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国消费率走低对策建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消费率走低对策建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居民消费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的居民消费总额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它和政府消费率(政府消费额占的比例)一起构成了一国的最终消费率。居民消费率是反映一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它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宏观经济结构的失调,损害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使经济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难以实现。1990年以来,我国的居民消费率从总体上呈现出下降趋势,其中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大幅下降是主要原因。如何提高居民消费率,尤其是农村居民消费率,促进国内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我国消费率走低现状(图1)

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消费率变动的特点,结合图1可知:

第一,1990年以来,我国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呈下降趋势,1997~2000年间出现短暂回升,2000~2003年逐年下降的趋势非常明显。

第二,政府消费率较为平稳,1990~2003年间从12.3~12.1%,只下降了0.2个百分点,绝大多数年份稳定在12~14%的水平上。由于最终消费率等于居民消费率与政府消费率之和,因此,最终消费率的下降主要是居民消费率下降所致。

第三,农村居民消费率14年间从28%到18%,下降了10个百分点;居民消费率和最终消费率分别下降6.3和6.5,幅度相当;而城镇居民消费率上升了3.7个百分点。由于居民消费率由农村居民消费率和城镇居民消费率组成,因此,居民消费率的下降是农村居民消费率的大幅下降所致。

我国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2005年为52.1%,居民消费率为38.2%,均达历史最低水平;近10年来最终消费率平均为59.5%,同期世界平均消费率为78%左右,而我国同期国民储蓄率却从40%上升到接近50%。发展经济学家H.钱纳里的理论认为,人均GDP在1000美元左右时,居民消费率一般为61%。2005年我国人均GDP已达到1700美元,而居民消费率却仅为38.2%。长期的消费不振给我国经济的发展会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

二、我国消费率走低原因分析

(一)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华民族在延续了几千年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中,形成了一种自给性、封闭式的消费观。这种传统消费观念当前仍在很大程度上对人们的消费行为起着支配作用。偏重远期消费,轻视近期消费,一旦有了收入结余,总是先积攒起来,以备将来购房、养老、治病支出,这种消费观念对人们消费行为产生的消极影响,降低了居民对国家出台的激活消费经济政策措施反应的灵敏度,在相当程度上弱化了经济政策措施的预期作用,弱化了消费对生产的刺激导向作用。

(二)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消费是收入的函数,一般来说,在居民收入增加的情况下,消费支出也会增加,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对于消费水平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低于经济的增长速度,居民消费就会滞后于经济的增长,居民消费率也会随之下降;反之亦然。1991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整体上虽有较大提高,但其增幅却一直低于GDP增幅。居民收入增长尤其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长期低于经济增长是我国居民消费率呈下降趋势的重要原因之一。(图2)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结合图2可知:

第一,1991~2003年我国人均GDP年均增长率达到8.7%,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年均增长率却分别只有4.50%和7.65%,与前者相比,分别低了4.2和1.05个百分点。我国居民收入增长长期滞后于经济增长,直接导致了消费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

第二,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更加缓慢,远远低于人均GDP增长率。1991~2003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年均增长率比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年均增长率低3.1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限制了其消费水平的增长。13年间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仅为5.9%,比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年均增长低1.3个百分点,直接拉低了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因此,居民收入增长尤其是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长期低于经济增长是我国居民消费率呈下降趋势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见,居民收入增速缓慢,以及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的不协调直接造成消费力不足,导致居民消费率低下。

(三)收入差距过大。2001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9∶1;2002年扩大到3.11∶1;2003年突破历史最高点达到3.23∶1。而且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没有涵盖所享有的各种福利。例如,医疗保险、养老金保障、失业保险、最低生活救济等,农村居民并不享受这些福利。如果把这些福利因素考虑进去,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是农村居民收入的4至5倍,甚至是6倍。农民占全国人口60%,而消费品购买额比例占不到25%。收入水平的差距直接导致消费水平之间的差距,农村居民购买力明显不足。

(四)教育费用负担沉重。1998~2002年五年间,教育支出中的学杂保育费上涨了112.1%,年均递增16.2%。高额的教育支出费用,加大了居民特别是农村家庭培养子女的成本。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实际是“农村教育农民办,城市教育财政办”,农民的教育负担更为沉重。由于对教育行业提供财政的主体性缺失,居民囿于巨额的教育费用,大大降低了其消费预期。

(五)社会保障体制缺失。我国80%以上的劳动者没有基本养老保险,85%以上的城乡居民没有医疗保险,有65.7%的人没有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险。我国城乡间社会保障资源分配的严重失衡,农村社会保障几近空白。占总人口60%的农民,只享有社会保障支出的10%左右,而占总人口20%的城市居民,却占到社会保障费用的90%。从人均社会保障费用来看,城市居民是农民的20倍以上。弱势的社会保障体制让居民面临着残酷的生存竞争。因此,我国社会保障体制的渗透力还没有乐观到人民可以安心地面对未来生活,制约了人们消费的能力和欲望。

(六)医疗体制不合理。我国现行医疗体制呈现出诸多不合理现象:一是医疗费用增长过快;二是价格结构不合理,浪费严重;三是医疗保障范围狭窄;四是医院服务质量差,效率低下。广大居民特别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被残酷地隔离在医疗部门利益考虑之外。不健康的医疗环境让人们对医疗产生了忧虑心境,加之居民特别是农民的收入水平很低,这种医疗环境严重限制了居民对医疗的消费,同时也制约了其他名目的消费。

(七)高房价对消费的挤出效应。购买房产是一般家庭最主要的消费支出项目。高涨的房地产价格,已经超过我国城市家庭年收入的15倍。由于个人住房消费严重超前,不仅使城市个人负债率急剧上升,而且严重挤压了现时消费和将来消费。许多人为了支付每月的按揭贷款,不但收缩了正常消费,而且大都成了节衣缩食的“吝啬人”。在这种情况下,居民消费的扩张基本是不可能的。

三、对策建议

(一)更新消费观念,提倡信贷消费。落后的消费观念是制约消费需求扩大的障碍。首先,要正视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倡导合理消费、适度消费。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节俭并不是要压制正常消费,不是要节衣缩食。其次,要更新消费观念,提倡“负债”、提前消费。长期以来我国居民一直不愿负债消费,其实负债消费是把将来的钱提前到现在使用,是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表现,是一种现代消费意识。部分有稳定收入及贷款偿还能力的消费者利用消费信贷提前消费,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即期消费水平,而且可以通过消费的扩大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增加城乡低收入者收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首先,要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为农民增收提供多种渠道。深入贯彻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杜绝各种乱收费、乱摊派,减少农民支出。加大对农民外出务工的培训和其他服务,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增加农民工的劳务收入。

其次,提高城镇低收入人群收入。努力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加强劳动职业培训,引导职工转变就业观念,发展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落实好最低工资制度,确保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最后,改革收入分配制度,防止收入差距扩大。2006年调节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和取消农业税,对于减轻中低收入群体的负担、提高购买力、扩大消费的意义重大。同时还要加强对高收入群体的纳税监管,加强调节力度,适应个人收入多元化特点,尽快建立居民收入和纳税申报制度,使居民及时、全面、准确地报告个人收入并纳税。适时开征不动产税、遗产税等税收课目,控制部分城市居民收入过快、过高增长。

(三)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力度,扩增居民不同消费渠道。首先需要确保现有预算口径的教育支出稳定增长。研究增设教育专项资金的新渠道,考虑开征教育税,取代现有的教育费附加,将中外资各类企业纳入到征税范围,从而拓宽税基、稳定税源、专款专用,使财政教育支出具有更加可靠的收入来源。再一个重要思路是,改变国家财政统包教育经费的传统做法,动员全社会力量走多渠道筹措资金的路子。通过各种手段协调高等教育给居民带来的负担,让居民在享受教育的同时,又不至于负担过重,以便居民有机会享受其他消费,从而扩增消费渠道。

(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民消费预期。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既是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权益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保障的基础上引导农民走向消费,农民只有在无消费顾虑之后才能走出不敢消费的消费心理,从而实现农民消费预期的提升。

(五)建立新型医疗体制,降低居民医疗消费门槛。切实构筑体制完善的新型医疗保健体制,启动与培育医疗消费市场。医疗部门必须转变经营观念,坚持为居民提供优质价廉的卫生服务总体目标。医疗服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医疗服务对象的个性与权利,切实达到“医疗质量好、服务态度好、病人花钱少”的医疗服务结果。

(六)规范房地产市场,限制交易价格。新财政预算制度要求地方政府将土地出让收入纳入财政预算,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限制土地交易价格的作用。进一步规范土地交易市场,可以考虑开征物业税,通过税收的方式补偿价格,降低房价,抑制暴利。面对广大中低收入居民,规范经济适用房市场,严格控制买卖条件,杜绝一切炒作行为,充分实现居民的“居者有其屋”,让所有的居民享有住房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