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吾儿唐吉》中主人公唐吉的形象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吾儿唐吉》中主人公唐吉的形象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法国电影《吾儿唐吉》是一部围绕子女与父母之间关系展开的亲情喜剧,揭示当今在法国引人关注的“唐吉现象”。本文通过对片中主人公唐吉的形象分析,从一个令人羡慕的天才少年蜕变成依恋父母不能承受生命之重的“啃老族”,最后在中国喜剧性地实现了“情感自主”,挖掘了隐藏在“唐吉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同时剖析了唐吉和他的父母在爱对方时因缺失相应的责任而让“爱”变得黯然失色,凸显“爱与责任的关系是辩证的”主题。

[关键词] 唐吉现象;爱;责任

课题项目:本文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级教改项目资助(项目编号:JY-B201244)。

法国电影《吾儿唐吉》(法语片名Tanguy)是由著名导演艾蒂安・尚第利执导,围绕亲情展开的一部家庭喜剧片。影片在2001年圣诞节前夕上映,赢得了法国媒体和观众最热情的称赞和好评。该片在2002年第27届恺撒奖中一举摘取最佳男配角奖和最佳新人奖。饰演主人公唐吉的艾力克・贝热凭借此片在影坛脱颖而出。饰演唐吉父母的昂得雷・杜索里尔和萨毕娜・阿泽玛都是法国老牌演技明星,前者曾三次获得恺撒奖。

影片讲述在溺爱中长大的唐吉与他父母之间的故事。28岁的唐吉不愿离开父母过独立生活,为继续占住家中与父母展开了拉锯战,最后在中国喜剧性地找到了新生活。下文通过对唐吉的形象分析以解读本部影片的主题――爱与责任的关系是辩证的。

一、天资聪颖而接近“完美”的唐吉

唐吉的家境优越,自幼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出生后不久,他的母亲曾对他说:“宝贝,你太可爱了!只要你愿意,可以和我们永远住一起。”母亲宠爱他,可窥一斑。

他聪明出众,学习出类拔萃。毕业于著名大学――巴黎政治学院和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取得了哲学教师证书。他还精通中文和日语,正在准备博士论文《关于古代中国主观性崛起》,同时兼职大学中文教师,收入可观。

他仪表出众,魅力非凡,人缘好,会说话,深得父母和女孩子喜欢。

在高学历深受欢迎的法国,学习天才唐吉是父母的骄傲。他的父亲曾自豪地告诉朋友:“我的儿子是在读博士,大学老师,未来的政府顾问”。被骄傲冲昏头脑的父母一度天真地认为唐吉只要博士毕业就“完美”了。为了支持儿子的学业,父母在生活上对28岁的唐吉仍无微不至地照顾。面对唐吉过分的行为总是无条件地宽容和忍让,强忍着对儿子与日俱增的不满。唐吉以未竟的学业为由,尽情享受父母给予的一切,怀着能在家住多久就住多久的心理,从未考虑过独立生活。

显然,父母对唐吉的溺爱、忍让和放纵早早地埋下了祸根,阻碍了天资聪颖的唐吉趋向“完美”。28岁的唐吉还是个长不大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怕孤独,怕独立生活,怕承担责任,行为越来越放肆,甚至极端,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家庭矛盾。

二、担不起责任而承受不了生命之重的唐吉

片中唐吉的奶奶多次强调法国社会的传统:子女成人后应尽早离开家过独立生活。28岁是早该独立生活的年龄,然而唐吉在经济上独立了,仍不愿意独立生活,害怕没有父母照顾的孤独日子,甘为“啃老族”。所有生活的琐事,他依赖父母代劳。种种坏习惯毫无收敛:扫光冰箱里的东西,留下成堆的脏衣服,乱放物品,召集朋友家中集会,甚至常带人回家…… 唐吉的行为让父母从尴尬、忍让到愤怒,直到忍无可忍。父母决心采取行动促使唐吉搬走。因此出现了影片中啼笑皆非的闹剧:母亲剪掉儿子喜欢的衬衣,收回儿子占用的书房,凌晨五点打开吸尘器闹他,在儿子的卧室藏味道难闻的鱼菜,破坏儿子与恋人的关系……父亲在卫生间埋钉子弄伤儿子的脚,凌晨四点找儿子谈心,打网球背后偷袭儿子……

面对父母 “精心策划”,唐吉总是傻乎乎的,丝毫不受影响。 似乎没有什么能促使唐吉产生搬离家中的念头。由于备受生活打扰和精神折磨,唐吉的母亲过早地患上了精神疾病,定期看精神病科医生。最终她为促使儿子搬离家中不得不使出计谋,内心却深受自责的煎熬,长期生活在矛盾之中:保护自己的权利还是继续放纵儿子?两难的母亲一直在彷徨和纠结。她内心深处的辛酸和痛楚跃然银屏之上,而唐吉总也体察不到。

观众不禁领悟到这部影片的辛酸幽默之处。唐吉从小至大有求必应,对父母的悉心照顾习以为常,像孩子般依恋在家庭的怀抱中而无视自己长大成人,一味地索取,不知承担成人后的责任和义务,不知用行动感恩父母。更为严重的是,唐吉怀着能在家住多久就住多久的心理,从未考虑过独立和情感自主,更无心体察他带给父母的负担、打扰和伤害。唐吉显然在孩子与成人之间的过渡期太长了。虽是外在成熟的生命个体,智商高,情商却很低。表现在:心智不成熟,情感不能自主,活在自我的世界里,把幸福建立在父母的痛苦之上。他以未竟学业为由,习惯了眼前拥有的一切,自然享受而没有独立的念头。父母的溺爱、放纵以及唐吉过分自私影响了他的心智发展,以致他对父母的爱和责任仅有言语“Je taime(我爱你)”,付诸行动时却极其荒唐。

在影片开始部分给观众接近“完美”印象的唐吉却不能承受生命之重,给了观众致命的一击。学哲学出身的唐吉,基本的生活哲理都不懂,太讽刺了!不禁让人联想到“高分低能现象”,进一步拷问教育成功与否?唐吉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惟一畸形儿吗?在当今法国乃至世界各国的年轻人中,唐吉背后是否藏着更多的“唐吉”呢?

答案是很多。该影片播出后,“唐吉现象”成为一个社会学名词进入百科字典了。据调查统计,当今法国29岁年轻人中,15%的男性和7%的女性仍和父母住一起。20~24岁年轻人中,60%和父母住;25~28岁年轻人中,21%和父母住。数字显示:比十年前上升了80%。

唐吉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从经济和社会因素上看,法国经济不景气,失业率高,年轻人难独自负担昂贵的生活开销,其中房租最贵。为等机会找到好工作,多数年轻人选择继续学业。法国高等教育学制延长后,大龄青年经济不独立的问题日益凸显。从心理因素上看,经济不独立影响了精神独立,精神不独立必然心智成熟晚。受过高等教育的男孩子难有稳定的情感关系,情感独立需要更长时间,从心理上更依赖父母。从家庭因素上看,法国越来越低的结婚率和出生率让大龄单身青年有更多的机会与父母同住。

三、状告父母为“权利”而战的唐吉

父母终于默契配合,好言相劝儿子搬离家中,唐吉总算同意搬到巴黎十三区的一套公寓里。离开父母,唐吉的生活变得一团糟。日常生活不会自理,住处一片凌乱,晚上害怕而失眠…… 因患焦虑症和精神抑郁两度入院,唐吉因此又获准住在家中。偶然得悉儿子月收入颇高,父亲气急败坏,第一次将唐吉扫地出门。

什么都阻止不了唐吉要占住家中:为取得在家中居住的“合法”权利,唐吉决定父母。最好的朋友布鲁诺为他辩护并胜诉。只因法国民法典203条款规定:父母有义务养育子女。法庭宣判的结果令观众失望、惊诧!也许导演故意运用夸张手法,惹公愤以引起人们关注“唐吉现象”吧。如唐吉为何不反省自己反而状告父母?父母错在哪里?法律条文为何荒唐地保护着“唐吉”这样的年轻人?

胜诉后的唐吉住回了家中,父母忍受着更大痛苦的折磨:法庭败诉令父母精神受创,邻里的闲言令父母脸面丢尽,母亲的病情加重。唐吉旧习难改,双方没有硝烟的“战争”愈演愈烈,父母除了恶言相对,还不惜代价地搅乱他的生活:母亲打断儿子上课,当众羞辱儿子;旁听儿子的课让他下不了台。最后父亲甚至要找小流氓教训儿子……

至此,观众对唐吉一家表示了深深的同情。唐吉因爱生恨,并自信一直忠诚地爱着父母,他要为父母撵他走讨回公道;唐吉父母因爱生恨,认为唐吉丧尽天良。他们为儿子付出那么多从未得到回报,反而因为爱孩子而最终自食苦果。问题的答案逐渐浮出水面:唐吉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但他的父母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正常放手唐吉的年龄,母亲因害怕儿子离家后不回来,包办儿子本该承担的一切,用溺爱把儿子留在身边;当情况不妙时,欲让儿子离开家却没有勇气说出口,浪费时间暗地制造不愉快,还不断遮掩真实意图,对儿子说谎,误导儿子认清局势并反省。当儿子因博士论文答辩延期,宣告要在家中再住一年时,父母不情愿,却违心地应允了“能留你住到28岁,住到30岁又何妨”;直到情况完全失控时,采取上述搅乱儿子生活的举动显得荒谬。他们一直处于对儿子爱恨交加的纠结中,也处在无私付出与自我保护的纠结中,可怜可悲!细心的观众会发现:虽然唐吉的父母为撵走他使出了种种“阴谋”,但他们对儿子的爱始终未变。有一次唐吉去北京出差,老两口开心地庆祝。可听说飞机出了事故,父母焦虑不安,生怕儿子出了意外。当唐吉搬离家后两次入院,善良的父母带儿子回家继续照顾。

四、寻找新生活而来中国的唐吉

对父母失望的唐吉不辞而别,留信去了中国北京。不久,他娶了中国妻子,准备迎接第一个孩子的出生。唐吉写信邀请父母来北京。父母满心欢喜地来到北京看望儿子一家,在祥和的中国音乐中,唐吉全家团圆了。对唐吉的父母而言,家庭危机彻底解除了;对唐吉而言,是新的转折还是“啃老族”生活的延续?唐吉的母亲说过“中国是儿童的乐园”,隐约担心他在中国还是个长不大的孩子。遗憾的是,她的这句台词体现了本部影片对中国文化的部分误读,笔者在另一篇文章中解读。

唐吉找到了情感归宿,基本实现情感自主。留给读者的悬念是:一个法国家庭的危机解除了,是否会迎来另一个中国家庭的危机?唐吉真的长大了还是找到了另一个温馨的鸟巢?留给观众无限想象空间。

通过上文对唐吉形象的分析,影片的主题跃然纸上,“爱与责任是辩证的关系”更加鲜明突出了。唐吉爱父母但浅薄了,因为对父母的爱缺失相应的责任。唐吉的爱没能让父母感到幸福与祥和,他不断地索取而不予回报,最终令愤怒的父母将他撵走。父母爱唐吉但过分溺爱了,因为对儿子的爱缺失相应的责任。父母的爱没能让唐吉变得强大起来,父母从小就剥夺了他自立的机会,也剥夺了他遭遇痛苦、挫折、艰难和坚持的权利,陪伴儿子长大的过程中没给儿子输入智慧的心灵软件助他孵化成人。因此唐吉长大后不能独立生活,不能担当责任,不能承受生命之重。

因此责任是用来平衡“爱”这座天平的,请带着责任去爱“爱你的人”和“你所爱的人”吧。

[参考文献]

[1] 黄荭.法语畅谈法国文化[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2] 陆惠萍.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

[3] 黄芳.法国电影《我心跳跃》评析[J].电影评析,2007(19).

[4] 佘振华.当代法国电影中的中国形象[J].电影文学,2012(22).

[作者简介] 冯鸿燕(1978― ),女,湖北黄冈人,硕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比较语言学、外语教学。赖光宝(1972― ),男,湖北英山人,河北农业大学农村产业经济专业2011级在读博士研究生,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法学和区域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