增加活动量,以不引起劳累为适宜。

1.2.6 药物护理 根据病情随时调整治疗方案,根据药物的性质及作用调节滴速。在使用溶栓药物如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时,严格按医嘱使药物在规定的时间内滴完;使用抗凝药如肝素时,应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禁忌证,用药时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出血现象,观察大便颜色等;利多卡因静脉注射不宜过快,应15 min推完,静滴速度也不宜过快[5];治疗心力衰竭的血管扩张药物如硝普钠,为防止血压下降过快过剧发生意外,应用微量泵泵入,应用时要严密监测血压。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1)采用汉密尔顿焦虑他评量表(HAMA)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心理评估。HAMA评分标准:①严重焦虑:总分≥29分;②明显焦虑:29>总分>21;③有焦虑:21>总分≥14分;④可能有焦虑:14>总分≥7分;⑤没有焦虑:7>总分。SAS评分标准:①严重焦虑:总分≥70分;②中度焦虑:70>总分≥60;③轻度焦虑:60>总分≥50分;④正常:50>总分。疗效评定: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减分率=(入组时评分-结束时评分)/入组时评分。作为心理护理效果的评定指标:效果显著:减分率≥75%;效果良好:75%>减分率≥50%;效果一般:50%>减分率≥25%;无效:减分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率的比较采用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处理,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LVEF的变化情况

观察组和对照组入院时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1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LVEF分别较入院时提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LVEF升高更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HAMA、SAS评分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入院时的HAMA评分、SAS评分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1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HAMA、SAS评分分别较入院时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LVEF降低更显著(P < 0.05)。见表3。

2.3 两组疗效比较

干预后1周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观察组的有效率达93.3%,对照组的有效率达7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4。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脉供血减少导致心肌缺血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除了给予有效的临床治疗外,还要求急诊护士要做好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中心方面的抢救工作,做出早期诊断,配合医生积极抢救,加强病情观察,协助医生早诊断早治疗是抢救生命的关键[7,8]。

急性心肌梗死起病突然,发展迅速,死亡率高,进入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几乎不可避免地出现精神紧张,情绪低落,且缺乏对该病的了解,加之病房陌生的环境等,使患者产生焦虑、恐惧、悲观、抑郁等负性心理,对患者的康复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紧张不安的心情,配合进行治疗。同时需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给予患者良好的心理暗示以及精神支持[9-12]。

精心缜密的护理必不可缺,如果护理不得当则事倍功半,不良后果影响治疗及预后。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严密的监护、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严密观测生命体征、并发症情况、积极配合医生、取得患者的信任等等,大大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同时护理人员应加强服务意识,在接诊急性胸痛的患者时,要及时电话询问患者的胸痛部位、性质和时间,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出现异常立即给予对症处理[13-15]。配合医生做好抢救,有效地观察患者的病情,熟练掌握急诊的急救技术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成功很重要很关键。护理人员以患者为服务根本,在护理过程中充分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层面需要,努力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显示,干预1周后,观察组的LVEF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观察组较对照组HAMA、SAS降低更显著,观察组的有效率达93.3%,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与黄玉兰[16]报道的观点是相符的。

综上,我们认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后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邹海燕.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体会[J].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2):69-70.

[2] 徐芳,王玉玲.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 天津护理,2013,21(1):52-53.

[3] 赵玉,陈淑媛,王希柱,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程序化护理的效果研究[J]. 河北医药,2013,35(2):308-309.

[4] 刘春英.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18):143-144.

[5] 童云薇.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232-233.

[6] 付成华,周俊娣. 舒适护理在3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2013,42(1):109-110.

[7] 刘立新.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舒适护理的观察[J]. 河北医药,2011,33(8):1277-1278.

[8] 李浩,崔盈盈.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9):1587-1588.

[9] 姜琳琳.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J]. 实用医药杂志,2011,28(6):514-515.

[10] 文亚莉.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4):72-73.

[11] 牛春燕. 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效果的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5):131-132.

[12] 甘雨学,李兰琴.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J]. 中国实用医药,2009,4(11):209.

[13] 魏静.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J]. 中国实用医药,2012,7(25):24-25.

[14] 史军.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7):111-112.

[15] 任建华,赵彩青. 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J]. 医学信息,2010,23(5):274.

[16] 黄玉兰. 综合护理干预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J]. 当代护士,2012,7:21-22.

(收稿日期:2013-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