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托义巧借物 寄情为写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托义巧借物 寄情为写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导语】所谓“借物写人”,就是要通过描写事物来刻画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品质和精神,所谓言在此而意在彼。北宋大文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三国时曹操的《观沧海》,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都是借物写人、托物言志的名篇。借物写人,不论是诗词歌赋,还是散文随笔,读者读后都会爱不释手。

【范文指路】

荒漠中的苇(节选)

文/王剑冰

车子不急不躁地跑着。我又一次把头靠在窗户上,无聊地看着已不成风景的风景。就在这时,我竟然看到了一种熟悉的植物,是的,是那种水乡才能看到的植物――苇!起先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是看错了,当这种植物又一次在我的视线中出现的时候,我真正地看清了,是苇。

在我的感觉里,苇属于弱者,弱者都是以群居的形式出现的,所谓“芸芸众生”。群居才能产生勇气,才能产生平衡,才能产生力量,才会便于生存。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荡漾是她的形容词。我曾在双台河口湿地保护区,在我的家乡渤海湾,在孙犁笔下的白洋淀,都看到过面积逾十万亩甚至百万亩的大芦苇荡。那一望无际的芦苇,像纤腰袅娜的女子,一群群相拥相携地在风中悠悠起舞。

可眼前这些苇却显得这般瘦削,不成气势。就像初生小女的头发,稀稀落落地表明着生命的再生。或像耄耋老者,以几许羊胡迎风,扬头看着不多的时日。我想象不到在这样荒凉的地方,怎么会有苇这种植物生长。是鸟的羽翅?是风的神力?她们真的不该诞生在这里。在白洋淀、沙家浜,苇正牵裳起舞,接受着游人的赞叹;在渤海湾、黄海滩,苇也是丰足地吸吮着大地的乳汁,欢快地歌唱。

这该是植物中的弱女子啊,给她一片(不,哪怕是一点)水,她就敢生根、发芽、开花,摇曳出一片星火,一片阳光。那确实是一小片水,好像是修路开挖出的低洼地,仅仅是存留的一点点雨水,而绝不会是人为的故意,她们就结伴地生长起来,那是多么少的伴儿啊。但女子们还是愿意有伴的,这是她们的天性。

那片水已经剩了一点点,而她们的长大,还不是借助那一点水吗?看她们的样子,也就是刚刚过了童年而进入了青春期。那可是戈壁滩,是茫茫大漠,她们会摇曳、会挣扎多久呢?水涸地裂,沙丘涌动,她们都活不了。我已经看到,离水稍远的几株已经干枯颓折。

不过我想,既然作为一种生命,站立于这个世界上,就有她生命存在的意义和可能。这个生命就会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直至呼出最后一息。苇,或被风收去,或被沙掩埋,都会以她最后的努力,度过她最美丽的时光。苇,你的意思不是萎,是伟!

西部,戈壁,荒漠,苇,我把这样的字眼在寂寞的旅途上相连,竟连出了一种美妙的景象。

【专项品鉴】

作为一篇励志散文,这篇文章写得很精彩,其“借物写人”的技法很值得借鉴。

标题,设置矛盾。苇本是水中的植物,离开水就根本无法谈及苇,而沙漠就是无水的象征。标题为“荒漠中的苇”,看后让人疑窦顿生:沙漠中怎么会有苇?题目借此巧设矛盾,留下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欲一睹为快。

对比,颂扬生命。写湿地保护区、渤海湾、白洋淀的苇,它们生长得很好。但在沙漠中的苇,生存环境恶劣且缺水,它们并不是群居的,而是稀疏、瘦削,不成气势的,但即便如此,这些苇仍在茫茫、荒凉的沙漠里顽强地生长着。两者对比,更加突出了沙漠中的苇顽强的生命力。

寄情,欲扬先抑。作者写“在我的感觉里……所谓‘芸芸众生’”,“可眼前这些苇却显得这般瘦削,不成气势”“这该是植物中的弱女子啊”,这些全是作者的“抑”笔,可“不过我想……就有她生命存在的意义和可能”一句则笔锋一转,作者开始由衷地赞美“苇”,“这个生命就会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直至呼出最后一息”“苇,你的意思不是萎,是伟!”“……竟连出了一种美妙的景象”。这种欲扬先抑的写法,旨在强化作者对生命的礼赞。

【借鉴指津】

在写作中,怎样“借物写人”才能更好地写出人物的性格、品质和精神呢?笔者就此提供以下几种方法。

象征法: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表达某种人和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点。例如:《海燕》一文以海燕象征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先驱者的形象。

对比法: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鲜明地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例如:《海燕》一文以海燕的高大形象与海鸭、海鸥、企鹅的卑怯形象作对比。

衬托法: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突出本体的主要特征。例如:《白杨礼赞》一文开头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西北高原的雄壮,衬托出白杨树傲然挺立的高大形象。

借景抒情法: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描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场景,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和不满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思想感情。

借物喻人法:描写事物,突出其特点,并以此设喻,表现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例如:《白杨礼赞》一文以白杨树比喻北方军民。

先抑后扬法: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然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更突出地强调事物的特征。例如:《白杨礼赞》一文先说白杨树不是“好女子”,而后称颂其是“伟丈夫”,更突出强调了白杨树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神韵。

当然,除了上述方法,还有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等方法,写作时也可综合使用多种方法。

【我仿我秀】

铁汉子

山东省汶上县次丘镇第一中学 雪 梅

春光遍野。胡杨在天地之间汲取灵气,日月之间汲取精华。他在为新一年的挑战做好准备,看:他的根奋力地向地下伸展,深深地植于大地体内,与大地合二为一;他舒服地沐浴着大漠给他送来的春风,接受春天的洗礼。

在新的一年里他又将昂起他高傲的头颅与一切困难搏斗。他将延续那千年不倒的神话。

啊,胡杨树!你“活着昂首一千年”。

夏日如火。粗壮的胡杨树附着不可思议的遒劲的根须,那不屈不挠的枝条,奋力地向天空伸展。为了在烈日下生存,胡杨长出不同的叶子:大叶子能够吸收充足的阳光,小叶子能够减少水分的散失,叶片上还有一层抛光的蜡质能够锁住每一滴水分。

试问:还有比胡杨更坚韧的树吗?在缺水的大漠中顽强地生长,在如火的骄阳下不屈地拼搏,在孤寂的环境中独自屹立。难道还有比胡杨更坚韧的树吗?

啊,胡杨树!论天地英雄“唯你独尊”。

秋风似刀。胡杨在如刀的秋风中勇敢抗争,粗壮的胡杨如古庙铜钟,让人难以合抱,挺拔的胡杨像千年佛塔,直冲云霄。那粗壮的老树,不及盈握的细枝,横斜逸出,迎风而立!

这是怎样的傲气,怎样的强劲,怎样的凄美?虽历经沧桑,但仍坚韧不拔。秋风一吹,秋霜一冻,胡杨树变得更加耀眼夺目,令人臣服。

啊,胡杨树!你是沙漠的脊梁,是“生命的颂歌”。

冬雪皑皑。漫长的冬季,那枯而不落,甚至是枯而不黄的胡杨成为了沙漠中一道迷人的景色。时光在他身上留下的刻痕,如战士赴战时受的伤,在严寒的隆冬中坚强屹立。他似苍龙,腾越沙漠;似金蛇,灵动狂舞;似猛虎,威慑乾坤。

那气魄,那雄韵,那凝重,那震撼,横亘苍穹,排山倒海,浩浩荡荡。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芜的人生,他在自己的土地上固守千年不变的信念。

啊,胡杨树!你是“顶天立地的铁汉子”。

【亮点点击】

拟题,简明生趣。文章题目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拟题为“铁汉子”,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急欲一读以解心头之惑。

主体,排比成势。本文写胡杨时自然分春、夏、秋、冬四个部分,分别写出了胡杨决心要“活着昂首一千年”;他“在孤寂的环境中”,“论天地英雄‘唯你独尊’”;他“更加耀眼夺目”,“是沙漠的脊梁,是‘生命的颂歌’”;他“在自己的土地上固守千年不变的信念”,“是‘顶天立地的铁汉子’”。每部分独立成段,气势磅礴。文面字字句句在写胡杨,却句句洋溢着对具有胡杨精神的人们的赞扬之情。

语言,极富文采。运用短句,四季分别用“春光遍野”“夏日如火”“秋风似刀”“冬雪皑皑”来开启,铿锵有力,整齐一贯。运用歌词俗语,“活着昂首一千年”“唯你独尊”“生命的颂歌”“顶天立地的铁汉子”等,既悦耳动听,又鼓舞士气。除了排比段、排比句的运用,文中还大量运用比喻、拟人、反问等修辞手法,语言优美,文采飞扬。整篇文章读来朗朗上口,富有朝气,激情励志,撼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