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提高电视科教节目的可视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提高电视科教节目的可视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电视科教节目作为开展科普活动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应建立以受众为中心的观念,提高自身的可视性,才能更好地发挥普及科学知识、传播技术技能、倡导科学方法和思想的作用。本文在对受众收看电视科教节目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应从节目内容和节目制作两方面提高电视科教节目的可视性

关键词:电视科教节目 以受众为中心 可视性

普及科学知识,对于培养公众的科学精神,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品位及素质,增强人们抵御各种落后文化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科技部部长徐冠华指出:“我们要努力破除公众对科学技术的迷信,撕破披在科学技术上的神秘面纱,把科学技术从象牙塔中赶出来,从神坛上拉下来,使之走进民众、走向社会。”①

电视以其直观易懂、生动形象、声画合一、表现力强等优势,在我国已经成为最重要、最广泛、最为公众接受的信息传播形式,也是我国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途径。第七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表明,我国有90.2%的公众主要通过电视获取科技信息。

近年来,伴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电视科教节目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根据2009年国家科技部的科普工作统计数字显示,2008年全国电视台播出科普(技)节目总时长为22万个小时,比2006年增长92.66%。通过电视科教节目传播科学知识与科学信息,宣传科学观念与科学方法,弘扬科学思想与科学精神,可以让科学技术走下神坛,走进千家万户。但毋庸置疑的是,电视科教节目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质量不高,内容枯燥单一,以社会科学为主,而涉及生活和生产中实用的科学技术内容相对比较匮乏。此外,电视科教节目还因为在非黄金段时间播出、受众人群定位不鲜明等因素,收视率一直处于比较低迷的状态。

中国科协副主席齐让认为,“当前我国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任务十分艰巨,电视科教节目作为开展科普活动的最重要手段之一,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并建议通过科学深入的调查研究,准确了解受众对电视科教节目的理解和需求,对电视科教节目质量水平和影响力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估。②电视科教节目应建立以受众为中心的观念,把满足受众的理解和需要作为一切传播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传播受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和信息,才能更好地发挥普及科学知识、传播技术技能、倡导科学方法和思想的作用。

受众收看电视科教节目的情况调查

受众为中心是指受众是传播系统的主体,媒介的一切传播活动均以受众为中心。在基于受众为中心的电视传播模式中,受众始终处于主动地位,传者应根据受众需要及受众反馈信息来制作相关电视节目。为了全面客观地了解受众对于电视科教节目的需求,对电视科教节目质量水平和影响力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估,检验电视科教节目传播效果,笔者对受众收看电视科教节目情况进行了调查。③

受众收看电视科教节目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科学知识素养。只有了解了受众收看电视科教节目的主要目的,才能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笔者的调查结果显示,受众收看电视科教节目的主要目的前4位是提高科学知识素养、了解最新的科技发展、休闲娱乐、了解各类科技资讯,分别占18.2%、17.9%、17.1%、16.0%。可见,电视科教节目应着重向受众传播科学知识和信息,提供最新科技发展信息和资讯,将知识融于娱乐之中,努力打造高层次的娱乐享受,并帮助受众解决实际生活生产问题。

受众认为电视科教节目不好看的主要原因是内容枯燥难懂。目前,很多电视科教节目都处于“外行看不懂,内行不屑看”的尴尬境地。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受众认为电视科教节目不好看的呢?调查结果显示,受众认为电视科教节目不好看的主要原因是内容枯燥难懂,占18.3%;节目选题较差,占14.8%;实用性较差,占14.3%;节目制作质量不高,占11%;故事性较差,占10.9%。可见,电视科教节目应注意避免枯燥难懂的内容,在节目选题上多下工夫,注重节目内容的实用性,利用多种手段和技术提高节目质量,并努力开发新的表达方式和形式。

受众认为比较好看的电视科教节目内容应该贴近生产生活。如何才能让受众安坐在电视机前收看电视科教节目?比较好看的电视科教节目应该具备什么内容和形式呢?调查结果显示,受众认为比较好看的电视科教节目应该是内容贴近生产生活,占18.8%;新奇有趣的故事情节,占17.3%;画面解说通俗易懂,占16.6%;紧跟最新科技发展,占14.8%。可见,电视科教节目应注重贴近大众生产生活,紧跟最新科技发展,以通俗易懂的手法激发受众的科学兴趣,吸引受众专心地收看电视科教节目。

以受众为中心提高电视科教节目的可视性

可视性是电视媒体的本质,其主旨在于激发受众观看电视节目的兴趣,并能使受众顺利地接受信息。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电视技术的发展,受众对电视可视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电视科教节目必须以受众为中心,注重追求自身的可视性,提高制作水平和画面艺术魅力,增强节目吸引力。这不仅能使电视科教节目争取到更多的受众,摆脱收视率低迷的尴尬境地,更有利于真正地拉近受众与科学之间的距离,促使受众顺利地接受其所传播的科学技术知识,具备使用、识别和反馈科学技术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

电视科教节目应在节目内容上追求可视性。首先,电视科教节目应注重内容丰富多样,坚持内容的科学性。电视科普的目标就是要通过电视媒体使受众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从而提高受众的科学知识素养,而这仅靠传播某几个方面的科技知识和信息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因此,电视科教节目应在确立某一方面科学知识为本节目的“主打牌”的同时,注重以受众为中心的理念,在坚持节目内容科学性的基础上,不断扩大节目内容所涉及的范围,为受众提供更加广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发展信息。

其次,电视科教节目应注重内容贴近生产生活,强调内容的实用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渴望能通过科学知识指导自身的生产生活,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如果受众认为电视科教节目的内容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那么看不看、看多看少也就无关紧要了。因此,电视科教节目在内容选择上应与民生紧密结合,推行实用科普理念,使受众能切实地体验到科学技术给日常生产生活带来的变化与惊喜。并采用多种方式与受众进行互动,如短信参与、观众热线、下期节目内容票选等,甚至直接组织一部分热心观众参与到节目内容的制作之中。通过多种互动方式,既能为节目带来收视效益,更能及时了解受众有哪些实际需求。

再次,电视科教节目应注重内容通俗易懂,增加内容的娱乐性。以往的电视科教节目通常以刻板体现严谨、以枯燥显示权威,涉及的内容专业背景广泛、专业术语层出不穷,生涩难懂又抽象的内容致使受众无法理解其中所包含的科学技术知识,所以采取了“敬而远之”的态度。因此,电视科教节目应注重解说词的撰写,将深奥的专业知识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场景展示出来,并运用电视技巧和表现手段在科学与娱乐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吸引受众在趣味横生、休闲娱乐的电视语境中切实地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电视科教节目应在节目制作上追求可视性。首先,电视科教节目制作时应注重选题的创新。求新,是受众的一种普遍心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受众希望通过电视科教节目了解科学技术界的新发现、新变化和新进展,以满足自身的求新心理。因此,电视科教节目在制作时,选题上一方面应注重选择科技含量高的新颖题材,并挖掘题材的典型性和广泛性,使受众在心理上产生亲近感,从而增强节目的可视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旧瓶装新酒”,注重选题切入点的创新性、深度性,从更深入的角度提出问题,使科学事件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以增强节目的可视性。

其次,电视科教节目制作时应注重表达的创新。以往的电视科教节目多为画面加主持人解说的形式呈现,表达方式较为单一。因此,电视科教节目在制作时应注重表达的多样性、趣味性,增加节目的可视性。如法国著名节目《这不是巫术》中3位主持人分工明确:一位负责在实验室利用小道具和实物仿真模型操作,给出数据,表达体态也颇有些表演的味道。另外两位在外景地,亲身感受采访体验。实验室和外景地这两种场景穿插,使画面表现极其直观生动,现场音效真实甚至十分震撼,增强了节目的可视性。

再次,电视科教节目的题材故事化是拉近电视科教节目与百姓之间距离,增强节目可视性的重要形式之一。笔者认为,电视科教节目制作的故事化,即利用情节化、具体化、人性化、现场化等方式,将电视科教节目所呈现的题材演绎成有故事、有人物、有场景的生动画面,以增强节目的可视性,使科学技术更易于公众理解。如选取一些具有戏剧化情节的内容,通过主持人和演员的表演来展现,将大量的科技信息和背景知识融入到故事性表演中,深入浅出地介绍科学知识,让受众在轻松幽默的气氛中学到知识。

电视科教节目制作时应注重技术的创新。电视的具象化特性可以将受众在理解科学中遇到的较为抽象的科学原理和术语,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符号表达出来,立体地再现科学技术知识。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电视科教节目应善于运用电视特技、多媒体技术、动画技术、虚拟演播室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增强节目的可视性。如纪录片《故宫》中运用了许多电脑技术程序,生成上万人运送大石的场景、明成祖在城墙上阅兵的壮观场面、古代墙面涂料制作工艺流程等等,再现了难以用实景表现的历史,增强了节目的视觉感染力,很好地吸引了受众。

电视科教节目制作时还应注重画面的用光用色、镜头景别的变换节奏、画面的剪辑和组接等,增强节目的审美情趣。如国外很多电视科教节目都强调色彩的运用。色彩的真实性和可信性加强了受众对电视科教节目真实性和可信性的判断,也影响着受众心理感知、引感体验,从而使之被节目内容感染,进一步去欣赏、吸收科学知识的重要元素。④

另外,音乐制作技术在电视科教节目中越来越被重视。音乐不但可以使枯燥的科学内容生动活泼起来,还可以烘托画面氛围。如美国电视片《逃走的宇宙》、日本电视片《太空千年》中时而细腻、时而深沉、时而悠扬的原创音乐,与画面和解说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人类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意境,给受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为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提高我国电视科技传播能力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DUT10RW408)

注释:

①《科学时报》,2003年1月17日。

②《科技日报》,2010年3月10日。

③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实际发放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93份,其中有效问卷为547份,有效回收率为92.24%。有效问卷经审核、编码、录入计算机后,采用SPSS1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误差小于0.3,调查结果准确、科学、客观。

④田:《解读国外科教片摄影构图的绘画性》,《电视研究》,2005(8)。

参考文献:

1.颜燕、陈玲:《我国科教节目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电视研究》,2009(9)。

2.黄海波:《给娱乐化背景下的电视科普节目加些“调味剂”》,《新闻战线》,2008(8)。

3.马池珠、徐福荫、魏拥军:《基于受众中心理论的电视传播》,《中国电化教育》,2007(3)。

4.胡英华:《提高电视科教节目的可视性》,《视听纵横》,2005(5)。

5.丹尼斯・麦奎尔[英],斯文・温德尔[瑞典]:《大众传播模式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

(作者为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新闻与传播系讲师)

编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