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2006 VC的冷与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5年中国创投的热度触手可及:创投募资超乎想象地达到了40.33亿美元,是此前三年总和的1.5倍;总投资额达到10.57亿美元;共有17个创投支持的企业在香港、新加坡和美国上市……此外,web2.0投资热、硅谷主流创投布局中国、中国VC品牌崛起并转向合伙制经营等再把2005年推向一个创投高热。
但高温之后,我们也感到2005年的中国创投的“冷”:伴随着数十亿美元的新基金介入,人员的频繁流动,恶化着竞争环境;“中国概念”几乎被透支用尽 ,已上市公司的业务及股价成绩平平,新上市公司数目、融资额及市值也在下降;2005年中国外汇管理局的“三文事件”(11、29、75号文),给中国投资洒下了一层政策风险的寒霜。
展望2006年,人们多抱以乐观的态度。确实,更多的资金、更充实的投资团队、更多新的技术和应用、更加成熟的企业家……这些都值得期待。但是,2005年的“冷”同样也在延续。
2005年所募集的超过40亿美元的资金,需要在2006年开始逐步注入市场,投资到企业中去。在这种投资压力下,大量资金追逐少数优秀案源将成为2006年创投市场的主要特征之一,该现象也引起了创投界人士的普遍忧虑。坊间就有传闻称:每过一周企业的投资估值便翻一番。虽然有些夸张,但也道出了在资本竞争恶化的环境下,优秀企业在谈判桌上占据了更有利地位的真实现象。为避免估值的持续上扬,也为尽快争夺到好的案源,不少基金都加快了投资的节奏,但可能带来的问题是尽职调查的粗糙,潜在投资风险的忽视,从而对将来基金的健康发展造成隐患。另外,据我们估计,2006年的募资总额如能达到2005年的一半――20亿美元左右就相当不错了。
我们对2006年创业投资的IPO退出不抱乐观态度。一方面,从2004、2005年的上市案例可以看到,这些成功上市企业集中在广义IT领域,它们多数在2000年左右甚至更早就成立了,并接受了多轮的投资,通过前两年的集中上市,过去投资积累下来的优秀案源已经所剩不多。而在近两年投资的案子能否在短期内上市是个未知数,即使上市了其市场表现也还存在疑问。另一方面,中国创投本土退出渠道的缺失和外汇的管制,使得外资创投的退出严重依赖于纳斯达克、香港创业板等境外资本市场。过去两年如盛大、携程、百度、分众传媒等这样一些让投资人获得巨大回报的退出案例,正是建立在持续繁荣的海外资本市场基础上的。这就意味着,境外资本市场的走向及其对“中国概念”的认可程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创投的表现,而这种宏观环境的变化是创投机构们所不可控的。
但是,在非IT企业的上市方面,可能还会值得期待。此外,随着国外主流vc的加入,他们将利用其海外资本和产业网络的优势,努力搭建更多的资本退出渠道,因而在M&A退出方面将较2005年可能有所回升。
在总投资额度方面,我们认为仍然会在10亿美元之上,但能否超过2004年的水平就很难预料。但毋庸置疑的是,由于资金供应相对充足,以及广义IT行业的迅猛发展,在2006年甚至今后2~3年的时间内,投资热潮还将持续。
具体到投资行业上,广义IT领域、环保相关行业以及消费品市场仍将是2006年的投资热门。广义IT领域包括互联网、芯片设计、IT服务等。互联网(指包括无线应用、游戏、内容等等在内的广义互联网范畴)层出不穷的应用毫无疑问将继续引领投资潮流。互联网应用相关企业具有运营成本相对较低,但想象空间广阔,从而可能带来丰厚回报的特点,特别符合风险资本的特性,除了互联网应用受到追捧是很自然的事情。在芯片设计上,随着国内芯片制造业的发展,消费类电子市场的快速增长,以进口替代为特点的芯片设计也将持续发展,那些能迅速切入全球产业链,又能更好地服务于本地市场的芯片设计公司将受到更多的青睐。此外,与人们衣食住行、健康等密切相关的消费品行业仍然是大额案例集中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投资人将主要关注那些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品牌,掌握着强势渠道,处于扩张期或Pre-IPO阶段的案例。环保领域的投资在国内属近两年的新兴领域,随着能源供应的紧张,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以及政府环保政策推行,该领域将可能有新的惊喜,2005年的无锡尚德太阳能案例便是证明。
无论“热”还是“冷”,预言都是建立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的。未来究竟会怎么样,还是让我们在2006年中慢慢体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