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个乡卫生院的起死回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个乡卫生院的起死回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最近几年,黔江区对乡镇卫生院实施了一系列“手术”,改革后,全区乡镇卫生院没有一个分散解体,没有一个承包经营,没有一个租赁拍卖,没有一个亏损,村卫生室面貌一新。卫生部部长高强去年5月批示“大力推广黔江经验”。市委书记称赞“黔江的经验值得总结推广,黔江能够做到的,我市绝大多数区县都有条件做到”。

“那个时候,我一年拿的工资没有现在一个月的多。”

今年40岁的任茂祥回忆起黔江区杉岭乡卫生院的过去,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1998年,乡村医生任茂祥被招进了杉岭乡卫生院,原本以为从“糠箩”跳进“米箩”的他,没料到从此一脚踏进了泥潭。

当时,乡卫生院已经病入膏肓:房屋破败,设施陈旧,管理混乱,人心思散――一名医生脱下白大褂,到乡场上一家酿酒作坊打短工,每天换取10元报酬;一名新分来的年轻医生不久也走了。最后,院里只剩下任茂祥一个人独自看守着这副烂摊子。

“最惨的时候,长达半个月时间没有一个病人,没有一分钱收入。”任茂祥回忆说,“群众看不起我们,我们在群众面前也抬不起头。”

在这样痛苦的煎熬中,他依然坚持每天上班。由于没有收入,他靠从十几里外的老家背米来维持生活。

1999年,任茂祥全年工资收入1100元。由于院里支不出这笔钱,就一直“挂”着。直到2005年,他才领到属于自己应得的这笔收入。而此时,他每个月的工资已经挣到1700多元。

杉岭乡卫生院的转机出现在2002年。

当年4月,26岁的王谷章在区卫生局组织的乡镇卫生院院长公开招考中脱颖而出,到杉岭乡卫生院走马上任。

位于黔江西北部的杉岭乡,距城区75公里,与湖北咸丰县毗邻。当时展现在王谷章眼前的场景,令他永生难忘:除了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老三样”,院里几乎没有其他设备,就连两把椅子都是缺边掉角的,多来几个人,还得到附近的老百姓家借凳子来坐。这样的卫生院,如果不尽快改变条件,哪个老百姓敢来看病?

上任前,王谷章在临近的白石乡卫生院当过医生,早就听说过杉岭乡卫生院的情况。他像医生观察病人一样,对卫生院进行了一番透彻的“望闻问切”。一个月后,他开出了四服“药”。

第一服“药”:建章立制。这一服“药”解决职工的懒散思想,畏难情绪,保证卫生院每天能正常运作,让老百姓一天到晚都能找得到医生。

第二服“药”:开门办院。通过散发宣传单,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欢迎老百姓到卫生院看病,帮助监督医德医风。

第三服“药”:改善条件。药房缺药,院里又没钱,王谷章私人借支8000多元用于院里购药周转;通过向卫生局争取资金和向职工借支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新添手术灯、手术床、洗胃机等医疗设备,开展当地群众非常需要的下腹部手术。

第四服“药”:提高技能。院里把4名职工轮流送到区中心医院、区民族医院参加短期培训。院内部实行半月或一月一次的业务技术交流,每个职工轮流讲课,相互交流学习,促进共同进步。

由于对症下药,很快,患者开始重新踏进卫生院的大门。不仅本乡的患者来了,毗邻的黄溪镇、白石乡的患者也慕名而来。

服下四服“药”后,杉岭乡卫生院又赶上了两个大好时机,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二是黔江区配套进行的农村卫生改革。

杉岭乡全乡总人口10400多人,扣除常年在外打工的2700多人,学生近2000人,在家人口仅余5700多人,而全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群众,达到5636人。按在家人口计,全乡“参合率”接近100%。

在群众并不富裕的杉岭乡,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乡党委书记王绍全自豪地说:“发动群众参加‘新农合’,2003年,我们用了一个月时间;2004年,用了半个月时间;2005年,只用了7天时间!”

3年前,杉岭乡每个群众每年交10元钱,中央、市、区便为他们配套补助25元。现在他们每年仍然只交10元,而各级配套补助增加到了35元。交了这笔钱,他们便会领到一个合作医疗证,此证在村卫生室、乡卫生院、区中心医院通用。在乡卫生院,不论每次看病花费多少,门诊可减免30%,住院可减免50%的费用。

在卫生院大门左侧的门诊室,笔者遇到一位年近7旬的老人正在陪同老伴看病。“你们从哪里来?”“兴隆村。”“你们对现在的卫生院满意吗?”“满意,满意!现在卫生院条件好,医生技术也过关,服务态度也好,早来早医,晚来晚医。”老人笑着答。

打开老人的合作医疗证,得知老人叫杨胜学,一家4口都参加了合作医疗。在就诊情况一栏里,记录着老人2006年以来5次到卫生院看病的情况,每次所花的费用总额和减免金额,一目了然。

2006年3月,王谷章因工作突出,调到中塘乡卫生院任院长。接替他的是刚满32岁的王谋。王谋告诉我们,这位老人2005年6月得了一次带状疱疹,到卫生院的时候,整个腰部已化脓,用一块土布包着。在卫生院住了一个多星期,总共花费202.22元,减免了一半费用后,老人实际只支付了101.11元。“这样的病,在城里大医院治疗,起码要几千元。”王谋说。

受益的不仅仅是群众。短短4年间,杉岭乡卫生院不仅起死回生,而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业务收入由2002年的6万多元增加到2005年的30万元,去年上半年已达20万元;职工工资由2002年的500多元增加到2005年的1700多元。用卫生院职工肖林的一句话来说,就是“现在做一年当过去做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