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等师范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的钢琴教学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等师范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的钢琴教学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音乐表演”专业,侧重于学生的实际演唱或演奏技法和能力的训练。在我国独立的音乐学院中有着较完善的教学理念、教学系统及教学手段。培养了大量活跃于国内外音乐艺术舞台的优秀音乐表演人才。而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以培养中等音乐教育师资为主要培养目标,即以“音乐教育”专业为主。在“音乐教育”专业的基础之上,开设了“音乐表演”专业。由于在其培养目标、学生的专业条件、就业方向等问题上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所以教学时,需要符合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的教学理念、系统及方法。这也是师范院校“音乐表演”专业面临的教学新课题。

一、高等师范“音乐表演”专业的现状

近几年,我国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向“普及教育”发展的教育政策调整,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也更大的激发了高校的教育潜力。师范院校开设了“音乐表演”的新专业,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一)生源专业基础相对较差

从近几年招生的情况来看,报考艺术类的考生数量逐年增加。但除国内艺术教育发达地区的几所师范大学外,如北京师大、首都师大、上海师大等,其他的师范院校普遍面临着学生专业基础较低,专业理论弱,文化底蕴薄的现象。特别是钢琴演奏专业,大部分学生没有“童子功”,接触钢琴的时间不长,音乐表演的概念比较模糊。演奏技术相对较弱,对音乐的理解认识能力和表现能力较弱。

(二)师资力量的相对不足

目前,在高校任教的教师大都接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其中很多是从专业的音乐学院毕业或者从海外回国的师资力量,有着较强的业务水平,师资队伍保持着年轻新鲜的血液,相对以往的教师队伍“近亲繁殖”现象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一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教学经验相对不足。而单纯模仿音乐学院的教学或者固守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不能适应实际的教学需求的。同时,学生数量急剧增加,也使教师教学压力增大,导致师资力量相对不足。

(三)学生毕业后实践能力较弱

社会的用人单位往往要求毕业生具有良好的教学实践能力和快速、实用、适合普通大众的音乐表演能力。师范院校“音乐表演”与“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相比,在理论上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在专业演奏上,又逊色于从小就受到严格训练的专业音乐学院表演专业的学生。所以师范“音乐表演”的毕业生社会竞争力相对较低,从事专业工作相对困难。这有社会的艺术教育“供”“求”不平衡的原因,也有师范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的课程设置及学生的知识结构不能完全符合实际需要,教育研究不够深入,教学质量不能保证的原因。

二、高等师范“音乐表演”专业的钢琴教学探索

高等师范“音乐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复合型的音乐表演人才,即:“具有鲜明的文化品格、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较强的组织、策划能力、社会适应力,掌握较扎实的音乐表演专业技巧、音乐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艺术表演和理论思维”的音乐工作者。因此,高等师范“音乐表演”专业的钢琴教学可进行如下思考:

(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

“高师钢琴教育内容的创新直接关系到教育目标的创新,教育目标的创新是通过内容创新来实现的。”教学内容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不断思考和调整的。

1、演奏基本功和钢琴专业程度的提高

考入“音乐表演”钢琴演奏专业的学生,大都学习音乐时间较短,受到的钢琴系统训练较少,音乐表现能力相对较弱。而基本的演奏技巧是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所以,钢琴演奏技术和专业程度急需加强。在教学中,应该首先强调学生的背谱、手指把位、快速跑动以及音色控制等基本功训练,并作为教学重点。由于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有限,不可能做到按部就班的训练,所以应该在允许的范围内,尽量的缩短训练时间,发掘学生的潜力,快速提高表演技能。在基本练习的选择上,除了我们经常使用的《哈农》、《什密特》以外,还可以从练习曲和乐曲中挑出技术难点,作为基本功训练的内容。比如,要解决八度的弹奏,可以选择将《哈农》第51课、孔空《八度练习曲》、莫扎特《土耳其进行曲》(《奏鸣曲K331》第三乐章)的八度乐段、肖邦《练习曲Op.10》第9首的八度主题部分、德彪西《月光》中的Tempo rubato乐段、孙以强《谷粒飞舞》的尾声部分、储望华《的天》的变化再现段的分解八度、陈培勋《粤曲双飞蝴蝶主题变奏》的最后一段变奏以及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11首的Coda部分等结合在一起练习,既解决了八度演奏的技术难点,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程度,也同时让学生能够接触、浏览大量的作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2、选择演奏曲目

作为“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经常会参加各类表演活动,这需要学生积累大量的表演曲目。选择恰当的音乐作品,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音乐理解力,培养学生进行“二度创作”艺术想象的良好习惯,增强自信心和表演的欲望,同时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也起到了很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曲目的选择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首先,曲目的选择应该考虑多元文化背景

音乐是一种文化现象,任何音乐创作和音乐作品都有着自己的文化背景。学习钢琴演奏也是一个了解世界音乐文化的绝好机会。传统的钢琴教育是以德奥为主的18、19世纪欧洲钢琴音乐为核心的,这些音乐作品优秀、经典,但不能概括出世界钢琴音乐的发展,很多其他的民族也有着大量的优秀钢琴作品。20世纪以来,音乐中包括爵士风格在内的不同流派、思潮也影响了钢琴音乐创作,在学习中,如果忽视这些成果,那么学生的音乐观念将是不够健全的,音乐视野也会不够开阔。

在曲目的选择上,需要特别强调对中国作品的学习和了解。“学校音乐教育,首先应该牢固的建立在民族音乐基础之上。纵观国外的钢琴教育,我们会发现在钢琴教学、表演、理论、音乐研究、出版以及宣传等方面,音乐工作者都在强调、突出他们的民族性。”傅雷先生曾经说过:“只有真正了解自己民族的优秀传统精神,具备自己的民族灵魂,才能彻底了解别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渗透他们的灵魂。”了解认识本民族的音乐文化是了解认识世界音乐文化的基础。中国钢琴作品将中国艺术审美理念和中国音乐特点与西方作曲、钢琴演奏技法相结合,具有非常独特的风格和特别的演奏技法,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把中国钢琴作品系统地引入到钢琴音乐的教学之中,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责任,是培养广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民族自信心,培养对本民族文化学习浓厚兴趣的有效途径。”

其次,曲目的选择应该具有代表性

学生在学习期间,不应该只学习演奏了一些音乐作品,更应该学到如何演奏钢琴的方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明白一类作品的演奏方法。比如,带领学生学习并分析亨德尔的《恰

空》使学生基本了解变奏曲式以及演奏变奏曲的基本要求,如:速度不能随意改变;主题可以从旋律、和声、织体、调性、速度等方面进行变奏等。然后要学生自学叶露生的《兰花花的故事》、贝多芬《六变奏》等作品,这样学生就可以对作品作出自己的分析思考和判断。再如:吴祖强、杜鸣心的《水草舞》是一首容易上手、优美动听、受学生喜爱的钢琴作品。音乐性强,有很多的技术要求,具有较大的教学价值。演奏这首作品能够教会学生如何更换右踏板,如何使用音后踏板以及学会根据音响、和声来判断如何使用延音踏板;教会学生听乐句,分析乐句的结构、高点以及呼吸和语气;教会学生合理分配两只手,使双手的演奏主次分明、平衡;教会学生倾听自己的演奏,根据和声听音乐的色彩并学会控制手指的触键来获得理想的音色等。这样的学习是有效的,能帮助学生养成“手脑并用”的良好习惯。

3、多种表演能力的培养

作为“音乐表演”钢琴演奏专业的学生,应该建立一种正确的观念,即:重奏、伴奏(包括即兴伴奏)和独奏一样,都是重要的表演能力。在社会生活中,钢琴重奏和伴奏的需求比钢琴独奏更大。通过重奏和伴奏,可以使学生的视奏能力得到提高。重奏或伴奏时,需要多人的配合,强化了学生对音乐的主动听觉训练。同时,与声乐或不同的器乐合作,需要钢琴演奏者也同时了解其他艺术表演形式的基本要求及艺术特点。日积月累,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品位会得以提高。因此,独奏和重奏、伴奏是相互促进的不同的钢琴表演方式,是学生应该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世界上很多的优秀钢琴家都积极参与钢琴伴奏和重奏的演出活动。发达国家的钢琴教育也特别重视重奏和伴奏(尤其是艺术歌曲的伴奏)的教学。教学中,应该将钢琴四手联弹、双钢琴以及钢琴为器乐、声乐的伴奏作为和钢琴独奏同样重要、比重相当的教学内容来进行。

(二)各种教学形式的研究尝试

传统的钢琴教学一般是师傅带徒弟,“一对一”的教学方法。不足之处是教学成本大,效率低。面对师范院校“音乐表演”钢琴专业众多的学生,如果一成不变的使用“一对一”的授课方式,势必增加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和教学压力,影响到教学的效果。为了解决“量”和“质”平衡的问题,可以尝试在传统“单独课”的教学形式基础上,尝试其他形式的教学。

1、集体课教学

教师应该积极面对在高校音乐教育中新出现的钢琴“集体课”教学。“集体课”教学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多,教师少的问题,但是也存在着由于学生专业程度、认识、理解能力千差万别而带来的教学难题。特别是在钢琴的学习中,实践性很强,如何在集体课上解决每个学生演奏中的不同问题,又不使集体课变成单独辅导课,或是粗糙的辅导课,更是钢琴集体课存在的现实问题。如果能将“单独课”和“集体课”的特点和优点结合起来,用“集体课”讲解共性的、基本的问题,用个别课解决个性的、特殊的问题,就可以扬长避短。

2、“互听课”的教学形式

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经常组织学生相互听课,互相教学,教师随堂做旁听指导。既可以增加学生当众表演的机会,让学生积累表演经验,又是很好的提高教学能力的教学实践,让学生养成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也符合社会对具有一定的演奏能力和教学能力的人才需要。

(三)训练学生的舞台感觉

无论是演奏还是教学,都是一种表演,都应该做精心的准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前提。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通过科学的训练来获得。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特别强调表演心理的重要性,尽可能的创造机会让学生锻炼,培养学生冷静、沉着的舞台、讲台自控能力,习惯“舞台孤独感”。这样的训练可以从几个同学同时表演到每个同学的单独表演,从小范围的教室到大的舞台,循序渐进的进行。

三、加强理论学习,夯实文化内涵

深厚的文化修养是艺术造诣不断提高的基础。钢琴演奏也是这样,除了演奏实践,只有不断的进行理论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对于钢琴表演专业的学生,应该强调钢琴艺术理论的学习。应该让学生知晓钢琴、钢琴音乐以及钢琴演奏的发展历程。只有了解了钢琴艺术的发展过程,才能更好的理解不同时期的钢琴音乐,更加深入的把握作品。同时,也应该强调对钢琴教学法的学习。因为钢琴教学法的学习,“一方面引导那些没有钢琴基础的学生准确地把握钢琴学习中最基本、最具有共性的知识内容,并用以知道自己的钢琴初级阶段的学习。另一方面将帮助那些进校时已具备较强钢琴演奏能力的学生更加全面而深入地掌握钢琴学习的相关要素,使他们的演奏水平向着更高层次迈进。”。

对于钢琴教师来说,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钢琴教学理论,特别是世界发达国家的钢琴教育理论,学习借鉴优秀的、合理的、有效的钢琴教学方法并总结出适合我国国情和特点的钢琴教育方法同时也应该对世界钢琴的不同演奏流派作出分析和比较。充分挖掘不同钢琴演奏流派的特点及风格。要特别关注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发展,研究分析中国钢琴家的演奏风格及特点,研究总结中国的钢琴教育;还应该深入的研究梳理现有的各类音乐理论研究成果,对相关的资料和文献进行学习。

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在工作学习中,无论学生还是教师,除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还应该加强对其他艺术理论的研究,如美学、哲学、文学等,了解其他艺术种类的基本理论和审美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在艺术领域不断前进。

高等师范的音乐教育,是我国的一种基础教育。无论是“音乐教育”还是“音乐表演”专业的人才,都将是我国音乐工作的中坚力量。也决定着我国中小学音乐艺术教育的质量。高等师范“音乐表演”专业的钢琴教学法是一个有待探索开发的课题,有广阔的研究开发的前景,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只有根据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探索研究正确、有效、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有效的加强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胜任社会的需求,真正服务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