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常见思维误区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常见思维误区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中,常常发现学生在解题时,或遗漏答案,或增添一些不合题意的答案,这些都是影响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常见思维误区。本文就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感受谈一谈。学生常见的思维误区有以下几方面:

1 忽视隐含条件

隐含条件通常是指题目中含而不露,没有明确表达出来的条件,要充分揭示出隐含条件,从中找出内在联系,化暗为明,必须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例1:若方程kx2-6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k的取值范围。

错解:=(-6)2-4×k×1=36-4k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0,即36-4k>0 k

误区分析:已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所以有隐含条件: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即二次项系数k≠0,上述解法正是因为漏掉了隐含条件而导致错误。

正确答案是k

例2:已知关于x的方程x2+2(m+1)x+m2-■=0中,两根

x■+x■=5,求m的值。

错解:x1+x2=-2(m+1),x1·x2=m2-■

x■+x■=5 (x1+x2)2-2x1·x2=5

[-2(m+1)]2-2(m2-■)=5整理得:

m2+4m+3=0解得:m1=-3,m2=-1

误区分析:当条件中给出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时,隐含了方程根的判别式≥0,为保证方程有实数根,在解出k值后必须代入判别式检验以决定取舍,在以上错解后需补充如下,才是正确的。

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2(m+1)]2-4(m2-■)>0

即2m+■>0 m>-■

m=-3不合m的取值范围,舍去。

m=-1

2 对数学概念缺乏正确的理解

学生对一些数学概念理解较浮浅、片面,未能理解概念的真正涵义。

例3:写出方程6x2=3x+2的二次项,一次项及常数项。

错解1:二次项是6x2,一次项是3x,常数项是2。

错解2:将原方程化为一般式6x2-3x-2=0

二次项是6x2,一次项是3x,常数项是2。

错解3:将原方程化为一般式6x2-3x-2=0

二次项是6,一次项是-3,常数项是-2。

误区分析:上面三种错误是最容易出现的,错解1忽视了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都是在方程为一般形式下定义的,求解时没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导致错解2的原因是漏掉了各项的符号;导致错解3的原因是混淆了二次项与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与一次项系数的概念。

本题的正确解法是:先将原方程化为一般形式6x2-3x-2=0,根据二次项、一次项与常数项的定义可知,二次项为6x2、一次项为-3x、常数项为-2。

3 忽视了解法的依据条件

一道数学题的解法只能在符合一定的依据条件下,才能够运用。依据不清与其它理论依据相混淆,容易出现错解。

例4:解方程(x-1)(x-3)=8

错解:x-1=0或x-3=0

x1=1 x2=3

误区分析: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据是:ab=0则a=0或b=0,本题中方程的左边虽然是两个因式的积,但右边是8,而不是0,切勿将(x-1)(x-3)=8与(x-1)(x-3)=0相混淆。

正解:原方程化为一般式x2-4x-5=0

(x-5)(x+1)=0 x1=5,x2=-1

例5:解方程(3x-2)2=2(3x-2)

错解:方程两边都除以3x-2得3x-2=2 x=■

误区分析:上述解法的第一步变形是方程两边都除以(3x-2)所得方程与原方程不是同解方程,不符合方程变形原理,因而导致错误。

正解:移项,提公因式(3x-2)得(3x-2)(3x-2-2)=0

x1=■,x2=■

4 忽视了定理的完整性

对一个数学定理的运用,应注意其完整性,切勿断章取义,盲目运用,以免导致错误。

例6:当k是何值时,方程2x2+(k2-2k-15)x+k=0的两根互为相反数?

错解:由x1+x2=0,得-■=0

解得:k=5或k=-3

误区分析:根据韦达定理,方程两根互为相反数的条件是x1+x2=0且x1·x2≤0,上述解题过程中缺少条件x1·x2≤0,因此导致混入了k=5的错误。

正解:要使方程2x2+(k2-2k-15)x+k=0的两根互为相反数,只需满足:

x1+x2=-■=0x1·x2=■≤0?圯k=5或k=-3k≤0?圯k=-3

当k=-3时,方程的两根互为相反数。

5 忽视特殊解

例7:k为何值时,(k-1)x2-(k-1)x+1>0对于任何实数x恒成立?

错解:要使原不等式对任何实数x恒成立,须

k-1>0=(k-1)2-4(k-1)

解得1

这里学生忽视了特例k=1的情况,正确答案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