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激励性评价在品生(社)教学中的策略与运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激励性评价在品生(社)教学中的策略与运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激励评价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发展,使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品德的养成是一个充满活力与生命力的综合实践活动过程。适时、正确的运用过程评价手段,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建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学中进行激励性评价,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所知所能的机会,形成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自我进步的能力。

【关键词】品德;激励性;教学评价;作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正文】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当学生的某种良好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感,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向更高层次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赏识。因此,准确合理,富有鼓励性的评价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应致力于学生品德的养成,而品德的养成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评价体系中,评价的方法、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激励性评价是教师们通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赏识的心态看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能及时给学生以春风雨露般赞赏、鼓励的评价,的确能促进学生走向成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激励性评价的原则

有效的激励性评价应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实事求是原则。尊重学生情感,更要尊重客观事实。尊重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尊重客观事实,二者并不矛盾。教师评价学生必须从实际出发,始终坚持客观公正原则。面对问题不回避,坚持事实。可适当采用中性评价,使学生明白正误,以保持知识的严谨性。其次,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学生互评的引导,提高互评的有效性。二是激励为主原则。三是及时适度原则。“及时”是指教师要正确把握对学生进行激励的时机,必须根据学生的表现随时给予评价,以追求激励的最大正效应。心理学规律表明,小学生对事物或问题的注意力持续时间是有限的,因而应抓住学生对激励要求最强烈的时机进行激励。“适度”是指进行教学激励的限度既要符合学生取得学习成绩与付出努力的大小,又要注意现有的能力和能够开发的潜在能力。激励不足和激励过度都是不可取的。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强化理论就很值得我们借鉴。他的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为产生的结果:那些能产生积极结果的行为,以后会经常得到反复;相反,那些会导致消极结果的行为,以后得到重复的可能性很小。在评价中运用了强化,即用某种有吸引力的结果创造一种令人满意的环境,另外,以表示对这种行为的肯定,提高这种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为学生的发展搭建一个良好的、稳固的平台。当同学不敢举手的时候,目光期待和语言激励是对学生的一种无形的激励,学生在老师的期待与信任中获得了自信,就会由不敢说到敢说了。以学生自身为参照点进行评价,不会使学生与其它人相比而产生过重的心理压力,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这其实就是激励性评价给了学生以极大的鼓励。长此以往,学生就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励性评价真正起到了激发学生内在需要和动机的作用。

二、激励性评价的作用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说过:“赞美具有摧毁性!赞美具有建设性!”这两句话都是正确的,言过其实的赞美,具有摧毁性,适度的赞美具有建设性。对学生行为的积极转变应给予及时的评价,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激励性评价能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责任意识和与人交往合作的意识,还能掌握有质量的学习方法。

三、激励性评价的方法

“新大纲”明确提出:面对不同学生不同目标,以不同标准来评价他们,每个学生都得到真诚的激励。多样灵活的激励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1、期待性评价。“教师期待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是指老师必须对学生充满信心并抱有积极的期望,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望、关怀、爱护和鼓励,就会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对待生活、对待教师,会以一种向上的激情如老师期望的那样进步。

2、定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性评价的评语,由衷地赞美与鼓励学生,学生会从老师的俯身中感到亲近,会从赏识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3、鼓励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主要有依恋需要、尊重需要、理解需要和求德需要,所以老师要善于把这些需要化为自己的言行,诱导学生以最佳的心境投入学习。尤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巧于点拨,勤于鼓励,激发内驱力使学生获得成功,这样学生才会把完成教学任务当作感情上的补偿,就会忘我地学习。

4、互动性评价。课标中明确指出:“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所以,在教学中除了教师自身努力去鼓励学生,还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开展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培养尊重也人、善于发现别人优点、诚恳地帮助别人克服不足的良好品质,这是培养学生品德养成一举两得的最好办法。

要使品生教学充满生机、焕发活力,教师就要充分利用情感因素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综合性评价,力求从多角度、多侧面评价每一个人的每一点长处和进步,这是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真诚的激励使我们的评价教学充满了人文关怀。

四、激励性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激励性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化必须体现在教师、学生、家长三结合。为保证评价过程的实观,学生必须成为评价的主体。因此我们扭转了教师一人评价,教师与学生二元对立的传统评价局面,重视评价主体多向互动化,即:教师、家长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交互式评价网络,形成各主体之间的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的群体关系,变教师权威下的轮型模式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渠道型评价模式。

1教师评价。教师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笔试与面试结合。笔试主要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学习过程与方法进行形成性和终结性检查。平时与阶段相结合。我们把对学生的测试分散到品德养成的每一个环节。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相结合。态度情感、学习习惯、价值观、审美观、价值观评价表,以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三者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通过参与评价,使每个孩子都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感觉到自己的进步,激发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并且在评价过程中找到自己学习的榜样,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唤起孩子们获取成功的欲望,激励他们健康的发展。

2、自我评价。学生是价值的最终仲裁者,要对自己的成长作出自我参照评价,跟以前的表现进行比较,发现自己的进步和缺陷,及时总结或补救,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发展负责。

3、生生互评。按时、定期地给学生设立一个互相讨论评议的空间。主要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方法、情感等方面,以小组为单位,对被测人进行评价,并打上笑脸或小星星等图形,然后反馈给被测人,引起学生注意和思考,促使学生扬长避短,不断进步。

4、家长评价。学生的道德养成离不开家庭教育,让家长了解新课标的评价要求,转变观念,同时给予一定的指导意见,让他们参与评价,使对学生的评价更全面。

五、激励性评价标准的分层化

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学生的认知方式,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千差万别。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进度轨迹都不同,发展的目标也具有个性特征。如果以一刀切的标准衡量定性,则会使部分学生受挫,丧失学习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我们的评价在承认学生共性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实施分层评价。

在每个学生已有基础上确定不同的“最近发展区”目标,通过激励性评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陶行知先生曾说: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我们只有蹲下身来跟孩子说话,才能做到平等,无论是失败还是成功,都给学生必要的、及时的、到位的激励性评价,让学生感受不到师生之间的距离,感受到的只有平等。学生的成长需要激励,学生的品德养成更需要激励。童年时敏感脆弱的心灵,容易被一些简单的伤害所击破,但他能被一句鼓励的语言,一个轻微的行动所抚平。激励是一种信任,激励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激励更是一种鞭策。

【总结】总之,激励性评价是积极有效的教育手段,能使学生产生喜悦的情绪和动力,正如苏霍姆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快快乐乐地成长,是所有孩子的愿望。教师真挚和真情的激励性语言不仅能打动学生的心灵,还能让学生享受到富有情趣和人情味的陶冶,沟通师生情、伙伴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规范。

【参考文献】赵亚夫著:《新版课程标准教学指导:品德与社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张应强:建构以人为本的教育学理论——鲁洁教授教育学思想之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