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键期假说与儿童第二语言学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键期假说与儿童第二语言学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第二语言关键期是否绝对存在学界尚未形成定论,国内外有大量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证明或反证明了这一假说的存在,但是反对派的观点并未否认儿童学习第二语言的种种优势;同时,通过与成人的比较也可说明儿童学习第二语言的优势所在,从而得出儿童学习第二语言完全可行的结论。

[关键词]关键期假说 儿童第二语言学习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H19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1-0019-02

引言

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的进一步加深,国家、民族间各种事务的频繁往来,国内对第二语言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上各种形式的幼儿英语培训层出不穷,但是对于儿童在认知尚未成熟、母语系统还未完全掌握的情况下,过早的习得第二语言是否可行的问题见仁见智。本文将从对关键期假设的讨论入手,通过比较儿童与成人习得第二语言的优势,论证儿童学习第二语言的可行性。

一、对第二语言关键期假说的讨论

生物学领域证明,生物体在某种行为形式中存在关键期,例如,白冠雀幼雏在出生后的 40-50天内听到成年雄雀的叫声,日后才会鸣叫,过了这段时间,即使再听到,也不会鸣叫。Lenneberg[1]首先提出在人类的语言习得过程中可能同样存在关键期,即在一段时期(大约2岁至15岁)语言习得能够轻松自然的进行。后来,二语研究者将这一假设延伸到第二语言习得领域。但是语言习得关键期是否存在,莫衷一是。

支持者的第一个证据来源于神经科学的研究。神经科学家Hirsh曾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术来观察12个流利的双语使用者,前6个从小就习得双语,后6个在青少年时才学第二语言。结果发现,前一组被试使用母语和第二语言时牵动同一区域;而后组青少年期才开始学习第二语言的被试的母语和第二语言却处于不同的位置。Hirsh的解释是:语言区内的神经细胞像一硬件线路,幼儿学舌时将包括听、视、接触和运动的各种能力输入这一线路,当语言区域的细胞调节到适合一两种语言后,便稳定下来①。也就是说,人的大脑在一定时期,掌管语言的区域已充分发育成熟,神经系统不再有弹性,所以青少年在大脑语言区域已经调节到适应母语的情况下去习得另一套复杂的语言系统要困难很多。

1970年在美国洛杉玑发现的女孩Genie的事例也被用来证明语言关键期的存在。Genie在12岁之前一直与世隔绝,不能言语,被发现后开始学话,但到18岁时仍只具有最低限度的语法能力,这说明她开始接触语言的时间已经超过语言区域发育的最佳阶段,语言功能也便萎缩②。在其他一些地方发现的“猪孩”、“狼孩”的例子都能说明这一点。此外,心理语言学家Johnson 和Newport曾以不同年龄移居美国、母语为汉语或朝鲜语的人为被试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7岁前移居美国的被试语言水平同本国人没有区别;7-15岁的则明显显示出了语言习得能力方面的衰退。还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美国国务卿基辛格12岁才移民到美国,他的英语里带有浓厚的德语口音,而和他同时移民,比他小两岁的弟弟却能讲一口地道的美国英语。笔者在求学期间曾碰到一对来中国5年的美国夫妇,他们的两个孩子在汉语幼儿园、小学就读,现在两个孩子都已是流利的双语使用者,可是在同样的环境下,这对夫妇仅能用汉语说出有限的物体的名称和简单的口语表达。

以上的例子均得出一个结论:儿童阶段习得语言的确有极大的优势,且在语音方面的优势是绝对的,错过这一关键阶段,等于错失语言学习的良机。

但是也有不少学者对关键期假说持反对态度。Hakuta认为证明关键期存在满足的条件之一,即应该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的时间,但是支持关键期的学者对关键期的最佳时间并没有统一的界定。例如,Lenneberg[1]23认为是2岁到青春期;Pinker认为是从6岁开始;而Krashen认为关键期在大脑完成侧化的5岁也随之结束;Johnson 和Newport认为至15岁关键期结束。

而且,在反对者看来,如果关键期存在,儿童与成人第二语言习得应该有质的差异。然而,各种研究表明,无论是从学习过程还是最终学习结果看,儿童和成人之间并没有本质差异。况且,如果关键期存在,环境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不应有很大影响,但事实上即使到很大年龄才开始学习第二语言,只要工作和生活需要,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也可以有很高的水平。

以上观点大多用来证明关键期绝对存在的不可信。笔者认为这些论据仅仅说明关键期不是绝对的观念。在关键期以外并不意味着不可习得语言,因为语言发展和认知能力密切相关,认知也有一个客观发展的过程,外界刺激对语言、认知发展都要发挥作用。但是这都不能否认在儿童阶段学习第二语言的益处。

二、儿童与成人第二语言学习的比较

神经生物学研究表明,人在青春期前,大脑中主管语言的区域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其言语中枢尚未定位,大脑左右半球都参与语言学习;同时儿童的发音器官柔软,其声带、唇、舌等运动神经的调解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儿童时期是语音发展的最佳时期[2]。

儿童(特别是学龄前儿童)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受母语干扰的程度较小,而成人是通过母语系统接受第二语言信息。儿童的语言是简单的,仅依赖于基本的句法,少量的词汇和语法知识;相反,成人在接受第二语言时必定经过将第二语言转换成母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克服母语在认知、结构、内容上的种种复杂信息的干扰。

在认知方面,成人侧重于利用一般的认知能力学习第二语言的规则,在使用语言时能有意识地运用这些规则;而儿童的认知水平还处于发展阶段,儿童在习得语言时,有时甚至意识不到自己是在学习语言,他们更多的是将二语作为表达意思的工具;儿童只看到相似性,缺乏理性思维,并且以自我为中心,元语言意识的缺乏恰恰是语言习得的先决条件。儿童还未形成对一种语言或一种文化的固定的社会态度,因此,在接受另外一种语言时心态是开放的。在他们的认知发展到抽象思维的形成阶段(大约是12岁之后)时,元认知能力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开始对母语和目标语产生不同的社会文化态度,这无形中造成自然习得语言的障碍,他们的语言学习不再是“无意识”[3]的了,这时往往要依赖于其他的一些大脑机制,如逻辑、数理机制等去完成语言学习任务。

从二语习得与情感因素的关系的讨论中,我们也可以找到儿童与成人相比所具有的优势。皮亚杰认为2-7岁的儿童是自我中心的(egocentric),他们趋向按照他们自己的观点了解世界和他人的经验,自我中心主义在儿童的语言中也存在,比如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个小孩一个人的时候会自言自语,即使没有一个人听,他们也自得其乐的谈论他们正在做什么。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界的反映越来越敏感,自然地产生一种心理防御性, 以保护脆弱的自我。在第二语言习得中,青春期或青春期后的习得者往往会产生自我抑制,对自己产生怀疑,在二语交流时害怕暴露自己的不足,这使他们在没有把握时不会轻易的应用第二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从而失去了很多宝贵的机会;另一方面,他们更愿意使用已掌握的固定的语言表达模式,从而限制了语言习得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综上所述,儿童学习第二语言有其充足的科学依据,如果我们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不积极利用儿童的这些先天优势,为其将来的二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他们的某些天赋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当然,儿童学习第二语言的实行还要因时因地而异,受到当地文化、经济等方面的诸多因素限制;在儿童第二语言教学中,也要根据儿童的特点运用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注释:

①②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60-61;74.

【参考文献】

[1]Lenneberg E Biological Foundation of Language[M].New York: Wiley.1967.

[2]Brown,H.D.Principle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3]宋亚昆.儿童与成人第二语言习得比较及儿童第二语言教学[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

Th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and Children Second Language-learning

LI Hui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China

Abstract: Whether there exists Second Language Key Period is still under discussion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academic sphere, but those who is against the point do not deny the advantages of children learning Second Language, which are further proved by comparing with adults. It comes the conclusion that it is feasible for children learn second language.

Key words: Second Languag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children second language-learning ; feasibility 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