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60例心房颤动合并交界区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交界区也叫分水岭区、边缘带区或远端区,是脑血流相对薄弱或对低灌注最敏感的区域。
交界区脑梗死国内报道发生率12.1心房颤动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60岁以上
老年人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为2%-4%, 75岁以上可超过10%J21o本文对60例心房颤动合并交
界区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头颅MRI特征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自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心房颤动合并脑梗死的患者189
例,脑梗死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经头颅MRI,常规12
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其中交界区脑梗死60例(31.7%),男性31
例,女性29例,年龄6189(72.65士8.47)岁。
1.2临床特点:60例患者中合并高血压12例,高脂血症16例,高血压并高脂血症12例,
高血压并心力衰竭7例,高血压并高脂血症、心力衰竭5例,高血压并高脂血症、糖尿病、心
力衰竭3例,高血压并糖尿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1例,高血压并糖尿病1例,高脂
血症并心力衰竭3例。39例患者起病前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片75-100mg,每天一次;21例患者
从未服用过抗血小板药物及抗凝药物。临床表现为偏瘫46例,其中7例有不同程度的智能障
碍,精神异常3例,运动性失语5例,感觉性失语1例,混合性失语2例,偏盲2例,癫痈1例。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头颅MRA和颈动脉彩超检查,未发现颅内大动脉狭窄和闭塞,但有颈
动脉狭窄1例(右颈内动脉狭窄70%),颈动脉斑块13例(其中单侧10例,双侧3例),颈动脉
内膜增厚3例(其中单侧2例,双侧1例)。‘-
1.3头颅MRI特征:60例患者中6例(10%)为双侧病灶,54例(90%)为单侧病灶,均为幕
上交界区脑梗死。皮层前型7例(11.7%),即梗死发生于大脑前动脉与大脑中动脉皮层支的
边缘带,多在额顶交界区,表现为偏瘫、偏身感觉减退,经皮层运动性失语及智能障碍;皮
层后型32例(53.3%),即梗死发生在大脑中动脉与大脑后动脉皮层支的边缘带,病灶分布
在顶枕颖交界区,临床表现为偏盲或象限盲,皮层型感觉障碍,轻偏瘫,经皮层感觉性失语
等;皮层下型21例(35.0%),病灶多在侧脑室额角后外方、外囊及基底节区,呈条状、三
角形或椭圆形,常多病灶相连,临床表现以偏瘫、失语、情感障碍为主。
1.4治疗: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心电监护、吸氧、保持大便通畅,停用或减少降压药物的
应用,使血压维持在正常偏高水平,予口服华法林钠片(患者知情同意后)或者阿司匹林和
/或氢氯毗格雷片(不同意使用华法林钠片者),静脉滴注改善脑循环药物,脑水肿明显者加
用甘露醇和/或吠塞米脱水治疗,高脂血症和/或有动脉硬化斑块者予他汀类药物,糖尿病者
应用降糖药物,并给予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支持对症治疗。对于心力衰竭的患者积极
纠正心力衰竭,密切观察其心率、血压、尿量。
2讨论
交界区也叫分水岭区、边缘带区或远端区,为脑内血管供应的边缘地带,距心脏较远,
供血动脉多为终末动脉,管径细,动脉吻合网较脑内其他部位少,是血流相对薄弱或对低灌
注最敏感的区域。目前认为交界区脑梗死发病机制为低灌注和/或栓子清除下降。低灌注指
因为单纯的血流灌注下降而导致动脉交界区出现分水岭脑梗死,而栓子清除下降则是指当微
栓子进入到血流灌注相对不足的交界区后不容易被清除掉,堆积下来而造成的交界区脑梗
死。上述两种发病机制想要截然区分开比较困难。交界区脑梗死是低灌注和微栓塞协同作用
的结果f31当脑灌注压降低时,相应部位的侧支循环开放从而发挥代偿作用,但这种代偿作
用不能满足动脉末梢吻合区代谢的需要,如果再有低血压或心输出量减少就会使脑灌注压更
加降低。交界区血流灌注的降低使清除流经该区域栓子的能力下降,导致栓子堆积致交界区
脑梗死。
低灌注的主要原因有全身血压下降、颈内动脉等脑主干动脉闭塞、心功能不全、
过量、严重腹泻呕吐致脱水、严重心律失常、心跳骤停、大量饮酒、心外科手术等。微栓塞
的栓子主要来源于心脏附壁血栓、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胆固醇结晶、癌栓子等。
慢性心房颤动患者由于:(1)心脏排血量减少,导致脑灌注量减少;(2)
应用降压及扩血管药物,短时间内使血压下降过快,造成脑灌注压降低,增加分水岭脑梗死
可能性;(3)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导致胃肠淤血,加之应用利尿药物,
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血液浓缩,
可能参与了分水岭脑梗死的发病过程[41: (4)心房颤动时心房
失去有效的收缩能力,易导致心房或心耳内血栓形成,
血栓脱落增加分水岭脑梗死可能性;(5),G,房颤动患者多存在糖尿病、高血压、血
脂异常、颈动脉斑块等基础病,在此基础上易并发脑血管狭窄,当脑灌注量减少时易发生分
水岭脑梗死。
因此,对于慢性心房颤动、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在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同时,应积极
改善心功能,纠正低灌注,以预防脑卒中。在改善心功能治疗时,不应过快、过度降低血压,
尤其不能选用短效钙拮抗剂如硝苯地平等Is1不应过度利尿脱水治疗。应密切监测患者各项
生命指标(血压、心率、出入量等),对于合并心房颤动的心力衰竭患者还应强调抗凝治疗。
参考文献
[1]方瑞乐,王拥军.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病机制研究[J].中国卒中杂志,2006, 1
(4):246-251.
[2]林治湖,陈新.心房颤动研究进展[J].医师进修杂志,1997,20(11):516-562.
[3] Caplan LR, Wong KS, Gao S, et al. Is Hypoperfusion an Important Cause of Strokes? If So,
How? [J].Cerebrovascular diseases,2006,21(3):145-153.
[4]王本国,谭吉林,杨楠,等.降血压不当致脑分水岭梗死18例临床分析[J1.内科急危重症
杂志,2005,11(4):17一172.
151王拥军.卒中单元【M].第1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100.